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识别篇”
1,家住华北平原,爱养荷花,但是对荷花的理论知识知之甚少,请问荷花在植物分类学中为哪个科、哪个属的花卉?还有其它别的名称吗?古代是不是也称荷花?
答:荷花(Nelumbo nucifera)为睡莲科属水生宿根性花卉,荷花为深受我国广大人民喜爱的花卉之一,也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在3000年前诗经中就有“隰有荷华”的记载(“华”古代同“花”)。随时代变迁,地域分布变化,又有莲花、中国莲、水芝、芙蓉、芙蕖、水旦、泽芝、玉环、朱华、水华、娇容、玉擎、水芙蓉、水芸、草芙蓉、六月春、菡萏等别称,其蕊称花蕊、莲须、莲蕊须、花丝等名称。
2,荷花有主根吗?藕是根还是茎?能否介绍根的形态及着生位置?
答:荷花藕不是根而是茎,因生长在泥土中所以称为地下茎,不发生主根,所有根均为初发时白色,随生长变为黄色,黄褐色须根或称不定根,最长可达20厘米,甚至更长,直径0.5~0.8毫米,簇生于地下茎节,多数不分生支根,茎节处发生的根只生长一次约80~200条,再生能力极弱,随地下茎伸长第二个节发生新根,第三节后,随长势而每节处发生的根增多,终止叶发生后,最初第一节根与地下茎开始老化,随之自然淘汰变化为褐色,最后变黑。最先端发生的藕变粗,节间不再产生新根。
3,荷花的茎着生于地下还是立于水面之上?荷叶梗、花柄是否是茎?形态是什么样的?凭借幼叶能分辩藕的走向吗?
答:荷花地下茎通常称藕。肉质,长圆柱状,两端收缩呈梭形,具明显的节,节处生根,内有不规则、大小不等、近圆形孔道。茎皮颜色因种或品种不同为白色或淡黄色,光滑。藕的长短大小也因为不同的品种而多富变化,通常作为菜蔬的食用莲藕,可长达40厘米,最大断面直径近10厘米;而观赏碗莲有的品种只有6厘米长,断面直径0.5厘米。容器栽培的因品种不同,容器大小,土质优劣,养护方法等原因也是千变万化的,但品种特征不变,有条形、梭形、圆柱形、短圆形、算珠形等多种形态。地下茎的长短大小与品种有关,通常叶大、花大、地下茎也大,反之则小;池栽的长而容器栽的小。
挺出水面的上部分应该是叶柄,并不是茎。新生叶挺出水面后为卷曲状,中间有一条纵向的裂缝,并向一侧弯曲,弯曲的方向即为藕的走向。
4,野生种类与栽培观赏或食用种类在地下茎上有区别吗?如何区别?
答:通常野生种的地下茎较细长,节间短,外表颜色淡或黄色,相对粗糙。观赏类形态变化较大,外表因品种不同颜色也各不相同,但多数较光洁。食用类多又长又大,外表光洁,多为白或牙白色,作为食用口感脆嫩,而野生地下茎则艮老。
5,我是青年花卉栽培爱好者,听老前辈说荷花属于挺水类水生花卉,其茎不是在地下吗?叶通过泥土,水面长出来为什么称为挺水水生花卉呢?与其它水生植物怎样区别呢?
答:严格讲,荷花应该称为水生宿根挺水花卉,或称为水生宿根挺水植物。水生花卉对水分的需求因种类不同差异很大,依据生态习性及水分要求不同,通常分为挺水花卉的除荷花外尚有千屈菜(水柳)、香蒲、水葱、水生鸢尾等很多种类。它们的根、茎大多生于水面下的泥土中,花柄、叶柄高于水面后开花或叶片开始伸展,通常水面以上的花柄,叶柄或地上茎直立挺拔,而称为挺水花卉,并不是因茎横卧水下泥土中就不称为挺水花卉。另外还有浮水花卉如睡莲、芡实,沉水花卉如金鱼藻,漂浮花卉如田字萍,槐叶萍等4类。
6,古老的原生种荷花有哪几种?形态有哪些区别?目前有多少变种及品种?种、变种、品种间有哪些差异?
