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州镇湖以刺绣艺术扮靓旅游业

 苏迷 2013-05-29

2008年,中国刺绣艺术馆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开创了苏州艺术馆、博物馆获评A级景区的先河。镇湖街道在3A级景区的基础上,整合绣品街和创意绣坊,组成中国刺绣艺术馆景区,并在2011年正式启动国家4A级景区的创建工作。如今,景区的运营能力、管理水平和品牌形象均得到提升,中国刺绣艺术馆景区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验收在即。
 

    一个以刺绣艺术为灵魂的独特景区,正崛起在苏州高新区的太湖之畔。

 


  

    此次创建的4A级景区,通过整合“一街、一馆、一园”的各种资源打造中国刺绣艺术馆景区,范围包括绣品街、刺绣艺术馆一纵一横区域,占地面积约0.64平方公里;景点包括绣品街、艺术馆、创意绣坊、苏绣长廊、苏绣公园(规划中)等10余项。
  

    回顾这十多年的发展,以镇湖为核心的高新区刺绣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人才梯队逐步形成,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对外影响逐步扩大,构建了积极健康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在目前文化产业大发展、镇湖打造文化生态旅游的度假胜地等大背景下,刺绣产业如何再次提升?如何最大限度挖掘旅游潜力,全方位立体发展镇湖经济?整合资源,扩大发展,创建国家4A级景区正是镇湖现阶段转型升级的突破口。
  

    15年奠定产业格局
  

    高新区刺绣产业的崛起,并非一朝一夕,该产业经历了三次发展和变革,第一次是1998年,绣品街的建成是镇湖刺绣发展的重要转折点,政府通过搭建销售平台,将分散于各村的经营户集中起来,改变了原先镇湖人会绣而不会销的局面,使绣娘有了固定的经营场所。

 


  

    第二次是2007年建成了“中国刺绣艺术馆”和“镇湖刺绣艺术展示中心”两大项目,形成了刺绣集群。“中国刺绣艺术馆”以展示全国各地传统刺绣工艺,彰显地方特色刺绣文化为主旨,集刺绣展示评比、刺绣技艺研发、刺绣学术交流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专业刺绣馆。十年间,镇湖刺绣产值快速增长,2012年整个镇湖刺绣销售产值达12亿元。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为镇湖刺绣产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促使镇湖刺绣产业从个体经济转变成了产业集群经济,同时这种传统工艺深刻地影响着镇湖的城镇建设,形成了“一街一馆一中心”的产业发展格局。

 


  

    第三次是建造锦绣坊,打造刺绣文化艺术长廊,挖掘镇湖文化,让游客在闲暇漫步之余能了解镇湖,感受文化气息。项目吸引了知名刺绣大师和高工入驻,进一步增强了刺绣文化创意的氛围,形成了更加完善的产业配套服务,并与“一街一馆一中心”形成了“苏绣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大格局。2005年,镇湖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中国民间(刺绣)艺术之乡”、“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008年12月9日,艺术馆通过国家3A级景区的评审,开创了苏州各类艺术馆、博物馆获评国家级景区的先河。
  

    而正是这十多年来打造的“一街一馆一中心”,为如今打造中国刺绣艺术馆景区奠定了基础。借此创建契机,镇湖将通过整合、优化各类资源,提升景区软硬件实力,从而实现刺绣产业再次腾飞。
  

    年销售额达12亿元
  

    作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十多年来,中国刺绣艺术馆景区内的刺绣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人才梯队逐步形成,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对外影响不断扩大。
  

    如今,景区逐步发展成为苏绣最主要的生产、销售和研发基地。8000名绣娘、12000名刺绣从业人员成为刺绣产业一道靓丽风景线;景区获得“中国民间(刺绣)艺术之乡”、“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苏州城市名片”、“全国特色商业街”、“中国最佳创意园区奖”、“重点文化产业园区”、“非遗示范性保护基地”等一系列荣誉。
  

    十多年来,景区还大力实施苏绣人才培养战略。目前景区内有高级工艺美术师38名,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13名,卢福英等7人获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梁雪芳等11人获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称号,姚建萍、姚惠芬被文化部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苏绣)代表性传承人,卢福英被江苏省文化厅确定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苏绣)代表性传承人。王丽华、卢梅红、薛金娣等绣娘也逐步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发展之路,打造出一个又一个具有特色的个人刺绣文化艺术馆,和中国刺绣艺术馆一起,接待了来自国内外百万以上的游客。
  

