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操如何“壮怀激烈”又“忧从中来”

 3gzylon 2013-05-28
千百年来,人们从未停止对曹操的谈论。谈论中,人们常常展现了自我内心对曹操的期待,从某种意义上说,曹操实现了我们心中的理想。对此,中南大学孟泽教授有着自己的看法。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曹操

按照史书的记载:建安十八年夏五月,汉献帝刘协,使御史大夫郗虑册命曹操为魏公,加九锡,曹操谦让三次,然后受命。二十一年,献帝进操为魏王。四年后,曹操死,曹丕即位,汉帝禅让,天下属曹魏。

“曹操是这段仓皇历史的导演者。他出生在国家失范的汉末。最初,他像一个上进青年一样,只是不想让别人‘目为凡愚’,希望‘建立名誉’,最终,却以拯救天下自任,要‘垂名于后’。”孟泽提醒听众,“盖棺定论,无论历史对曹操的评判是怎样的,但其‘功业’与‘文采’已成为中国政治史和文化史不能不正视却未必能够正视的话题。”

“事实上,曹操的作为以及为人处世的姿态,对应着我们每一个人内心的纠结,对于他的肯定与否定,就如同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一样,就如同所谓‘本我’‘自我’与‘超我’的博弈一样,因为难以取舍,难以定义,难免被简化或者符号化,以便可以心安理得地面对他。”

孟泽说,曹操这个人物往往是我们内心的一种折射。“作为‘乱世雄杰’、‘慷慨词人’或者‘篡逆贼子’、‘悍戾奸雄’,在每一个时代的诠释中,曹操都让人‘胆张’‘心动’,人们在‘恶’‘善’‘奸’‘雄’‘王’‘霸’之间,斟酌称量,力求平情。”

“然而,大多数时候,特别是宋元以后,把自身文化理想完全安置在君臣大义旗帜下的学士文人,往往止步于道德判断,而忽略了曹操充满张力的性格与人格,忽略了他对‘性命’的犹疑与迷惘。”

自卑让曹操想要“自我证明”

今人来分析曹操的性格,他的出身是一个不可绕开的话题。

“曹操出身寒微,‘莫能审其生出本末’。他的那个说得出口的所谓‘世系’,据说是他父亲曹嵩被桓帝的宦官曹腾收为养子,并花钱买下太尉衔才获得的。”孟泽说,寒微的出身让曹操一生耿耿于怀。“曹操曾经自作家传,将自己的家族漫无边际地仰攀到周天子同宗曹叔振铎,可见他对此是如何耿耿于怀。这种让人自卑的‘微末’,或许正是成就历史上曹操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心理因素。”

“‘自卑’可以导演出无止境的‘自尊’需要,为了满足这种需要而产生不可思议的勇敢和胆识,卑微更可以强化那种以生命为赌注的冲动。”孟泽说,曹操敢于亲率数千战士毅然同董卓的精骑决战,绝非可能只是出于“义勇”,而是包括他“自我证明”的骄矜和“志在天下”的野心。

“这个天下,原本是东汉豪右士族的天下。当他赌博似的出奇制胜,一举歼灭曾讥他为‘赘阉遗丑’的大官僚贵族首脑袁绍,进而战伐攻取,差不多据有了当时的整个北中国时,他的‘自我证明’的表达,在以成败论英雄的后人眼里,就不再是‘匹夫之勇’的侥幸,而是‘成者为王’的历史选择了。”

诗情与现实应世集于一身

曹操流传至今的诗篇虽仅仅几篇,但是,这“寥寥数章”却奠定了他在中国诗史上一流诗人的地位。孟泽说:“曹操的为诗与为人,共同完成了一种不可企及的文化人格的‘大写意’。”

在曹操以“奉天子以令不臣”为出发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历程中,他的每一种作为:亲冒矢石,抚爱将士,或者兴屯垦,明赏罚,选人才,励风俗,无不透露出那种一无所有的负志少年的愤愤不平,那种翻覆天地、拨弄乾坤的自负与骄傲。

“唯其一无所有,因而有意气,有‘大丈夫当如是’和‘彼可取而代也’的天真与慷慨,有‘宁可我负天下人’的自私与蛮横;又因其一无所有,因而有惆怅,有‘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的空虚与向往,有过人的哀乐与相思,慨当以慷,忧思难忘,曹操由此而成为诗人。”

孟泽教授告诉听众,细品曹操的诗,诗歌里是他不可重复的性情、视野、胸襟、自我意识和对于宇宙生命的苍茫感受,表征了慷慨任气、跌宕悲凉的“汉魏风骨”,譬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碣石篇》,“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短歌行》。

但是,与一般的诗人纯粹的浪漫情怀不同,曹操的诗意却能与“实用理性”支配下的冷峻势利的政治头脑连在一起。“诗歌中,他自由想象;现实中,他雷厉风行。两者在他身上集中,他把诗的人格(自由想象)与文的人格(现实应世态度),把至庄至朴的诗歌吟唱与轰轰烈烈的务实事功,融通无碍地统一起来。”

“可见,曹操在军事、政治上成就‘霸业’的同时,完成了精神、人格上的自我确立。他既注重现实,又不乏人文理想,既做成政治上的领袖,又是精神上的轴心。”孟泽说,曹操的思维中有着实用精神、功利意向和洞达气质,同时又可以从具体历史与现实的理性承担与精确把握中,转换出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曹操对“性命”有着深刻洞察

再来看曹操所展现的领袖风范。孟泽说:“曹操的领袖风范,不仅在于他敢于越夺古礼古训而无所忌惮,还体现在他‘为我所用’、咄咄逼人的主动性、进攻性行动策略与风格。譬如,他慷慨地嘉赏贤能,延聘招揽文章学术之士,为有才艺而未必有德者的辩护,对冒犯尊严的异己者的惩处,俭朴到吝啬的持身持家……”

但是,这样的一个盖世英雄,阔步伴随四顾茫然,豪迈伴随悲壮,“壮怀激烈”后“忧从中来”。孟泽提到曹操临终前的《遗令》,这是一份延续曹操过人的自信和自主色彩的文献,文中说:“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毕,皆除服。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

“《遗令》与《寿陵令》以及《遗命诸子令》一起,证明了即使在事关生死的隐秘处,曹操也同样具有一种豁达开放的观念和情志。”孟泽说,曹操不仅解脱了神学羁绊,而且远离了柔弱的顾盼和执持。

“但是,这并不表明曹操对生命的轻视,恰恰相反,意味着他对生命的深刻洞察。”今天再看曹操喟叹生命的诗句,读起来仍然让人动容。

“正如张溥说的,曹操在军政事务倥偬之际,‘复好养性,解方药’。如果说在‘草书’‘音乐’‘围棋’上的造诣仅仅表明曹操才情充足、性情浪漫,那么‘养性’与‘方药’之事,却只能是一种高度理性状态下另一种不失感性的自我把握,表明曹操不仅关注生命之常,亦复期望‘性’‘命’的奇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