答:从植物分类方面认为荷花只有两种,一种为原产我国、印度等地的荷花(Nelumbo nucifera),一种为产在北美洲黄莲(Nelumbo lutea)。中国荷花北起黑龙江南至海南,东起江苏、浙江、台湾,西至新疆天山以南,除西藏、内蒙古无发现以外,在全国沼泽、湿地、湖泊、塘边均有分布。据王其超,张行言两位老先生编著的《中国荷花品种图志》一书中记载,浙江余姚发现距今7000年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文物中就有荷花花粉化石,在河南关州距今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遗址,挖掘出两粒古莲子,另外在矿物勘探中在黑龙江、江苏、辽宁、河北、海南以及美洲均有古莲踪迹。关于同种异源之说也确实值得研究。
由于中国荷花分布的地域广阔,给品种间杂交及突变带来很大空间,从而出现大量新的栽培品种,加之现代高科技及太空搭载,使品种更为丰富。依观赏、食用也应为两大类,至于花用应该是两大类的各个部位。目前两者的发展速度均很快,甚至达到食用类大多品种兼有良好的观赏价值,食用类不少于50个品种,而观赏类已超过600个品种之多。引入美洲黄莲后,通过多次杂交,黄色品种也渐增多。
7,我家庭前有荷花塘,开的花不少,但形态是一样的,院中盆栽荷花瓣比较多,哪个是正常花形?
答:荷花正常花形应具长柄,花瓣12~18枚,花轮直径8~25厘米,花瓣椭圆形具明显纵向脉纹,先端渐尖全缘,两侧边缘上捧呈舟状,粉红色或白色。两性花,雌雄蕊俱全,雄蕊多数、早落,花丝细长、黄色,分离的心皮多数着生于杯状花托内,花托初为黄色,随生长变为绿色。
8,四合院讲究荷花缸、石榴树、葡萄架,我家影壁前的荷花缸中重瓣粉色荷花盛开,仔细观看,外轮瓣内轮瓣有宽有窄是什么原因?怎么与别人栽培的荷花差别很大?
答:旧式四合院影壁前荷花缸其实有一大部分为金鱼缸,取子孙满堂、年年有余之意,荷花缸有人说取和和美美,有人说取何合二仙之意。荷花正常花型现代分单瓣、复瓣、重瓣三大类,复瓣类、重瓣类外轮花瓣与正常花瓣形态上基本相同,内轮花瓣多为雌蕊、雄蕊甚至心皮产生突变,变为瓣化,这些还会出现边缘色深、瓣内颜色淡的现象。这类花形,花托多数退化或畸形,有的心皮变成鹦鹉嘴状或筒状,多数不能结实或极少结实。
9,昕阳初吐,荷瓣渐放,在重瓣花内轮发现较小的花瓣上有几点黄色粉状物,还一动不动地附在花瓣先端,给荷香增添一抺色彩。观看了几朵花,有的没有这种现象,不知为何物?是自生的还是外来物?
答:重瓣荷花内轮既然是雌雄蕊瓣化演变过来的,雄蕊演变的花瓣未完全瓣化,常在先端留有花粉,黄色粉末状物体即为花粉。这些花粉虽然生在畸形花丝上,仍能与正常雌蕊受粉,形成种子。
10,俗称的莲蓬是花托吗?怎么样描述形形态?生长中有什么变化?有同品种的莲蓬外形一样吗?
答:俗称的莲蓬又称莲房,实际即为花托。花托单生于花柄先端花瓣中心,花朵出现至花瓣展开时段为黄色,杯状,四壁光滑,先端平整,内生有雌蕊多数,并明显凸出平面,随生长发育变为绿色,四壁出现纵向垂直皱褶,先端边缘随皱褶变为波状,花瓣脱落后直立于花叶间,内部为海绵状,由纵向筋脉支撑生长,种子即将成熟时,种孔四周自然扩大露出全部种子,成熟时自然松动,花托由绿色或带有红色逐渐连同花柄变黄,枯干,由于种子生长于花托深窝内下端,连接花柄虽然松动,无大风吹或机械折断花柄,种子并不脱落,但随枯干,孔窝随之加大,翌春花柄腐烂,花柄倒伏散落种子。复瓣类随心皮变化花托有种子一侧断续发育,不能结实一面停止生长并萎缩形成不完整的花托。重瓣类由于雌雄蕊全部瓣化,花托于花后失去功能,只有很小的部分支持花瓣,花瓣脱落后只剩下几个畸形心皮,短时间叶柄变黄干枯。花托的形态国品种不同而各异,有杯形、浅杯形、高杯形、截面倒圆椎形及多种缺陷形,不论哪种外形,内部结构是不变的。
11,花丝俗称叫什么?其形态是什么样的?在花朵中起什么作用?
