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与梦想

 李茹2018 2013-05-31

  千年易往,惟书长存。回溯历史的长河,书的兴衰一直与社会文明休戚相共。历史上凡是读书蔚然成风之日,必是思想活跃、文明进步、精神文化拔节生长、社会人心昂扬进取之时。

  学习是人类成长进步的基石。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标志一个社会发展文明的程度。据专家考证,18世纪以前,知识更新速度为80至90年翻一番,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更新到3至5年翻一番。近50年以来,人类社会所创造的知识总和比过去3000年总和还多。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信息急剧增长的今天,必须终身读书,涵养书香社会,开启智慧,才能成就梦想。

  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我们树立了读书学习的榜样。毛泽东酷爱读书,终身与书为伴。凡是他生活、工作和战斗过的地方,都留下他读书学习的动人故事。小时候他放牛,看书时牛跑到人家的菜园,自己浑然不知。长征路上,他仍然坚持读书,自嘲地说自己是“马背上的马列主义”。新中国成立后,日理万机,依然手不释书,在外出巡视的火车或飞机上,甚至办公室、卧室、游泳池,到处摆放着书,以备随时阅读。他在临终前一天,已经不能说话了,还以微弱的手势示意身边工作人员给他读报纸,了解国内、国际大事……。一个人能在孩童时期,在最艰难或最辉煌时候,在生命垂危最后时刻,仍坚持读书思考,把渴求知识、探索真理融入生命之中,因此,在他那里就没有攀不上的高峰,没有成不了的伟业。

  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读书学习的民族。“凿壁偷光”、“萤入疏囊”、“悬梁刺股”的读书范例妇孺皆知。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在华中科技大学举办的“学在华中大——读书与梦想”访谈会上,一位普通的宿管员向大学生传授读书的体会。她叫周凤琴,今年57岁,在校工作10年间,只有高中学历的她听过246场讲座,记下10多本读书笔记,读了上百本书,她的读书好学精神深深打动了在场的大学生,包括坐在台下的校长李培根,也跟着学生一起为这位年近花甲的老人一次又一次鼓掌。哲学家赫舍尔指出:人始终处在一个开放的、不确定的、未定型的状态,所以人始终在成长,这个成长一直到人生命的终结。周凤琴读书不是想成为科学家、政治家,没有任何功利性,就是为了丰富自己。读书不能延长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增加生命厚度,提高生命的质量。

  如今,社会急剧转型,时代飞速向前,要想不被抛下,必须全力奔跑。无形压力让“成功”焦虑蔓延开来,成名要趁早、赚钱要趁早,“30岁不成名就没希望了”,“40岁不赚够4000万,就不要见我了”。因此,有人便认为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却未必是我成功的阶梯,用功利主义去读书,让人变得短视,要么干脆不读书,读也要读“有用”的书,“浅阅读”、“泛阅读”、“趣味阅读”、“娱乐阅读”越来越多占据人们的眼球,各类成功学、营销学、厚黑学书籍层出不穷。

  书之为学,在于汲取穿越时空的智慧。读书可以戒躁,在这个信息迅猛发展的时代,需要静下心来淡定,给自己多留一点思考的空间,将更多时间用于品味千百年来大浪淘沙后人类思想的精华。一本书就是一扇门,当你翻开一本好书,在娱乐至上的氛围里,就打开了属于自己的一个世界,找到了实现梦想的钥匙。

  喜爱读书是一座城市文明的标志,更是城市的文化底蕴。巴黎给人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不是闻名世界的埃菲尔铁搭、巴黎圣母院,也不是流光溢彩的香榭丽舍大街和红磨坊,而是随处可见的街头读书人。在巴黎街头的树荫下、台阶上、地摊旁、亭棚边,到处可以看见读书看报的巴黎人。他们心无旁骛,像中国古圣人那样“一心只读圣贤书”。无论是繁华的大街,还是逼仄幽深的小巷,人们紧贴小巷的墙角或毫不显眼的窗下,低头轻松读书。即使灯火阑珊时,书报摊周围依旧人头攒动,这就是巴黎人为什么文化修养高的原因吧。

  凯勒说:“一本好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驰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在现实中国梦的征程上,需要读的书很多,需要闯的“狭隘的地方”也不少,只要我们善于从人类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中汲取智慧和营养,努力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学习、思索和创造,中国这艘巨轮就一定能驶向“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这些“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

  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没有翅膀”。无论是贫是富、无论是闲是忙、无论是悲是喜,请打开一本书吧,书籍会使你的人生更精彩,让你的生命阳光灿烂,前景如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