    此外,镇湖的苏绣作品在国内外工艺美术展览和大赛中屡屡争金夺银,荣获国家级和省级荣誉的作品多达1000件,其中金奖300多件,100多件作品被中外著名博物馆收藏。
  

    1998年以来,镇湖刺绣产业销售值也不断增加,逐年增长。2012年在宏观经济形势走低的情况下,仍创造了12亿元的销售额。此外,高新区还积极推介刺绣产业,到目前为止,已举办了5届中国刺绣文化艺术节。
  

    全方位提升景区内涵
  

    绣品街作为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98建成以来,从完善功能着眼,先后投入资金4000多万元,对街头牌坊、道路绿化、店面形象、管网设置、路灯景观等进行了全方位综合整改。
  

    去年以来,镇湖街道又以中国刺绣艺术馆为重点,对景区进行全方位提升,满足购物、旅游、商务、餐饮等需求,提升旅游综合功能。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打造“苏秀天地”商业配合综合体,集购物休闲、刺绣展示、交流、培训和餐饮于一体。对中国刺绣艺术馆进行立面改造,对游客中心内部重新布置、装饰美化。投资285万元新建了7000平方米停车场,增加了电瓶车,完善了景区内旅游交通设施。所有商户的厕所,均可公开对游客开放。增设部分游客公共休息设施和观景设施,
  

    为丰富服务内容,镇湖街道还建立了信息咨询系统,游客咨询中心配有触摸屏、影视厅、宣传手册等,对残障游客提供轮椅、拐杖、婴儿车、雨伞等服务设施和其他免费服务。在绣品街设置了十个“旅游购物推荐店”,根据不同特点,把景区内的大师精品店打造成十多个个人刺绣艺术馆。在景区重要入口和游客集散地,增设邮政、通讯等服务项目,开通旅游电子商务系统,为游客提供网上查询和游购服务。设计推出了镇湖中国刺绣艺术馆景区旅游明信片、纪念封、纪念邮戳等。配备了汉语、日语、英语三个语种的导游。
  

    同时加强旅游管理,提高商户诚信经营、质量第一的意识,杜绝假冒伪劣商品。要求所有商户做到亮证经营、明码标价、文明经商、礼貌待客。为让游客放心购物,景区制定了计量制度、价格制度、售后服务制度等购物保障制度,并在游客中心和主要景点设置了游客投诉点。
  

    此外,景区内还引入“智慧元素”,通过自主语音导游,使游客方便快捷地了解各景点信息,还可通过二维码迅速下载景区APP,感受到“贴身服务”。游客也可以通过微博等方式对景区作出评价,实时互动,更好地推进服务改善。
  

    向”苏绣创造”进军
  

    中国刺绣艺术馆景区创建国家4A级景区,就是要将景区建设成整体形象鲜明、特色突出、服务设施齐全、吸引力强的旅游景区,提升镇湖旅游总体形象,使其成为环太湖旅游带以原生态和刺绣为主题的特色休闲旅游区,促进旅游业进一步发展,拉动相关产业、提高就业,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和环境的良性可持续发展,造福当地百姓。
  

    据了解,镇湖街道未来还将不断完善各项基础工程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景区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游客来镇湖参观游览,在4A级旅游景区的基础上,冲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并在文化旅游要素方面实现突破:扩大镇湖苏绣的产业规模,组建镇湖苏绣集团公司,集聚刺绣人才和销售资源,打响苏绣文化品牌,力争使镇湖苏绣的年销售额实现翻番;壮大苏绣人才队伍,培养一批国家级大师,并在80后、90后中塑造一大批高、精、尖苏绣人才;在苏绣旅游产品的题材、装裱、外观设计等方面有大的突破,实现从“苏绣制造”到“苏绣创造”的跨越;在品牌提升方面,继续办好中国刺绣文化艺术节,使之真正成为国家级的刺绣文化旅游盛事,促进镇湖区域的现代旅游、生态保护、休闲农业和刺绣文化产业“四位一体”协同发展,把镇湖打造为一个生态优美、富裕文明、和谐进取的旅游名镇。(振轩苍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