答:花丝俗称莲蕊,又称莲蕊丝、莲蕊须、佛座须、菡萏等,有些资料中含苞待放的花蕾也称菡萏。花丝是雄蕊的一部分,肉质圆线形。正常花形,花芽形成后花丝随之形成,随生长而延长,多为白色,因品种不同颜色深浅略有差别。花丝的先端为花药或后期称为花粉。花药在花朵未开放前,被花药苞片包裹粘连在一起,当成熟时变为粉状,通常为黄色。正常花形每朵花有雄蕊400枚以上,瓣化类型就很少了,瓣化瓣除正常花丝外,常变为长条状或瓣状,有些花药已经消失,有时附属物也同时消失。花丝着生于花托四周,多数向内弯曲,少数四射生长,雄蕊在花瓣脱落后多数随之自行枯干脱落。雄蕊是植物繁殖系统的主要器官,没有雄蕊授粉,种子不能形成,花丝是支撑花药的主要器官,没有花丝花药无处着生,为主要的繁殖子代不可缺少的重要器官。
12,荷鼻生长在什么位置?还有其它别名吗?
答:荷鼻指荷柄与叶片连接处,包括叶下小短节,通常称为荷蒂,偶有称莲蒂,为叶脉的总分歧点,是荷叶勇气孔,全身的养分,水分必经之路。
13,叶柄的结构是什么样的?其形态如何?还有没有其它别名?
答:叶柄又有叶梗、荷柄、荷梗、莲叶梗、石节等名称。圆柱形密生刚刺,高度因品种不同及生长期不同、栽培环境不同而各异。生长前期叶柄矮、浮叶期不能直立,中期较高,中后期较矮,后期多不能直立而变短;光照强时矮,光照不足则高;栽培土壤肥力充足则高,肥力不足则矮;温度高则高,温度低则矮;池栽或容器大则高,容器小则矮。其断面直径也因上述条件不同为0.5~2厘米。通常小花类水面以上20~45厘米,中花类30~50厘米,大花类70~200厘米甚至更高。外皮半木质,坚硬,内部多纵向孔道,外皮及内隔层具白色乳汁,折断时具白色丝状物。水中及水面以上绿色,有的品种带有红色,浮叶期较为明显,土壤内为黄白色,基部为白色,白色部分直径渐细。
14,受生物老师影响,已经蒔养盆栽荷花3年,每年能良好开花,备受老师家长青睐。一是老师让我讲讲荷花叶子的形态,这下难住了,其形态应如何讲清楚?
答:荷叶又称石节、叶虎、耳草、水华藕,幼叶未展开前称芰荷,第一片出生叶称荷钱或钱叶。叶单生于地下茎,茎节处地下初生的叶两侧内卷成梭形,上下两端渐尖,中间只有一条很窄的线状缝,通常为白色,露出土面后呈圆形,或由中心向两侧梢宽并留有不明显钝尖,叶面绿色或稍带白粉色,蜡质,水分落上后呈珠状不能散开,摇动时自由滚动。叶背白绿色或带有紫色,土壤肥料不足颜色变黄,光照不足叶变薄弱。全缘波状,正常叶多为中心低四周渐高呈铁锅状生长。通常地下茎每节只生1枚叶片,无再生习性,一旦叶片折断,只能在临近第二节或子藕节间处发生新叶,地下茎在生新叶时能见到有两个尖锥状芽同时发生在被片内,同时生长,这两个锥状芽露出被片后,一枚弯向上方是叶芽,一枚继续伸长为地下茎。正常叶具19~21条副射二歧分支明显叶脉,正面稍凹,背面稍突起由中心荷鼻上方直达叶缘,正面绿色,背面白绿色或带有红色,分歧以下较宽,分歧后渐窄。
分株苗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叶片大小、薄厚等形态也有变化。地下茎栽植后发生的叶片较小,叶柄柔软弯曲不能直立,叶片平伸中心不凹陷或凹陷较小,漂浮于水面,这种叶称为钱叶。随生长出现较大的叶片,叶柄较软弱仍不能支撑叶片挺立水面,浮于水面容器栽培常垂于容器壁之外,这种叶称为浮叶。再后由于地下茎根系不断增多,叶片光合总面积增大,气温增高,而出现叶柄挺拔增高,叶片挺立于水面,这种叶为正常叶,称为挺水叶或立叶。花后气温渐低,出现一枚稍挺出水面或浮于水面小而厚的叶片,这种叶片称为终止叶。
15,“莲子心中苦,李儿腹内酸”是一个怀念师生情的故事,由超市选购的莲子并无苦味是什么原因?莲子是不是荷花种子?荷花种子由哪几部分组成?还有其它别名吗?市场上选购的莲子是不是将种子外皮剥除了呢?剥除以后还应叫莲子吗?莲子由幼小到成熟有什么变化呢?
