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父母必读】 你的孩子对什么感兴趣? 作者:孙瑞雪 兴趣是精神胚胎的导航,是生命的引领。它使孩子趋向于某事和某物,这是开始,是婴儿真实迈出脚步的开始。——孙瑞雪 兴趣,是儿童认知的内驱力 儿童跟着感觉走,跟着敏感走,跟着兴趣走,就是跟着自己的精神胚胎走。敏感是儿童成长的阶梯。儿童沿此走向完整。 即使成年后,敏感也很重要,它仍然是人发展的切入口。对成长的媒介敏感,就去做导师;对瓜果敏感,就去当水果专家;对语言文字敏感,就去做编辑;对新闻敏感,就去做记者;对物证敏感,就去做侦探;对社会敏感,就去做政治;对美和善敏感,就去做艺术家。 我们应该可以从我们周围的孩子和成人中观察到,太多的人被限制在了物质的层面,可能一生都没有超脱出来过。 没有自由,生命中脱离出的意识就无法在外在找到碰触点,进而被压抑;压抑又会导致兴趣无法实施;无法实施兴趣会导致人完全没有了兴趣;没有兴趣就无法走入事物之中,就没有感觉;没有感觉,就无法发现具体事物后面的本质…… 我们就永远被局限在物质的层面而无力自拔,当然自我就无法形成,生命就不再变化了。创造的乐趣没有了,我们就成为环境的被动者和附属,而无法为自己创造一个富裕的、和谐的生存环境。 兴趣其实从婴儿刚生下来就开始了。任何一个父母都可以观察到:新生婴儿醒着的时候,当他看什么时,就好像完全把自己投入了进去。 一个孩子在出生后的1个月里,喜欢看书架里排列的书,那里的明暗呈现非常清晰,怀抱他的父亲便一动不动,不打扰他。他便全部投入地看,直到累得睡着。于是父母选择了一张明暗对比强烈的世界经典名画,画里流淌着母亲和婴儿之间的爱,将它贴在天花板上。没有教育的意义,只是为了满足孩子视觉的敏感和成人认为的审美。婴儿对面的墙壁上也挂了一幅世界名画。窗户总是被打开着,以射进明亮的光。 这样让环境达到美感,又满足了婴儿视觉敏感期的需要。这就能满足孩子的兴趣,并且不打扰他。 兴趣是儿童在这个世界上迈出成长第一步的重要标志。所有母亲都可以发现,孩子出生后就开始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高度专注。这种天生的因内在的驱动而会被某一事物触动、刺激并产生兴趣的能力,是生命的特征,无需培养。发现这一点,对于儿童的成长尤为重要。这就意味着,只要儿童拥有自由,他就一定专注。拥有6年的专注,生命就拥有了自我创造的机会。 兴趣是精神胚胎的导航,是生命的引领,它使孩子趋向于某事和某物,这是开始,是婴儿真实迈出脚步的开始。儿童会把注意力牢固地系在某事物上,使自己的感觉、心智全部进入到事物中,就像水装入容器之中一样。这种高度专注于一件事物中的感觉,就像佛教修行时出现的“一境”的境界。这样,儿童就容易发现事物内在或是事物后面的本质和法则。 所以,教育工作者可以观察到:只要儿童在做自己有兴趣的事情,没有一个不专注的;反向来说,如果一个孩子不专注,那一定是儿童被强制了,兴趣被成人打搅了,甚至被压抑和打碎了。 所以我们不得不再次强调“兴趣”的重要性。兴趣是儿童天然的专注力。 如果在0-6岁的时间里,儿童每一天都可以按自己的意愿做自己有兴趣的事情,在他做自己有兴趣的事情时,他必然专注。每天都专注在兴趣中,他的专注力就会延长,专注力的延长就在内在的生命中发展出了对他一生至关重要的一种东西,就是生命的意志。 所以我们激励父母和幼儿教育机构保证儿童的兴趣不受阻挠。保证这一点,就必须保证自由意志的存在,保证环境是自由的,保证儿童的行为是自由的。 自由是教育的首要因素。当然,我们必须要有规则。规则保证我们自由的要素不被破坏,它像一个关系中的界限,使儿童变得有力量和确定。 兴趣是婴儿智能发展和一切关系的起始,也是专注力和意志产生的起始。没有兴趣,一切都不存在。所以,毁掉一个人,就从毁掉一个人的兴趣开始,那一定非常成功。因为这样很容易使一个人自己放弃自己的人生,而不是由别人让他放弃。如果你听到:“这个人对什么都不感兴趣”,那么这个人就是一个乏味的人。这可能是一个最严重的评价。 你对“人为什么没兴趣”有兴趣吗?这会让我们发现生命的秘密,让我们学会尊重生命本身的需求。发现儿童的兴趣,就会促使一个人全面地成长,当然也包括认知的发展。 仅仅是认知吗?我想还有更多。这个角度是从事情本身来说的,不是从一个完整的人的角度来讲(我期望将一个完整的人成长和成功的事区分开来看)。 儿童时期就是精神胚胎的发育期,是一系列能力的发生、生成和成长时期。我们能看到的首先是兴趣。长久的兴趣就是注意力,就是专注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