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和自由,规则与平等 这是一位妈妈整理的孙瑞雪的公益讲座笔记 。

 未来决定现在 2013-05-31
    这是一位妈妈整理的孙瑞雪的公益讲座笔记 .很早就看过孙瑞雪的书,《爱和自由》和《捕捉儿童敏感期》,获益非浅.
    --------------------------------------------------------------------------------------------------第八届"鹏华基金杯"爱和自由科学教育公益讲座时间:2011.06.11
    地点:青岛理工大学北礼堂
    自由中的规则
    主讲人:孙瑞雪
    儿童靠感觉来发现世界,在这个过程中,儿童里面长人格,外面长世界.
    一、自由的一般概念
    自由是指一个人不受制于另一人另一些人因专断意志而产生的强制状态,亦常被称为个人自由或人身自由的状态.
    自由包括:关系的自由,政治自由,内在自由,无所不能的自由,能力和力量的自由,财富的自由.
    1、着重讲述关系的自由,关系的自由即社会关系中自由的意义,表现为或自由或被强制.
    关系的自由即不侵害他人,不侵害自己,不侵害环境的条件下做任何事.人与人平等共处.
    给予孩子关系的自由即给予孩子爱和支持,使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成长.
    强制的关系会使孩子形成一种人格替换.

    关于人格替换的概念,请参照"童年的秘密"中的解释:
    一个成人可以通过处于儿童地位上进行活动来代替儿童,但也可以通过微妙地把他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儿童来代替儿童.当发生这种情况时,不再是儿童在行动,而是成人借助儿童在行动.
    夏尔科通过在他著名的精神病医院里所进行的实验研究证明,通过催眠术可以替换癔病患者的人格,这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他的实验似乎削弱了以前被当作是人性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即人是自己行为的主人的观念.但是,夏尔科从实验中证实,这种强烈的暗示也可以给予被试者,使他失去自己的人格,接受催眠师的人格.
    这些实验,虽然数量有限和仅在诊所里进行,但为新的研究和发现,例如论述分裂人格、潜意识、升华的心理状态开创了道路.
    在童年期当儿童开始意识到自我,他的感官处于一种创造性的状态时,他特别容易受到暗示.在这个时期,成人能够悄悄地潜入儿童之中,用他的意志激发儿童的意志,使儿童产生变化.
    在我们的学校里,我们发现,如果我们过分热情或者用夸张的动作给儿童示范如何做某些事情的话,儿童自我思维和判断的能力就会受到压抑.可以这样说,这种活动跟应该支配自己的儿童的自我分离,而由另一个自我继续下去,虽然这个自我更强有力,但它并不属于儿童.这个外来的自我有力量剥夺儿童自己的不成熟的活动手段.通常成人并不愿意这样做.虽然他能够通过所谓催眠的暗示支配儿童,但他并不希望,以至不知道他在这样做,甚至也没有意识到这种影响的存在.
    在这方面我个人碰到的一些例子可能是很有趣的.我曾经看到一个2岁左右的儿童把一双脏鞋子放在白床单上.我没有多加思考就冲过去拿起鞋子,把它们放在房间角落里,并说:"它们是脏的".然后,我用手把床单上放过鞋子的地方掸了掸.自这件事之后,这个小家伙无论何时只要看到鞋子就会奔过去说:"它们是脏的".然后他又会走到床边,把手按在床上,似乎在把它弄干净,虽然鞋子并没有在床上放过.
    还有一个例子.有一天,一位年轻妇女收到一个包裹.她对这件礼物表示很高兴,打开后发现盒子里有一块丝手帕,就把这块手帕给了她的小女儿,还有一只喇叭,她就放到嘴上吹起来.这个小孩高兴地叫起来:"音乐!"隔了一段时间以后,只要这个小孩碰到一块布,就会微笑着说:"音乐!"成人的禁令很容易对儿童的活动产生一种约束力,但在刺激儿童的反应时,这些禁令并没有如此显著的作用.这种约束性的影响主要来自有教养的和善于自我约束的成人,尤其是来自那些文雅的保姆.有一个有趣的例子,一个4岁左右的小女孩单独跟她外祖母住在乡村庄园里.这小女孩显然想打开花园里人造喷泉的龙头,以便能看到喷水.但正当她要这样做时,突然把手缩回来了.她的外祖母鼓励她开龙头,但这小孩回答说:"不,我的保姆不喜欢这样."于是这位外祖母试图说服她,对她说我允许这样做.一想到能看到喷水,这个小孩既高兴又满意地笑了起来.她伸出了手,但是并没有开龙头,又把手缩了回来.并不在场的保姆的禁令比就在这个小孩身边的外祖母的邀请具有更大的约束力.
    有点类似的一个例子是有关一个稍大一些的孩子,他是个7岁左右的男孩.当他坐着并看着远处吸引他的某种东西时,他站起来准备朝那个东西走去,但是,他又退回来,坐了下来,似乎他由于无法克服的意志动摇而感到痛苦.谁是阻止他起步的"主人"呢?没有人知道,因为这种记忆甚至在儿童的心灵中也已荡然无存.

    2、权威与强制
    强制:人的环境或情境为他人所控制,以至于为了避免所谓的更大的危害,他被迫不能按自己一贯的计划行事,而只能服务于强制者的目标.
    对孩子来说自己一贯的计划,即孩子成长自身的规律和节奏.成人常常充当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强制者.

