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国海洋考察发现近百新物种

 昵称11588196 2013-05-28

我国海洋考察发现近百新物种

杨漾

2013年05月28日

 
  
 
   
  • 人力部代部长兼国家发展部高级政务部长陈川仁(船尾坐者)昨天随一群国内外海洋生物学家,到圣约翰岛附近海域潜水参加海洋生物采样活动,了解海洋考察的进度。(陈渊庄摄)

第二阶段的研究工作重点进行深海区的生物样本挖掘,研究人员将潜入海底五公尺至200公尺,同时也会研究珊瑚礁的生长情况。

 

杨漾 报道

yangyang@sph.com.sg

新加坡海域有近100种海洋生物是科学家在全球范围首次发现的,其中14种可能是从未被研究过的新物种。此外,另有约10种疑似已在本地销声匿迹的海洋生物重新被发现。

这是国家公园局和新加坡国立大学对我国海域进行的海洋生物多样性调查(Comprehensive Marine Biodiversity Survey,简称CMBS)的部分结果。这项调查从2010年起展开,为期五年。

目前,约50名国内外海洋生物学家已开始针对南部海域进行第二阶段的海洋考察,海域范围从樟宜一直延伸至裕廊岛,覆盖面相当广。第二阶段的研究工作着重进行深海区的生物样本挖掘(dredging),研究人员将潜入海底五公尺至200公尺,同时也会研究珊瑚礁的生长情况。

第二阶段的考察工作已从本月21日开始,直到6月7日结束。第一阶段考察工作去年底在乌敏岛一带进行,当时科研人员在海岸线泥沼地(mudflat)收集生物样本。

研究人员和义工在海洋考察中所找到的生物,有些被制成研究标本,有些则被放生回海里。研究人员一一将它们分类和记录,待整项海洋生物多样性调查完成后,将整理出一份完整的本地海洋生物报告。

负责调查的国大莱佛士生物多样性研究博物馆馆长黄麟昨天在位于圣约翰岛的研究基地受访时说,每次海洋考察或多或少都有收获,但重要的是,这次在新加坡海域找出这么多种新海洋生物,在很大程度上丰富研究人员对新加坡海域和海洋生物的认识。

他说:“新加坡有着世界最繁忙的港口之一,但其实这里的海水污染问题并不严重。过去一个星期的探索让我们对新加坡海域的生物有更清晰的画面,我们因此知道有哪些生物在这里繁衍,也提供条件让我们把保育工作做得更好。”

到深海区找寻未知生物

此外,这次的考察工作重点之一是潜进深海区找寻未知生物,黄麟希望借此填补在这一层面的知识空缺。他说:“深海挖掘是本地海洋研究从未尝试过的工作,没人知道那里有些什么生物。我们在第一阶段已从浅海和潮汐间泥沼(intertidal mudflat)等地方收集不少海洋生物,几乎每天都有收获,因此,如果能在深海发现更多新生物,将能在很大程度上丰富本地海洋生物的资料库。”

与第一阶段的考察工作相比,黄麟坦言这次需动用更多人力物力,在货运船频繁来往的海路进行研究,研究人员的安全问题是首要考量。他说,工作范围可从潮汐间泥沼栖息地一直到深海区,工作面积比第一阶段大约四倍。由于深海挖掘的工作地点靠近货运船来往频繁的海路,工作难度也高出四成。

据了解,研究人员目前已成功潜入海底约100公尺的地方,找到多种深海螃蟹、鱼和海星。

本地发起如此大规模的海洋生物多样性调查,黄麟认为,这可进一步推动本地海洋生物保育的工作,让相关政府机构、组织和民众在这方面的意识化被动为主动。

公园局国家生物多样性中心处长陈莉娜博士指出,保育自然海洋环境固然重要,但如果设立一个专门的海洋保护区却不是太有必要。她说:“保护海洋自然生物的方式有很多种,与其靠设立保护区的方式来达到目的,不如在制定和设计发展计划前,先了解海域有哪些自然生物,如何把它们融入计划中,这种做法的效果会更加正面积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