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苑阁 :中国古代十大书法家《赵孟頫》

 愚雅轩 2013-05-31

       墨香斋: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首·《三希宝帖》(1) - 艺渊阁 - 艺渊阁的博客

愚雅轩祝朋友们全家幸福安康

 

文苑阁 :中国古代十大书法家《赵孟頫》

 
 

赵孟頫(

    赵孟(1254—1322)是元代最显赫、最卓著的书法家、画家之一,在中国书画史上具有广泛影响。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湖州(今浙江吴兴)人。

    官至荣禄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之职。其博学多才,能诗善文,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他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赵体”。与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元史》本传讲,“孟頫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

    赵孟传世书迹较多,代表作有《千字文》、《洛神赋》、《归去来辞卷》、《赤壁赋》等。

 
 
赵孟小楷《老子道德经卷》
 

赵孟小楷《老子道德经卷》(1316) 

纸本 24.3×153.3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元朝延佑三年三月,六十三岁的赵孟頫为进之高士书写了这卷小楷道德经。卷首,赵氏绘了一幅老子画像,其后便是洋洋洒洒的整卷小楷书道德经。这卷墨迹为纸本,纵二百四十五毫米,横六千一百八十八毫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赵氏一生曾多次书写小楷道德经。据方家评介,其晚年书写的这卷长达五千言的小楷,书法结体严谨,笔画精到,精工中透静穆之氮,稳健中露灵动之神,前后风韵一致,堪称其小楷书之精品。本卷墨迹引首为明代著名书家姚绶书写的“松雪书道德经”六个大字,老子画像前有当代著名画家张大千二题。

赵孟小楷《老子道德经卷》(1—37) 
 
 
 
 
 
 
 
 
 
 
 
 
 
 
 
 
 
 
 
 
 
 
 
 
 
 
 
 
 
 
 
 
 
 
 
赵孟小楷《老子道德经卷》(1—37)
 
 
 
 

   《洛神赋》纸本,纵29.5公分,横192.6公分,现藏天津市艺术博物馆,一说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又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物馆赵孟頫《洛神赋》是真迹。

   《洛神赋》大德四年(公元1300年)书,时赵氏四十七岁。用笔圆转流美。充分展示了赵孟頫的书法风格。元人倪瓒称此卷“圆活遒媚”,并推赵为元朝第一书人。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藏后有牟巘跋,是大德元年为张渊(清夫)书,中间有掉行补书,为其他本子所不具。赵年谱中此帖有大德元年为张渊书洛神赋一节,又后跋观者署大德二年八月既望亦可印证。

    注:牟巘(献甫),是宋大理寺少卿,因不愿入仕,闲居湖州故里南园,与赵孟頫莲花庄毗邻。

 
 《洛神赋》局部(1—4)
 
 
 
《洛神赋》局部(1—4)
 
 

                        赵雪松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赵孟书法初学宋高宗赵构,解缙《春雨杂述》云“赵子昂国公十年不下楼”,这应当是指赵宋覆没、“皇元混一”之后,他二十岁上下闲居里中自力于学之时。此时,在书法方面他最倾心于宋赵构,题赵构书《孝经》,自谓“至于圣翰,沉潜展玩,留心多矣”。中年四十岁后则上溯魏晋,专攻钟繇、“二王”,旁及褚遂良、柳公权、米芾诸家。赵孟对“二王”书法评价极高,曾说:“右军总百家之功,极众体之妙,传子献之,超轶特甚”。在他看来,晋之政事无足言者,惟右军之书千古不磨,比他稍晚出的宋濂也说:“赵魏公留心于字学甚勤,羲献帖凡临数百过”。他得到《定武兰亭》拓本后,喜不自胜,在帖后一跋再跋,写成了著名的《兰亭十三跋》,就足可看出他对右军书法之热忱了。到了晚年,为展小字为大字,他又专心学李北海和柳公权,因而书风有了明显改变。如他在延佑三年六十三岁奉敕书定的《胆巴国师碑卷》,方圆并用,刚柔并济,参用李北海、柳公权两家笔意,于规整庄重之中尤可见其潇洒超逸,自非早年书法所能比拟。他晚年所写更是取精用宏,质朴、秀媚一炉并冶,骨力内敛,风采外发。苍茫浑厚之中,已臻出神入化境界。如他六十六岁所写《绝交书》,一气贯注,清劲圆润,一点一画,沉着精到,笔法严谨,体势茂密。《闲居赋》也是他晚年行书佳作,用笔温润圆融,笔力遒劲,结字秀美妍雅,可谓锋势备全,笔笔到位,当为生平中的书法精品。