    孩子天生带有自身的生命密码,成人应充分善待孩子的天分,准许孩子遵循自己的生命密码成长,并提供条件尽可能的发挥孩子的天性,这样孩子的生命密码就会成为孩子长在肉中的智慧,不会受任何外在的因素影响.

    成人需要做的:尽量避免家庭中的纠葛和暴力,不在孩子面前发脾气.让孩子带大人玩而不是相反.没有规则就没有自由.

    3、弗洛姆关于权威的解释
    外显权威:直接而未加掩饰的强制
    隐秘权威:隐藏的,即心理上的强制
    说明:人性如果不能按自己的意愿行事,成为自己,人性会"泯灭".
    成为自己的时候也是最乐于服务社会的时候.

    4、人性的特点
    人的内在有天使的一面,也有魔鬼的一面.如果 没有规则,人的内心会一直挣扎,耗其一生,没有规则就是权威,暴力.

    5、教育中自由的含义
    尊重人与人的区别.
    尊重这个词的出处就是有能力实事求是地正视对方和认识他独有的个性.尊重就是要努力地使对方能成长和发展自己,因此尊重决无剥削之意.我希望一个被我爱的人应该以他自己的方式和为了自己去成长、发展,而不是服务于我.如果我爱他人,我应该感到和他一致,而且接受他本来的面目,而不是要求他成为我希望的样子,以便使我能把他当作使用的对象.
    摘自:《爱的艺术》-弗洛姆

    6、为什么必须给儿童自由
    只有在自由中才能创造自己,做自己的主人:
    做自己身体的主人
    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做自己心理的主人
    做自己感觉的主人
    做自己认知的主人
    做自己精神的主人

    7、自由的五种表现
    --有从环境中选择吸引自己的事物的自由
    --有进出教室即行动上的自由
    --安静时不受干扰的自由
    --自己发现问题,想出办法和策略,自己选择答案的自由--拒绝的自由

    8、规则充分保障人的自由
    规则即大家共同遵守的具体规定,是保护全体人权和自由的共同约定.

    家长的规则—六大规则
    --三尊: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环境
    --三不:不伤害健康,不伤害生命,不伤害道德
    具体实践中,如果孩子自己选择的活动遵循了三尊三不的原则,就应该让孩子去做,教会孩子如何分辨活动的性质,是否符合这一原则.如果孩子的选择符合这一原则,即使家长有担心有焦虑,也应该自己承受这种恐惧,而不是让孩子去承受.

    学校的规则—七大规则
    --否定粗野粗俗的行为,明确粗野的行为是不对的;--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自己的东西归自己所有,有权自由支配自己的东西;--归检原则:从哪里拿的东西请归位到原处;
    --谁先拿到的东西谁先使用,后来的要等待;
    --不可以打扰别人
    --学会道歉,并有权力要求别人向自己道歉,拥有保护自己的权利;--学会拒绝,敢于说"不".

    9、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规则
    1)、当孩子有情绪时,先照顾情绪,后处理问题;
    2)、教孩子明辨是非,建立一生的道德概念;
    3)、在生活中,在爱中帮助孩子建立规则;
    4)、告诉孩子正确的做法 ;
    5)、给孩子建立 明确的权利意识,会使孩子明确,有力,有责任感和道德感;6)、学会对自己负责任(知错);
    7)、发生纠纷时倾听全过程,问清缘由;
    8)、将事情和纠纷中的所有内容一层层剥离开,每一次先处理完,再处理下一层;
    9)、规则是有弹性的,不刻板;
    10)、建立的是规则意识,而非规则本身.

    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勇于道歉是一种了不起的人格.
 

    规则使儿童体验到了:
    自主意识;责任意识;秩序意识;独立意识;评估意识;契约意识;接纳意识;平等意识;尊重意识;合作意识;界限意识;聆听意识;包容意识;规则意识;妥协意识.
    解决问题的秩序:
    实例:A宝宝有一个心爱的玩具,B宝宝想玩,A宝宝不给他,于是B宝宝打了A宝宝,A宝宝大哭.
    1)、发生纠纷时,如果孩子是在情绪当中,就先不处理纠纷,先安抚情绪;2)、情绪稳定之后,处理纠纷的标准语言:请告诉我发生了什么?谁先说?听第一个孩子说完,再听第二个孩子说;3)、说完之后问:这个事情是这样的吗?
    4)、开始剥离问题.比如A宝宝大人,要明确说出:打人是粗野的行为,不好;如果B宝宝说A打人了,A说只是摸一下,如何判断?
    要明确玩具的归属,然后明确告诉B宝宝,这是A宝宝的东西,想玩必须得到A宝宝的同意,对吗?