答:莲子为荷花的果实,别名又称莲实、藕实、莲肉、水芝、珠实、珠玺、玉蝻、玉擎、泽兰等。授粉后果实初期在花托内为白黄色,花托紧闭仅露出雌蕊柱头,授粉后开始膨大变为淡绿色,基部牢牢地固定在花托上,随生长花托近果实的孔壁逐渐扩大,果实由先端向基部逐步变成绿或黄绿色,成熟时变为褐黑色,由于果实内部水分蒸发而变瘦变小,花托逐渐变为褐黄色枯干,但种子无机械摇动或损伤时仍牢固地坐落在花托孔中,很少自行脱落。果实为小坚果,由于气孔不断缩小,水分不易浸入,呼吸作用变小,种子的寿命可延长几百年,甚至几千年之久仍有活力。
种子的构造由最外面的外果皮(外壳)、种皮、子叶(莲肉)、胚芽(莲心)所组成。外果皮或称果皮、莲子皮等,外表褐黑色或灰黑色,内为黄褐色,被覆白粉坚硬,木质化光滑,外形因品种不同有椭圆形、矩圆形。圆形等,先端钝尖,基部微心形。种皮黄褐色或褐色、褐红色、白褐色等,较粗糙纸质易吸收水分。子叶,俗称莲子多为圆形或扁圆形,鲜嫩时矩圆形或椭圆形,嫩脆,果皮剥开味甘。胚芽绿色具线形短茎,味苦。气腔部分为空囊。
超市购买的莲子实际是剥除外果皮、种皮及挖除胚芽(莲心)的子叶部分,所以没有苦味。至于莲子心中苦,其有的“心”应该为胚芽,胚芽有苦味,挖除胚芽当然没有苦味了。这种莲子在中草药中也称莲子或莲肉。称为莲子已经成为习惯,知道它是加工后的产品,不能再作为种子,就遵循习惯,叫作商品食用莲子吧。
16,荷花是双子叶被子植物还是单子叶被子植物?胚芽生长在种子的基部还是先端位置?俗名称为什么?
答:荷花为双子叶被子植物,子叶俗称莲子或莲肉。胚芽着生于子叶基部,或称种子基部,俗名称为莲心或苦薏、莲薏、荷薏、莲苦薏等。中草药中另有两种称苦薏者并不是莲心,而是另外两种植物。
17,有些书记载荷花原产中国,也有说原产印度,到底哪种说法正确?
答:据陈俊愉等编著的,《中国花经》记载,古植物学家徐仁教授曾在我国青海柴达木盆地发现1000万年前的荷花化石,在浙江出土文物中发现7000年前的花粉化石粒,在河南出土5000年前炭化莲子。2500年前古籍《诗经》就记载有“隰有荷华”之句。战国时期吴王夫差在太湖之滨为宠妃西施修建玩花池中大量栽植荷花,隋唐时期也有芙蓉苑的记载,由此可见荷花无疑是原产中国,现在已经为我国十大名花之一。至于原产印度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为同源异地分布,一种为英名East Indian Lotus(印度荷花)所误。
18,荷花与睡莲有什么区别?
