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慢性咽炎的辨证论治

 水晶宫114 2013-05-29
慢性咽炎的辨证论治

慢性咽炎是一种主要累及口咽部及喉部粘膜的非特异性炎症,中医俗称梅核气,临床主要以咽喉部有异物堵塞感,咯之不出,咽之不下;局部有干涩、憋胀、疼痛或干咳干呕等症状。病程长,时轻时重,易反复。
中医依据临床表现大致可分为五种证型:
1、痰气交阻型
这种类型大多见于青年妇女,由于精神受到刺激,忧思恼怒,无以发泄,气郁化痰,结于咽喉。咽部如有梅核或毛发或炙肉,咯之不出,吞之不下,时时喜咯喜唾,咯唾白色清稀痰涎(日久疑为咽喉部肿物)舌淡苔白脉弦滑,治疗宜化痰降气,选用半夏厚朴茯苓汤加减治疗,如配用桔梗、僵蚕、浙贝母、香附、甘草等。
2、肺阴虚型
咽喉为肺胃之门户,阴虚肺燥则门户不利。临床证见口咽干燥,声音嘶哑,干咳少痰,咽喉部可有灼热感,舌红少津脉细数。这类患者素体阴虚,又如嗜食辛辣,或用嗓过度,或外感风热,日久失治而成。治疗应选用养阴润燥清肺的方法。重用增液汤加沙参、桔梗、川贝母、牛蒡子、木蝴蝶等治疗。
三、肾阴虚型
足少阴肾经脉循咽喉而行,肾主水,为元阴之本,肾阴虚咽喉失其真阴濡养,则症见咽干口燥,除异物感外咽部可有灼痛,五心烦热,日久眩晕耳鸣,健忘少寐,形体消瘦,舌红裂纹多,脉细数,治疗宜用滋阴补肾泻火的办法,用六味地黄汤去泽泻加黄柏,知母、麦冬、五味子,再用桔梗载药上浮清利咽喉。
四、肝脾不和型
这类患者常出现胃咽相关症候,临床证见胃脘痞满不舒,或胀或痛上冲咽喉,呃逆嗳气连作,咽喉部如有异物阻塞,兼见食少、便溏、矢气频作。舌淡苔薄白或薄黄,脉或弦或缓。治疗宜舒肝健脾和胃,用消遥散与旋复代石汤加减治疗。如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薄荷、枳壳、桔梗、旋复花、代赭石、佛手等。
五、中气虚弱型
此类患者多属病程较久或年老体弱,证见咽部异物感,面色萎黄,周身乏力,食欲不振,空呃连连,得食咽部异物感减轻,舌淡苔薄白,脉缓无力,治宜香砂六君汤加味治疗。如党参、白术、茯苓、炙草、陈皮、半夏、木香、砂仁、桔梗、建曲、大枣等。
综上所述,同是咽炎,不同的人,不同的证候,应采用不同的治法,证变治亦变。另外,同一位患者,早期可能是痰气交阻,日久失治或治不得法,亦可以转为肝脾不和型或肺阴不足型。临床工作中,必须详察病机,认真辨证,准确立法,恰当施药,方能有的放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