    10、说"不"的意义
    如果你的孩子不会说下面的话,就意味着他的未来是充满伤害的未来:
    1)、"不";
    2)、我不同意;
    3)、我不选择;
    4)、我不愿意这样做;
    5)、我不允许你这样对待我;
    6)、我不这样想;
    7)、请你离开

    备注:新教育从哪里开始?
    参阅图书:蒙特梭利"童年的秘密";
    皮亚杰:心理分析(儿童心理学)
    孙瑞雪:《爱和自由》;《捕捉儿童敏感期》
    王树:《透析童年》
    《完整的成长》
    --------------------------------------------------------------------------------------------------
                                        敏感期=心理+智能的协同发展

    主讲人:那露馨
    《黄帝内经》: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循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第一部分:敏感期的基本概念

    1、敏感期:儿童在0~6岁成长中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征,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
    儿童敏感期是有弹性的,0——6岁的儿童,如果敏感期没有得到良好发展,到了6——12岁还会有弥补的机会,但是,这有个前提,那就是6——12岁期间,儿童必须有一个充满爱和自由的成长环境.
    举例:习性学家洛伦兹和延伯格的"鹅的印刻现象",即刚出生的小鹅通常只认第一个亲近他们的人为母亲,即使真正的鹅妈妈也不能替代.
    2、敏感期对儿童成长的意义:
    1)、生命成长是一个接一个的敏感期组成的;
    2)、敏感期是儿童内在生命发展的外在表现形式,为我们观察和了解儿童生命成长过程提供了可能;
    3)、尊重儿童敏感期的成长就是帮助儿童形成内在的生命结构,就等同于准许儿童创造自己,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第二部分:敏感期体系
    一、蒙特梭利认为儿童的敏感期包括口,手,秩序,社会性,细小事物关注等敏感期.
    敏感期体系的发展与延伸:

    自我的形成敏感期;
    自我意识敏感期;
    占有欲敏感期;
    执拗;
    婚姻;
    出生(追究生命本源);
    诅咒(语言的力量);
    情感;
    人际交往;
    身份确认;
    性别;
    审美;
    空间
 
二、敏感期的具体区分:

    1、0~2.5岁
    1)、口:味觉,触觉,以口来感知事物,认识事物,不断练习牙齿,舌;
    2)、手:抓东西,用于探索环境,认识世界;
    3)、走:从拉着走,借助于物体行走,到独立行走,上下坡行走,爬楼梯,专走不平路;
    4)、听觉:喜欢处在有声音的环境中(给孩子创造真实,和平,美好的环境;
    5)、视觉:对明暗相间的地方感兴趣,视觉被誉为交响乐中最壮美的部分;
    6)、味觉:
    7)、空间:喜欢探索空间,行走.最早表现为爬,抓,移动物体等,稍大一点爬高,旋转,扔东西,握住物体等.
    8)、模仿:一个词,一应一答,重复进行,动作模仿进而创造;
    9)、自我意识:咬人,打人,说 "不"等等;
    10)、玩水,玩沙:水,沙对儿童的吸引力可长达12年,6岁前最明显;
    11)、细小事物:对小而精致的东西感兴趣;
    12)、秩序:急切需要并保护一个精确有序的环境;
    13)、审美:要求食物或用具必须完整.

    3岁之前,安全感最重要,良好的秩序帮助儿童建构安全感.
    2、2.5~4岁(社会性敏感期)
    1)、建立概念:开始将自己的认知感觉同语言配对;
    2)、自我意识的产生:私有意识产生,明确指出"这是我的";
    3)、秩序:需要并保护一个精确有序的环境;
    4)、执拗:秩序敏感期后儿童形成了一种秩序的内在模式,一旦成人破坏,儿童就会哭闹,焦虑,表现出不可逆性.(对此大人要先稳定自己的情绪,以包容,忍耐来对待儿童的执拗);
    5)、空间—垒高:喜欢垒高,推倒,不断重复(空间敏感期的过程表现为抓,爬,行走,关注细小事物,移动物体,扔东西,攀爬,跳跃,旋转等);
    6)、色彩:开始对色彩产生感觉和认识,并开始在生活中不断寻找不同的色彩(建议给孩子设立专属的美工区域);
    7)、语言:开始对句子表达的意思感兴趣,重复或者模仿他人的话;
    8)、诅咒:发现语言是有力量的,而最能表现力量的就是诅咒,因为成人对此的反应最强烈(建议淡化反应,冷处理,不予理睬);
    9)、追求完美:从审美发展到对事物完美的追求.执拗和追求完美的敏感期常常一同到来.
    10)、逻辑思维:不断追问"为什么",打破沙锅问到底;
    11)、剪,贴,涂:真正开始有意识地使用工具(给予真正的工具,教孩子使用方法,注意安全);
    12)、藏,占有:开始强烈感觉占有,支配自己所属物品的快乐.物品的交换从此开始,拉开了人际关系的序幕.

    3、4~5岁
    1)、出生的奥秘:开始询问自己从何而来?这是儿童安全感最早的来源(如实告知,不要信口胡说);
    2)、情感:不仅开始表达情感,而且关注别人是否爱他,对父母的情绪反应敏感,成人要学会向孩子正面表达情感;
    3)、人际关系:从一对一交换玩具和食物开始,到寻找相同情趣的伙伴并开始相互依恋.请放手让孩子自己尝试,除非他向你求助.
    4)、审美:开始对自我和环境有审美要求,尤其女孩对自己的服饰产生兴趣;
    5)、数学概念:对数名,数量,数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只有这三位一体地掌握,孩子才算掌握了数的概念;
    6)、身份确认:开始崇拜一个偶像,积累未来成人时的人格特征;
    7)、婚姻:人际关系敏感期后真正展开,最早要和父母结婚,之后会"爱"上一个小伙伴.
    8)、性别:对性别及自己身体的认识基本来自于观察,如同认识眼睛,鼻子,口一样,态度很客观(成人无需为此大惊小怪,惊慌失措,耐心等待孩子成长);
    9)、绘画,认字,音乐:艺术的敏感期,给予相应的条件和环境.
 