  赵孟不仅好学,而且也善学。他的字,笔意秀润多取于赵构,用笔变化遒逸多取于“二王”,结字繁茂缜密多取于智永,体势纵横曲折多取于李北海,章法严整老拙多取于柳公权。但尤为世人称道的,是他潜心学“二王”的功夫,他耽于“二王”时间最久。虞集《跋赵孟临智永千字文》谓:“赵松雪书,笔既流利,学亦渊深,观其书得心应手,会意成文,楷法深得《洛神赋》而揽其标,行书诣《圣教序》而入其室,至于草书,饱《十七帖》而变其形,可谓书之兼学力、天姿、精奥神化而不可及矣。”他不仅力追“二王”,以复古为创新,更能从古篆、隶书、章草中去触类旁通,贯穿斟酌,厚积薄发,形成了他流丽飞动,温润妍雅的书风而独步书坛。

  在“赵书”各体中,成就最高的首推行草书。他的行草直入右军之室,形聚而神逸,秀美潇洒,宛若魏晋名士,风流倜傥,传世《归去来兮辞》、《洛神赋卷》、《前后赤壁赋册》等,可窥见一斑。他的草书纵横放逸,得心应手,气韵高古,笔法精熟,却无草率之弊,于其尺牍中可见之,有《上中峰札卷》、《十札卷》等。

  赵孟的楷书作品也很精彩,其中小楷尤为世人所重,书写佛、道经卷,儒学名篇,往往首尾万言,而字字结体妍丽,落笔遒劲,流畅绵延,气韵生动如一。有《高上大洞玉经卷》、《道德经》、《洛神赋》等传世。赵氏的大楷则绝去唐人颜、柳顿挫之笔,而增以飞动之势与峭拔之力,风姿流动,深得晋人灵髓,如《胆巴国师碑卷》、《故总管张公墓志铭》、《玄妙观重修三门记》等。在赵氏所擅各体中,章草颇见特色。他主要临写《皇象急就章》,虽从刻帖中来,但由于其熟谙“二王”法度,故所作《急就章》毫无枣木之味,用笔刚劲有力;晚年所书,杂以苍茫,高雅古朴。虽然赵氏之章草与汉简章草朴拙之风不同,但从文人书法角度审视,其章草则有潇洒、精巧之风,颇具创意。他所写的《酒德颂》、《烟江叠嶂图卷》等行草书中,亦融入了许多章草笔意,成为康里子山、俞和、宋克等元明书家秀逸章草流派之嚆矢。赵孟还善于篆书,古朴大方,却不失典雅秀丽,将金石之味与笔墨之趣融为一体,如《故总管张公墓志铭》等。

  综观赵氏书法,始终有遒媚、秀逸之特色。他在追取古人法度中,不论师法何家,都以“中和”态度取之、变之,钟繇之质朴沉稳,王羲之之蕴藉潇洒,王献之之流丽恣肆,李邕之崛傲欹侧,皆能融入笔端,但华美而不乏骨力,流丽而不落套俗,潇洒中见高雅,秀逸中吐清气。这是赵氏深厚的功力、丰富的学养、超凡脱俗的气质所致。明人何良俊在《四友斋丛说》中称他为“唐以后集书法之大成者”;王世贞在《彝山堂笔记》中称其为“上下五百年,纵横一万里,复二王之古,开一代风气”。

 

 
 
 
 
 
 
 

 文
革过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