答:荷花(Nelumbo nucifera)与睡莲(Nymphaea tetragona)为同科不同属的两种水生宿根花卉,同属睡莲科。荷花为莲属(荷花属)植物,多年生水生宿根草本花卉,地下茎横生而肥大,具节,多分枝,白色或白黄色,根生于节间。叶圆形,初发芽生新叶浮于水面,而后挺出水面,叶上捧有锅底状圆形,叶柄具硬刺。花单生于梗先端,萼片4~5枚早落,花瓣因品种不同14枚至多数,红色、粉色、白、黄、淡绿等花色。雌蕊雄蕊多有瓣化,正常花形多数心皮离生,嵌生于花托凹窜穴内,花托随果实生长而膨大,内部为海绵状,外多褶皱、棱角,随生长变黄而后枯干。坚果近圆形至椭圆形或卵圆形。
睡莲为睡莲属植物,又称子午莲、水浮莲。因产地不同,种及品种繁多。多年生水生宿根草本花卉,地下茎短粗,多分枝或横生,褐黑或褐黄色,不定根粗大密生于短茎上,黄白色或白色,先端根毛明显。叶漂浮于水面或稍挺出水面,心脏状卵形或卵状栯圆形,或近圆形,叶片由叶柄处两侧裂开,叶面绿色有光泽,叶背带红色或紫红色光滑无毛,叶柄细长,野生种长可达1.5米以上。花单生于枝先端,萼片4枚,花瓣有白、粉、紫、蓝、红、黄等多种颜色,漂浮于水面,子房5~8室,放射排列,雄蕊短于花瓣。浆果圆球形,包裹于宿存萼内,种子多数椭圆形,具肉质假种皮。
第二章“习性篇”
1,春季栽植的地下茎,夏季有一段藕鞭躜出水面后,又回到泥土内是什么原因?翌春脱盆换土时发现茎大多在盆底,上面几乎没发现有地下茎,且有几个分枝,它们是什么关系?为什么会下降至盆底?
答:地下茎随长势强弱,温度变化及品种特性,所生长的深度与分枝多少有着密切联系。春季栽植地下茎时多为斜向,即“藏头露尾”,早晨日出先照射水面,水受光照而升温,而后导入泥土,继续下延。地下茎爱温度影响,由节处上弯随温度升高加大,平行或露出土面,秋季天气变凉温度下降,地下茎也随之下降,下降深浅与当地温度、品种有关、通常池栽莲下降到土面30厘米以下,容器栽培受容器高度限制,盘卧在容器最底层,不但主藕下降,子藕与二代子藕也是同样习性,由于子藕发生时间不同,下降深浅也有区别,先发生的子藕下降较深,后发生的子藕则较浅。第二代子藕多居土壤中部或稍靠下,也有部分沉于盆底。
地下茎先端通常有两个锥形分枝,其中一枝是叶芽,一枝为地下茎的先端芽,在芽继续生长中,节处发生新根,芽处通常称为藕头,一旦藕头由节处折断,很难再生新叶或新芽。
成型的地下芽茎膨大部分正面(上面)光滑,基本呈圆形,而背面则具纵向槽沟,所以从藕的形态上也可区别出上下面来。
2,荷花既然属水生花卉,在湿生环境中能生存吗?什么条件下才能生存?村南池塘中有过荷花,十几年前就没有了,是什么原因?
答:荷花地下茎、叶、花随气温、季节、土质、水深变化而变化,给自己生存创造条件。湿地环境有多种情况,一种为四季有水面,且水面深浅变化不大;一种为雨季大量积水,但有其它水源补充;使水面保持基本稳定;再一种为雨季有积水,旱季保持潮湿但无水补充;再一种雨季有水,旱季干涸无水补充。前两种环境栽植的荷花能良好生存繁衍,但过于旺盛时,也应疏苗更新;第三种环境在暖地尚能维持生存,在寒地冬季冻土过深条件下难以生存,即使有少量幸存者也不会有旺盛的长势;最后一种环境荷花无法生存。
3,我们这里喜欢荷花的人不少,对生态习性却讲不清楚,能简述其生态习性及分布情况吗?以满足爱荷人的心愿。
答:中国荷花除内蒙古外绝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或野生分布,另外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等地也有分布,近世纪来欧洲、美洲也大量引入。
荷花属水生花卉,不耐干旱,土面以上水深5~50厘米。喜充足光照,半阴环境虽能生长但不易开花。喜潮湿空气,过于干燥或阵雨后暴晒,叶缘易干枯,长势不健壮。喜温热,不甚耐寒,冬藏气温5度以下有可能受到寒害,喜通风良好,通风不良时长势渐弱。喜肥沃富含腐殖质的高密土壤,PH值6~7.8,长势健壮,不而盐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