    陪孩子去经历,不急于看到结果,不剥夺孩子体验的过程.

    4、5~6岁
    1)、婚姻: 5岁以后选择伙伴的倾向性非常明显;
    2)、书写:对符合,书写符号感兴趣;
    3)、数字:奇数,偶数
    4)、社会性兴趣:积极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权利,组建小群体;
    5)、动植物试验,收集:热衷于收集一切来自自然界的知识.
    敏感期是自我形成的过程,某些敏感期是螺旋状分布的,即不同的生长阶段会重复出现:绘画,音乐,语言,审美,对空间的认识,人际关系,秩序,自我,婚姻.

    5、6岁以后的敏感期: 理财+深入思考;
    6、儿童的认知过程是一个转制,承,汇的过程,由本能的兴趣开始逐步发展,过程为感觉,知觉,积累经验,概念形成,整合成自己的认知.

    总结:
    1、给予孩子自由,使其成长是自发,自然的;
    2、给予孩子真实的环境;
    3、给予孩子充分的活动材料,使其职能的发展有一个顺畅的途径.

    补充材料:
    根据蒙特梭利对婴幼儿敏感期的观察与研究,可以归纳出下列九种:
    ·语言敏感期(0至6岁)
    婴儿开始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形,并发出牙牙学语声时,就开始了他的语言敏感期.学习语言对成人来说是件困难的工程,但幼儿能容易的学会母语,正因为幼儿具有自然所赋予的语言敏感力.因此,若孩子在两岁左右还迟迟不开口说话时,应带孩子至医院检查是否有先天障碍.
    语言能力影响孩子的表达能力,因此,父母应经常和孩子说话、讲故事,或多用"反问"的方式,加强孩子的表达能力,为日後的人际关系奠定良好基础.
    ·秩序敏感期(2至4岁)
    孩子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环境消失,就会令他无所适从.蒙特梭利在观察中,发现孩子会因无法适应环境而害怕、哭泣,甚至大发脾气.因而确定"对秩序的要求"是幼儿极为明显的一种敏感力.
    幼儿的秩序敏感力常表现在对顺序性、生活习惯、所有物的要求上,蒙特梭利认为如果成人未能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孩子便"没有一个基础以建立起对各种关系的知觉."当孩子从环境里逐步建立起内在秩序时,智能也因而逐步建构.
    ·感官敏感期(0至6岁)
    孩子从出生起,就会籍著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感官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三岁前,孩子透过潜意识的"吸收性心智"吸收周遭事物.三一六岁则更能具体的透过感官分析、判断环境里的事物.因此蒙特梭利设计了许多感官教具,比如.听觉筒、触觉板等,以敏锐孩子的感官、引导孩子自己产生智慧.
    您也可以在家中准备多样的感官教材,或在生活中随机引导孩子运用五官,感受周遭事物.尤其当孩子充满探索欲望时,只要是不具危检性或不侵犯他人他物时,应尽可能满足孩子的需求.
    ·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至4岁)
    忙碌的大人常会忽略周遭环境中的微小事物,但是孩子却常能捕捉到个中的奥秘.因此,如果您的孩子对泥土里的小昆虫或您衣服上的细小图案产生兴趣,正是您培养孩子具有钜细靡遗、综理密微习性的好时机.
    ·动作敏感期(0至6岁)
    两岁的孩子已经会走路,最是活泼好动的时期,父母应充分让孩子运动,使其肢体动作正确、熟练,并帮助左、右脑均衡发展.除了大肌肉的训练外,蒙特梭利则更强调小肌肉的练习,亦即手眼协调的细微动作教育,不仅能养成良好的动作习惯,也能帮助智力的发展.
    ·社会规范敏感期(2.5至6岁)
    两岁半的孩子逐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而对结交朋友、群体活动有明显倾向.这时,父母应与孩子建立明确的生活规范、日常礼节,使其日后能遵守社会规范,拥有自律的生活.
    ·书写敏感期(3.5至4.5岁)
    ·阅读敏感期(4.5至5.5岁)
    孩子的书写与阅读能力虽然较迟,但如果孩子在语言、感官、肢体动作等敏感期内,得到了充足的学习,其书写、阅读能力便会自然产生.此时,父母可多选择读物,布置一个书香的居家环境,即能使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人.
    ·文化敏感期(6至9岁)
    蒙特梭利指出幼儿对文化学习的兴趣,萌芽於三岁:但到了六一九岁则出现想探究事物的强烈需求,因此,这时期"孩子的心智就像一块肥沃的田地,准备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种."成人可在此时提供丰富的文化资讯,以本土文化为基础,延展至关怀世界的大胸怀.

