分享

洪丽芬:一栋古宅修三年(图)

 昵称12477801 2013-05-26
洪丽芬:一栋古宅修三年
黟县宏村古宅中堂 黟县宏村古宅中堂
黟县宏村古宅院落 黟县宏村古宅院落
黟县宏村古宅家具 黟县宏村古宅家具

  洪丽芬:一栋古宅修三年

  收购人:洪丽芬

  身份:驴友

  古宅地址:黟县宏村

  古宅历史:建于明末天启年间,是宏村汪氏兴建的一个更楼庭院。嘉庆十二年(1807),旅外入仕的两江总督汪日章职满告老还乡,曾将一品更楼重新修缮,在这更楼住了数年。

  古宅面积:500多平方米

  一品更楼在宏村家庭旅馆中,是非常有名气的。虽然有些人并没有真正地进去看过,但一问起来,都知道具体的所在,顺带着还会告诉你,“那是一个台湾女的开的”。沿着宏村弯弯曲曲的 “牛肠”水系走到尽头,再往前,就是一条大河和大片的田地了。大门虚掩,轻轻推开,院子真好,一条条雪白的床单从树枝上垂下来,像个大染坊。一男一女隐在被单后面,女的挑起竹竿,男的拧干被单。

  一番寒暄之后,得知他们便是这一品更楼的男女主人。女主人叫洪丽芬,是一位漂亮的台湾女孩,在没来宏村之前,她的职业是一位室内设计师,曾在欧美游历多年,工作之余,像很多的旅行者一样,喜欢背包走世界。在一次鼓浪屿的旅行中,她认识了现在的老公。两个驴友聊起鼓浪屿的美景,他很不服气,“鼓浪屿算什么,你应该到我们徽州来看看”。因为这么一个小赌,洪丽芬便来到了宏村,从此便爱上了这里的山,这里的水,以及这里的人。

  如果不是洪丽芬先前自报家门地介绍了自己是台湾人,相信你也能从她的话语中听出来。她说起话来慢声细语,有着台湾女孩那种特有的嗲嗲娇羞。她说,第一次来宏村的时候还是在1997年,随后的几年间,便相继来了四次。在2003年,她终于决定辞去工作,只身一人来到宏村,买下当时破败的“一品更楼”,在这里定居。

  一品更楼建于明末,迄今已有480年的历史了,这里曾是宏村一品大官汪日章的故居,也是宏村古水系的源头,是宏村西边最古老的建筑。细观一品更楼的整个装修风格,你能感受到一股浓浓的台湾风,譬如院中石台上摆放的天青瓷兔偶,比如天井里养的粉色睡莲,比如石雕佛手的台灯,比如长条桌上摆放的功夫茶具,比如二楼的莲花布艺灯……

  “这栋古宅,我用了三年时间才装修好,在外人看来或许比较长,但相对于这座老宅的历史来说,根本不值一提。 ”洪丽芬说,她是一个很看重缘分的人,既然和这座古宅结了缘,就不要当历史的罪人,除了对房子的热爱之外,更多的是有一点使命感。“修葺这座古宅一砖一瓦都全部采用古法来完成,像以前的窗棂,都是用一根根小木条相互拼接,不用铁钉和木胶。屋顶上的椽子,支撑房架的柱子,用的都是整块老料。地面上的拼花瓷砖,条桌上的个性摆件,都是从外地买的,单就物流,就运送了6趟。有些拼花的瓷砖,在铺就时怕电锯切下去留下生硬的痕,就送到工厂里用水刀来切好,再运回来。我希望这个古宅,我把它修葺好了之后,能有人继续传承下去,即使到了800年或1000年的时候,老宅都还能立在这里”。

  现在的一品更楼,除了洪丽芬和老公住之外,也对外做旅馆营业。洪丽芬说,“整个房子从买到装,花了300多万,做了10个小旅馆。本来就是不准备靠这个营生,300多万的投资,要卖多少间房才能收回成本,所以说钱不是这么赚的,小旅馆是留给有缘人来住的。 ”

  10间小旅馆,每间房洪丽芬都给它取了个很有中国风的名字,像 “唐华”、“金缕”、“沐兰”、“烟禹”、“景薰”、“仙锦”等等,每间房的装修都相对应的各有特色。记者比较喜欢的一间房叫“唐华”,在老宅一层。实木雕刻的书法背景墙上,挂着一幅唐朝仕女图。洗浴室里,是一个下沉式的马赛克浴缸;卧室东边,还有个视听室,外面有一个小小的桂园,很像日式庭院的感觉。洪丽芬说,当时装修在做这个实木雕刻的书法背景墙时,是请朋友把字写在纸上,再贴在需要雕刻的木板上,然后用手工一个个挖出来,“因为是镂空的,木工师傅在挖好之后,有些字的笔画就全掉了,在贴的时候,就趴在地上按照原书法,一个个地往上对”。

  在二楼的改造上,洪丽芬别出匠心地将书桌、卫生间以及梳妆台都做成了错层,安排在一层半的位置,这样就让原本显得比较局促的房间,看上去非常宽敞。二楼除了房间之外,还有一个专门的瑜伽区,米色的地毯、丝绢做的莲花灯,阳光透过屋顶的透明玻璃自由地洒落下来。从二楼的窗户往下看,院子里的枣树枝繁叶茂,一片葱绿。

  【问答】

  橙周刊:在租赁和维修老宅中,什么问题最让你头疼?

  洪丽芬:应该是老料的缺乏,现在徽州想买到整块的老料已经很难了,有的即使能买到,价格也贵得离谱。

  橙周刊:保护徽州古宅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和建议?

  洪丽芬:对古宅的维修和保护,一定要带着一定历史的使命感,不要拿现在的材料去拼凑。还有就是古法维修的传承,在维修过程中,过度地使用铁钉和木胶,这样维修出来的房屋,不出三五年,就又坏了。反复维修,对老宅也是一种破坏。

  相关链接:

  汪延:让城里人能买老房并改造,是好事

  官民角力旅游景区经营权 西递村“变法”(图)

  赵焰:共同的努力

  左靖:“关麓小筑”就是给村民的一个示范(图)

  杜老师:桃花源里的“悠然居”(图)

  周先生:租间老屋躲清闲(图)

  张震燕:用电影理念让古建再生(图)

  马克:保留老宅的原汁原味(图)

  李大超:文物是一个国家的厚度(图)

  西递300岁青石板遭遇“以旧换新”?

  破败与等待中的徽州古建(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