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气功的学术流派分类

 易真颜 2013-05-30

自古以来,气功修炼因不同的目的、方法、理论以及传承体系,分为不同的学术流派,其中有代表性者如下。

 

(一)佛家气功

佛家气功主要指佛家修持的禅定、止观等方法和技术,不包含其教理。佛家的修持注重戒、定、慧三学。戒学是戒律的修习,指趋善去恶等道德修养,以坚强的信念来控制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定学是禅定的修习,气功中也叫入定。禅定包括“止”、“观”两个方面,“止”是以一念代万念,逐渐减少杂念和思维活动,以达到心如明镜止水。“观”是在不起念的状态下洞察心灵,以获得净化和解脱。慧学是智慧的修习,指在解脱的基础上,获得超越性的根本智慧。从气功学角度看,佛家通过戒、定、慧三学进行修炼,以达成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

 

(二)道家气功

道家气功主要指道家成仙之学中的一些修炼技术,不包含其玄学教理,有代表性的是内丹术,即今人所称的周天功。道家修炼注重养生长寿,其提倡的修炼技术实用且易于操作,例如导引吐纳、抱一守中、练丹服食、胎息辟谷、性命双修等。从气功学角度看,道家气功始于老庄,练功的一些基本原则如“道法自然”,“虚静无为”,“返朴归真”等,在老庄的著作中已经奠定,故《老子》、《庄子》不仅在中国哲学史上名列鳌头,在中国气功史上也占有极其重要地位。

 

(三)儒家气功

儒家的修炼以养气为主,孟子之名言“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即是佐证。儒家气功主要指儒生文人所提倡的养气静坐功夫,有代表性的如坐忘法。近代郭沫若氏在《静坐的功夫》一文中说,静坐始于孔子的弟子颜回。正统的儒家宋明理学派,如程颐、程灏、朱熹等,讲究静坐养身养气。程灏强调“只闭目静坐,可以养心。”朱熹提倡“半日静坐,半日读书”。应注意儒家的养气与道家的炼气有所区别,道家炼先后天之气,属人身自然之气,而儒家所养的“浩然之气”则有培养高尚道德情操的含义。

 

(四)医家气功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记载了五种医疗方法,即砭石、毒药、灸、九针、导引按跷,其中导引按跷即古代气功。这说明医学气功源远流长,从源头上就是中医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教材绪论中已概括介绍了历代主要医家及著作中的气功内容,这里不再赘述。医家气功的修炼以防治疾病,保健养生为目的,本教材中所选编的新气功疗法、六字诀、五行掌等均有代表性。此外,现代流行的大部分功法都以医疗保健为目的,不论其来源如何,均可以归入医家气功范围。

 

(五)武术气功

武术气功主要指内家拳法的修炼技术,也包括硬气功,即所谓“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有代表性的功法如太极拳、站桩功等。武术气功以强健身体、攻防技击为目的,其功法既有讲究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意到气到,气到力到的硬功;也有讲究动柔软、绵连的软功;同时还要求掌握创伤治疗的按摩、点穴等方法,即所谓武、医结合。近年来由国家体育总局组织编创推广的几套健身气功在编创理念和功法的动作风格上比较近似于武术气功。

 

(六)民间气功

民间气功指历代在民间流传,师徒相承,学术源流不甚清晰的气功功法。前人练功大都不求名利,只是淡泊养生,强身健体,故不立文字,不求推广,只是历代师徒相传。此类气功有不少已经湮没无闻,有的至今仍在个别单传,不绝如缕而未能推广,值得加强发掘和整理。此外,古代江湖杂耍、卖唱的艺人,有些身怀绝技,其技艺之中常包含一些独特的气功修炼技术,这也属于民间气功的一部分。

以上佛、道、儒、医、武五大学术流派,加上学术源流不甚清晰的民间气功,每个流派均有各自的学术特色,但其间并无严格的界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