    敏感期的教养重点
    敏感期是自然赋予幼儿的生命助力,如果敏感期的内在需求受到妨碍而无法发展时,就会丧失学习的最佳时机,日后若想再学习此项事物,不仅要付出更大的心力和时间,成果亦不彰.而如何运用这股动力,帮助孩子更完美的成长,正是成人的职责.以下几点建议,可以帮助父母及时把握孩子的敏感期:

    ①尊重孩子为有能力的个体
    孩子是具有能力的天生学习者,他们会循著自然的成长法则,不断使自己成长为"更有能力"的个体,这是父母首要改变的观念.
    ②细心观察敏感期的出现
    每个孩子的敏感期出现时间并不相同,因此成人必须以客观的态度,细心观察孩子的内在需求和个别特质.
    ③布置丰富的学习环境
    当成人观察到孩子的某项敏感期出现时,应尽力为孩子准备一个满足他成长需求的环境.
    ④鼓励孩子自由探索、勇敢尝试
    当孩子获得了尊重与信赖后,就会在环境中自由探索、尝试.
    ⑤适时协助而不干预
    当孩子热衷於有兴趣的事物时,大人"应放手让孩子自己做",避免干预.不过,并非要丢下孩子,完全不管,而是适时予以协助、指导.

    ·心灵的火焰

    蒙特梭利形容"经历敏感期的小孩,其无助身体正受到一种神圣命令的指挥,其小小心灵也受到鼓舞."敏感期不仅是幼儿学习的关键期,也影响其心灵、人格的发展.因此,成人应尊重自然赋予儿童的行为与动作,并提供必要的帮助,以免错失一生仅有一次的特别生命力.

 
读过孙瑞雪的《捕捉孩子的敏感期》,留下深刻的印象 但是因为有些地方写的比较模糊 
因此搜到了一篇比较清晰的敏感期列表 给各位爸妈参考一下 
当然敏感期的时间是相对的,要根据孩子的情况进行调整 【0岁-2岁半】 
 1.视觉敏感期:刚生下来,对明暗相间的地方感兴趣。不要错过宝宝眼睛受光的敏感期。 
 2.口的敏感期:包括用口进行的味觉和触觉的过程。一般是在0---1岁出现。用口感觉事物,认识事物,不断练习使用牙齿,使用舌头。据观察,儿童敏感期被延误后,有的敏感期因为孩子年龄大而不会再出现,但有的敏感期却总要出现,如口腔敏感期。 
 3.听觉敏感期:喜欢处在有声音的环境中。 
 4.手的敏感期:喜欢抓东西,用手探索环境,认识世界。手的敏感期到来时,有一个抓的过程:一把抓,三指抓,二指抓。八九个月的幼儿非常喜欢抓捏软的物体,手的活动不只是简单的动作,而是有着智性的目标 
 5.空间敏感期:一般是在1岁前出现。喜欢探索空间,最早表现为爬,抓,移动物体等,稍大一点则喜欢爬高,旋转,扔东西等。弹力球是幼儿最初探索空间的最好东西。  6.细小事物敏感期:对极小而精致的东西感兴趣。 
 7.秩序敏感期:急切需要并保护一个精确且有秩序的环境。 
 8.模仿敏感期:最早表现为模仿一个词,或一应一答,重复进行,也模仿动作。  9.自我意识敏感期:表现为咬人,打人,说不等。 
 10.执拗的敏感期:可能源于秩序感,解决儿童的执拗问题,一是要理解,二是要变通,三是要成功。  11.玩水,玩沙敏感期:水,沙对儿童的吸引力可长达12年,在生命的头6年表现最强烈。  12.审美和完美敏感期:要求食物或用具必须完整。追求完美的敏感期一般出现在执拗敏感期之后。理解孩子细腻,追求完美的心,把孩子的要求当作关乎成长,关乎品质形成的一次机会,用心去体察每一次不满,并尽量用适当的方式帮助孩子。  13.走的敏感期:走的敏感期大约从7个月出现。上下坡是每个孩子都有的重要敏感期,是走的敏感期的典型表现。攀爬楼梯的敏感期一般在一岁左右出现。 
 14.音乐的敏感期:呈现出螺旋状发展过程,最早的幼儿喜欢节奏,2岁时就能把握好节奏,到了3,4岁时,儿童对简单而重复的旋律开始感兴趣,5,6岁时,开始能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并自发用动作表达旋律较为复杂的音乐,6到8岁时,儿童已经能体验音乐带给他们的美妙感受,某些孩子会为些流泪,或是深深沉浸在音乐中。 
 15.语言敏感期:-所有的孩子都有问为什么的时期。每一个为什么引导一个因果关系,成串的为什么引导一个因果链条,因果关系是一种逻辑关系,当儿童用语言探索逻辑关系时,就发出了一连串的“为什么”。“为什么”也是孩子语言敏感期的一种表现,在一个个为什么面前,教师一定要做出正确,简洁的回答。在日常语言建设的敏感期,儿童模仿口语,练习口语,感觉语言的音韵,不断重复使用语言,这是儿童学习语言的方式。家长和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口头语言,要说文明的,规范的,准确的,富有美感的口语。  16.神的敏感期“身份确定的敏感期”:-一般在两岁左右出现,崇拜神,热切地认识神,搜集神的故事,想像神,进一步夸张和设想,希望神有现实中出现,想像自己和神在一起,自己就是神。这称为神游。儿童无法将想像和现实分开。成长在强权中儿童会崇拜强大的,有暴力的神,这有点像人格替换,借助强大的神去面对强大的父母和老师,那些生长在平和环境中的孩子,会喜欢智慧和美丽的神。儿童会通过吸引自己的喜欢的偶像的人格特点,来建构自己的人格状态,并最终形成自我。我们要和孩子一起度过人类的童话期,帮他走向成人。  【根据蒙特梭利对婴幼儿敏感期的观察与研究,可以归纳出下列九种】 
 1.语言敏感期(0至6岁):婴儿开始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形,并发出牙牙学语声时,就开始了他的语言敏感期。学习语言对成人来说是件困难的工程,但幼儿能容易的学会母语,正因为幼儿具有自然所赋予的语言敏感力。因此,若孩子在两岁左右还迟迟不开口说话时,应带孩子至医院检查是否有先天障碍。语言能力影响孩子的表达能力,因此,父母应经常和孩子说话、讲故事,或多用“反问”的方式,加强孩子的表达能力,为日后的人际关系奠定良好基础。  2.秩序敏感期(2至4岁):孩予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环境消失,就会令他无所适从。蒙特梭利在观察中,发现孩子会因无法适应环境而害怕、哭泣,甚至大发脾气。因而确定“对秩






