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疔疮走黄

 神医图书馆318 2013-05-30

疔疮走黄 - 简介

疔疮走黄 病证名。疔毒走入血分之险证。

疔疮走黄 - 症状

疔疮之毒邪迅速走散而入于血分,使全身出现寒栗高烧,神志昏愦等险证者。多因患疔疮毒甚,正气内虚

疔疮走黄 - 诊断要点

多先有疔疮病史,其中以颜面部疔疮及烂疔合并走黄者多见。 疮顶忽然陷黑无脓,肿势软漫,迅速向周围扩散,边界不清,皮色由掀红转为暗红。颜面部疔疮并发者,还可见面目俱肿,口鼻肿胀等症。 全身寒战,高热多在39℃以上,头痛、烦躁、胸闷、四肢酸软无力;或伴恶心、呕吐、口渴喜饮、便秘腹胀或腹泻;或伴咳嗽、气喘、胁痛、痰血。病情严重者,可出现神昏谵语、痉厥等症状。 血白细胞总数在15000以上,中性白细胞80%以上,血培养多有细菌生长。 可有流注、附骨疽、肺痈等并发证。 疔疮毒邪走散称为走黄,其他疮疡引起疮毒走散,称为内陷。走黄来势急暴,正盛邪实;内陷来势较缓,除邪实之外,尚有正虚的一面。

疔疮走黄 - 辨证分析

本病是由疔疮火毒炽盛,早期失于治疗未能及时控制毒势,或挤压碰伤,过早切开,或误服辛热之药及食酒肉鱼腥,或艾灸疔头,更增火毒,以致机体失去护场,疔毒走散,人于营血,内攻脏腑而成。临床以疔头忽然暗黑,肿势蔓延,心烦作躁,神识昏愦为主要表现。

从临证实际而论,凡生疔疮,皆可能发生走黄。然相对来说,颜面部疔疮,因其所生之处,血脉丰富,经脉繁多,又为诸阳所聚之所,烂疔因其病势急暴,化腐甚巨,故走黄者较多。疔系火毒之患,火为阳邪,其毒人于营血,必耗伤营阴,扰动血分。内走脏腑,最先受累者为心、肝二脏。火毒攻心,神明则乱;火毒传肝、动风痉厥。或毒气人里,渐伏渐深,气血不能流通,阳郁于内,可有真热假寒之症。或火热亢极,灼伤阴液,甚而劫灼真阴,而有亡阴之变。或疔毒随气血流行,横窜逆走,四散经络,聚结而成流注或附骨疽。治疗以凉血清热解毒为原则。

疔疮走黄 - 诊断与治疗

疔疮走黄,现代医学称为脓毒败血症。该病是生疔疮后,正气内虚,疔疮火毒炽盛,不能驱毒外出,或因早期失治、误治,如对疔疮捏挤、碰撞、按压(尤其是颜面部的疔疮)等错误治疗方法,致使毒邪扩散,其毒由血分内攻脏腑引起的一种急性危险证候。
疔疮走黄有局部症状和全身症状。局部症状是在原发病灶处,疮顶忽然塌陷紫黑无脓,周围皮肤暗红不鲜,肿势软漫并迅速向四周扩散,此是正虚邪盛、毒不外泄反向内攻之证;全身症状有高热、寒战、头痛、烦躁不安、胸闷,苔多黄糙,脉多洪数或弦滑,此为邪在气分兼入营血气血两燔之征象。疔疮走黄之火毒扩散走窜之途径并不只限于营血,重者可出现内攻脏腑的“七恶”病变。如《疡科心得集·疡证总论》云:“外证虽有一定之形、而毒气之流行亦无定位,毒入于心则昏迷,入于肝则疼厥、入于脾则腹胀疼,入于肺则喘嗽,入于肾则目暗、手足冷,入于六腑各有所象,兼证多端,七恶叠见。”诊断疔疮走黄应以全身症状为依据。有的病人局部症状虽然严重,但无明显全身走黄征象,不能诊为已经走黄;有的局部症状不典型,但全身已现走黄状态,应诊为疔疮走黄。
治疗疔疮走黄应以清热、凉血、解毒为主,方剂选用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犀角地黄汤三方加减。药用双花(金银花)30克、生地15克、紫花地丁15克、菊花15克、连翘15克、赤芍12克、丹皮10克、黄连8克、黄芩12克、水牛角30克(先煎代犀角)、栀子9克。毒入心包出现神昏谵语者加服紫雪丹或安宫牛黄丸;毒入于肝者加羚羊角、钩藤、云苓等;有黄疸者加茵陈;毒入于脾大便秘结加大黄、元明粉;呕吐、口渴者加竹叶、石膏以清胃热;毒入于肺加鲜竹沥、川贝母、花粉等;毒入于肾可选用参附汤、生麦饮以固气生津,回阳救逆;毒入营血发斑时加丹皮、紫草等随证加减。
为防止疔疮发生走黄,患疔疮后要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特别是面部的疔疮,千万不要乱挤乱捏。对疔疮不要过早切开,但一旦辨为有脓要及时切开,少食辛辣、温热及有刺激性的食物。
疔疮走黄是严重的全身性感染,是危及生命的外科险证,患者应及时去医院诊治,治疗时一定要中西医结合治疗,万万不可粗心大意。
注:文中疔疮,“疔”是指各种疔毒如眉心疔、人中疔、锁口疔、红丝疔等;“疮”是指各种疮、疖、痈、疽如署疖、颈痈、百会疽等;文中中药剂量为成人量,儿童酌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