 
序的要求”是幼儿极为明显的一种敏戚力。幼儿的秩序敏感力常表现在对顺序性、生活习惯、所有物的要求上,蒙特梭利认为如果成人未能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孩子便“没有一个基础以建立起对各种关系的知觉。”当孩子从环境里逐步建立起内在秩序时,智能也因而逐步建构。 
 3.感官敏感期(0至6岁):孩予从出生起,就会借着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感官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三岁前,孩子透过潜意识的「吸收性心智」吸收周遭事物;三~六岁则更能具体的透过感官分析、判断环境里的事物。因此蒙特梭利设计了许多感官教具,比如:听觉筒、触觉板等,以敏锐孩子的感官,引导孩子自己产生智能。您也可以在家中准备多样的感官教材,或在生活中随机引导孩子运用五官,感受周遭事物。尤其当孩子充满探索欲望时。只要是不具危险性或不侵犯他人他物时,应尽可能满足孩子的需求。 
 4.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至4岁):忙碌的大人常会忽略周遭环境中的微小事物,但是孩子却常能捕捉到个中的奥秘。因此,如果您的孩子对泥土里的小昆虫或您衣服上的细小图案产生兴趣,正是您培养孩子具有钜细靡遗、综理密微习性的好时机。 
 5.动作敏感期(0至6岁):两岁的孩子已经会走路。最是活泼好动的时期,父母应充分让孩子运动,使其肢体动作正确、熟练,并帮助左、右脑均衡发展。除了大肌肉的训练外,蒙特梭利则更强调小肌肉的练习,亦即手眼协调的细微动作教育,不仅能养成良好的动作习惯,也能帮助智力的发展。  6.社会规范敏感期(2.5至6岁):两岁半的孩予逐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而对结交朋友、群体活动有明显倾向。这时。父母应与孩子建立明确的生活规范、日常礼节,使其日后能遵守社会规范,拥有自律的生活。  7.书写敏感期(3.5至4.5岁) 阅读敏感期(4.5至5.5岁):孩子的书写与阅读能力虽然较迟,但如果孩子在语言、感官、肢体动作等敏感期内,得到了充足的学习,其书写、阅读能力便会自然产生。此时,父母可多选择读物。布置一个书香的居家环境,即能使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人。 
 8.文化敏感期(6至9岁):蒙特梭利指出幼儿对文化学习的兴趣,萌芽于三岁;但到了六~九岁则出现想探究事物的强烈需求,因此,这时期“孩子的心智就像一块肥沃的田地,准备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种。”成人可在此时提供丰富的文化信息,以本土文化为基础,延展至关怀世界的大胸怀。  【敏感期的教养重点】 
 敏感期是自然赋予幼儿的生命助力,如果敏感期的内在需求受到妨碍而无法发展跱,就会丧失学习的最佳时机,日后若想再学习此项事物,不仅要付出更大的心力和时间,成果亦不彰。而如何运用这股动力,帮助孩子更完美的成长。正是成人的职责。以下几点建议,可以帮助父母及时把握孩子的敏感期: 
 1.尊重孩子为有能力的个体:孩子是具有能力的天生学习者。他们会循着自然的成长法则,不断使己成长为“更有能力”的个体,这是父母首要改变的观念。 
 2.细心观察敏感期的出现:每个孩子的敏感期出现时间并不相同,因此成人必须以客观的态度,细心观察孩子的内在需求和个别特质。 
 3.布置丰富的学习环境:当成人观察到孩子的某项敏感期出现时,应尽力为孩子准备一个满足他成长需求的环境。  4.鼓励孩子自由探索、勇敢尝试:当孩子获得了尊重与信赖后,就会在环境中自由探索、尝试。 
 5.适时协助而不干预:当孩子热中于有兴趣的事物时,大人应放手让孩子自已做,避免干预。不过,并非要丢下孩子,完全不管,而是适时予以协助、指导。 
     从0~1周岁这一年是变化极大的一年,应区分为下面4个阶段进行不同的开发训练。  【0~3个月】: 
 ①      父母应多花点心思让婴儿四周的环境充满美丽的色彩,在床铺四周挂些美丽的图画,摆些色彩明亮的玩具、盆栽等加以装饰。 
 ②      从出生开始,父母在养育过程中要尽量多对他说话,不要认为婴儿听不懂就不对他讲话,经常对婴儿说话有助于他提早理解语言,学会说话。 
 ③      要对婴儿开始动作方面的训练,让婴儿用手握住母亲的手指,从出生后就开始训练握力。 
 ④      婴儿俯卧时,训练婴儿抬头,让婴儿抬起脸部观看前面的东西,下巴也能短时离床,双肩也能抬起来。  ⑤      在俯卧训练抬头的同时,用手抵住婴儿的足底练习爬行。 
 ⑥      近几年很多医院开展的婴儿游泳对婴儿智力发育也很有好处,因为婴儿游泳这一复杂动作是在大脑支配下完成的,在游泳的过程中也会提高大脑的功能,表现为大脑对外界环境的反应能力快,智力发育好。  【4~6个月】: 






 
 ①      婴儿处于爬行阶段,还不会自己用手脚的力量把身体支撑起来。这个时期父母要让婴儿多看各种颜色的图画、玩具及物品,并告诉婴儿物体的名称和颜色,可使婴儿对颜色认知发展过程大大提前。 
 ②      尽量增强婴儿用手抓东西的能力,让他可以用手握住或触摸接触各种不同的东西,如丝绸、毛、棉布、缎子、海绵等等。 
 ③      动作方面可让婴儿趴着,继续训练他抬头,只是时间可以更长些,训练时家长可以站在孩子头前与他讲话,使孩子前臂支撑全身,将胸部抬起。 
 ④      还可让孩子学习由仰卧翻至侧卧,然后再翻至俯卧,可将玩具放在孩子的一侧但他伸手够不着处,他会为够取玩具先翻倒,伸手使劲也够不着时,全身再使劲就会变成俯卧,经常翻滚有助于肌肉关节综合能力的发展。  【7~10个月】: 
 ①      婴儿开始会用四肢匍匐前进。家长可让婴儿把玩自己的手指头,给他纸张让他学习撕纸,把东西放在婴儿手能拿到的地方,让他伸手抓。 
 ②      婴儿吸吮自己的手指时,家长不要立刻阻止他,因为这表示婴儿已经进入新的成长阶段,已经有自己将东西送进嘴里的能力。 
 ③ 让婴儿尽量爬行,腹部逐渐离开床面,并用手臂转圈或后退,让他尽量自由地爬来爬去。爬行能够促进肌肉系统的发育及运动调节机能而不宜太早使用学步车。因为通过对比发现,经过爬行的孩子其阅读和图像思维能力较好。  ④      让孩子练习用手抓小积木,训练他用拇指和其他手指配合抓,每日练习数次。  【11~12个月】: 
 ①婴儿处于扶走时期。教他认识实物、图片,把几种东西或几张图片放在一起让他挑选、指认,同时教他模仿说出名称来。 
 ②教婴儿玩简单的玩具,堆积木,将玩具全部用手帕盖起来,看看他会怎么做;或将玩具盖起来,只露出一小部分,再将玩具藏在箱子里或桌子下,看看他的反应。 
 ③开始时可以让婴儿扶物站立,逐步训练他扶着椅子或推车迈步。 
 ④这个时期最重要的还是要注意语言的学习,要引导婴儿让他模仿妈妈所说的话。让孩子学习用“叔叔”、“阿姨”、“哥哥”、“姐姐”等称呼周围熟悉的人。    【1~2周岁】  尽量引导孩子说话      1.家长尽量少用“不可以”:此时的孩子喜欢尝试去做各种事情,家长千万注意不要一味以“不可以”来制止孩子的行为。如果家长这样做,孩子将会变得非常消极,无法建立自信心。只有当孩子所做的事具有危险性,或对孩子性格的形成会有极不良的影响时,才说“不可以”。 
     2.给孩子玩具的方法:家长给孩子的玩具必须是孩子能从中学到某些东西的玩具,例如可以发展想象、训练发声等的玩具;不要一次给孩子太多玩具,会使孩子精神不集中,而无法培养出注意力集中和性情稳定的孩子;家长应和孩子一起玩,以帮助其智慧的增长。 
     3.家长要尽量多跟孩子说话:这个时期的孩子在语言理解方面会有极快速的发育,对家长所说的话的理解力急速增强,但这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引导孩子说话,并教给他正确的语言。 
     4.文字的阅读:为宝宝读故事情节简单的图画书——发展语言能力,扩大词汇量,发展宝宝的情感。宝宝在这个阶段的词汇量应从2~3个扩大到250个左右。每天和宝宝一起阅读半小时,如果宝宝对书上的字、词感兴趣,你可以边读边用手指沿字行移动,让宝宝在口头语言与文字所代表的意义之间建立起联系。    【2~3周岁】  规范语言亲近文字 
     1.把*作为孩子每天的功课:对于2周岁孩子应把*当作每天的固定课程,这是造就优秀大脑的第一步,也是获得健美身体的第一步。但是,仅仅在平地上走还不够,走坡道、过独木桥、上下楼梯、两只脚并拢在一起跳,这些训练也是非常必要的。 
     2.接触正确的语言:在这一时期,家长必须尽可能地用规范的语言对孩子说话,不能用婴儿语言对孩子说话。给孩子多买一些图书,由家长念给他听,并且给他们念诗歌、讲故事。      3.让孩子亲近文字:为了让孩子喜欢上文字,家长可以有意让孩子注意到书的封底、商品的标签上印着的文字,并把字的读音教给他;或者一边*一边让他留意商店招牌上的字、汽车牌号上面的字和数字等。孩子学会一个新字后,可以让他从书和报纸中找出这个字来,这样,他对文字的兴趣会增强。 
  4.技能的训练:2周岁孩子非常迫切地希望自己来做好自己的事情,像洗手、系鞋带、扣扣子之类的事情,父母只






 
要耐心地把正确的做法教给孩子就行了,即使要花去相当多的时间,也应该让孩子自己去做。孩子会充满兴趣地学习,并且对学习任务完成得很好,这样不仅使他的愿望得到了满足,而且会使他对自己做这件事情的能力产生自信。      【3~4周岁】  培养逻辑思维和注意力 
     1.多给孩子念图画书和说话:家长必须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多地对孩子讲话,就像对大人一样,用正确且条理清晰的语言对他们说话,使他们能够由此产生逻辑性的思维。除了对孩子说话,父母还应多给他念图画书。要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培养他对文字的兴趣,使他自发地产生想读书的愿望,念图画书是最好的。 
     2.单纯的玩耍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因为婴幼儿时期是大脑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如果外界给予发育中的大脑以各种刺激,一方面可使大脑的发育更快更好,另一方面大脑优秀的组织结构和功能又会反过来作为其智能发育的基础,表现为孩子的高智能。如果孩子只是单纯的玩耍将会错过大脑发育的这个高峰时期,由此导致孩子将来的智能达不到应有的程度。 
     3.重视家庭对孩子注意力的影响:在家里,要注意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避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家长无论是教孩子收拾、放置物件,或是使用各种劳动工具,都要提出具体的要求,并且给予具体的指导,使他做事有始有终,做出结果。 
  4.在游戏中培育孩子的注意力:游戏是孩子们最喜爱的一种活动。游戏不仅可以寓教于乐,让孩子在游戏中不知不觉获得智能的开发,还可以通过家长的参与,增进亲子关系。就培养孩子的注意力而言,游戏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4~5周岁】  阅读和表达  数字和方位 
     1.鼓励孩子自己看书:家长可每天大声阅读书籍,并鼓励孩子自己看书。同时还可为孩子提供一些阅读材料,如报纸上的广告,上面有不少的生字和内容可以让孩子阅读。和孩子一起念一些儿歌并用手指表演,鼓励他们给更小的孩子讲故事。 
     2.为孩子提供多种艺术体验:让孩子玩生面团和安全的橡皮泥之类可以用手捏的玩具;鼓励孩子尝试用新的材料,如软木塞、吸管、棉线和纱线等来做拼贴画。家长在教他画画时,还可教会他混合不同的颜色,产生新的颜色,同时激发他对色彩的好奇和好感。 
     3.树立孩子数字和方位的概念:把看到的各种东西分类并计数,如金属物品、袜子、石头、树叶等等。在与孩子的讲话中谈到里面、上面、正面、后面、旁边、以前和以后,比较大小以及太近、太远等概念。 
     4.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当孩子提问时,应该很认真地倾听他的问题,然后和他一起思考问题的答案并教给他寻找答案的方法,即使遇到家长不懂或很不好回答的问题,也要通过积极的方式表扬他的提问,保持他的好奇心;当孩子正热衷于某一事物的时候,不要打断他,不要用大人的想法来对孩子所专注的事情指手画脚;对孩子所做、所想的事情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扬。 
   【5~6周岁】  在日常生活中锻炼能力 
    1.让孩子多接触和使用不同的工具:帮助孩子学会熟练地使用剪刀。给孩子提供一些旧衣物和用旧的小工具,让他们做一些拆装工作。还可以让他帮忙做家务,例如抹桌子、扫地等等,使他在劳动过程中,掌握更多的工具使用。      2.在日常生活中锻炼孩子的各种能力:给孩子讲到熟悉的故事时,先不要讲结尾,停下来,让孩子为故事加上自己的结尾。问孩子“如果??会怎样”的问题,如果“小红帽”遇到的是只小兔子而不是大灰狼,那会怎样呢?给孩子提供一些在日常生活环境中处理分类、分组、配对、数数和排列等的机会,例如摆桌子,数排队的人数,把袜子分类,把织物配对等。 
     3.培养孩子的思维独创性:为孩子创造宽松的家庭氛围。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和各种新颖、独特甚至有点可笑的创造性设想,不要阻挠孩子的自由发挥。告诉孩子:做任何事情都没有标准答案,消除孩子对书本上、大人话的百依百顺。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孩子自主活动,独立办事,鼓励孩子用新办法来解决问题。孩子的大脑发育就像一棵小树苗的成长,需要充分合理的营养供应和尽心尽力、方法得当的养护,家长在促进孩子的智能发育上就要从营养和教育这两方面入手,抓准时机、抓住根本,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