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简介
藻井,是我国古代殿堂室内顶棚的一种独特做法。古人穴居时,常在穴洞顶部开洞以纳光、通风、上下出入。出现房屋后,仍保留这一形式。其外形像个凹进的井,“井”加上藻文饰样,所以称为“藻井”。
藻井
拼音 zǎojǐng
藻井通常位于室内的上方,呈伞盖形,由细密的斗拱承托,象征天宇的崇高,藻井上一般都绘有彩画、浮雕。据《风俗通》记载:“今殿作天井。井者,东井之像也。菱,水中之物。皆所以厌火也。”东井即井宿,二十八宿中的一宿,古人认为是主水的,在殿堂、楼阁最高处作井,同时装饰以荷、菱、莲等藻类水生植物,都是希望能借以压伏火魔的作祟,以护祐建筑物的安全。
藻井是覆斗形的窟顶装饰,因和中国古代建筑的
屋顶结构藻井相似而得其名。敦煌藻井简化了
中国传统古建层层叠木藻井的结构,中心向上凸起,四面为斜坡,成为下大顶小的倒置斗形。主题
作品在中心方井之内,周围的图案层层展开。由于藻井处于
石窟内中央顶部,使石窟窟顶显有高远深邃的感觉。
藻井形状
蟠龙圆圈外较大的圆周上,则雕有二十四个黄梨花头灯座。由灯座底部又名自引出一条红色飞带,托看一个
藻井
黄底青叶红花的环形顶盖。这二十四条放射线状的飞带,把图形藻井衬托得更有深度感。再由黄梨花头灯座向外扩张,另有个由内向外渐次而大的圆周。这些圆周上有
莲花灯九十六盏,妈祖神像一百二十座。这些灯座及神像由外圈到内圈逐圈缩小 匠人处心积虑的安排。主要使它和飞带同样具有深度感的作用。二十四条飞带的发源处,雕有二十四只古狮。而每两狮之间又立妈祖神像一座。使古狮带有守获的意味。
藻井分类
总论
藻井是
敦煌图案中的精华,由于它高踞石窟顶部,受风沙及恶劣自然环境的损坏较少,同时也免除了许多人为的损坏,故保存的很完好。敦煌的藻井多达四百余顶,绘制十分精致。
分类
按其方井结构和中心纹样可分为五类:
①方井套叠藻井:是北朝平棋图案的遗风,只得保留了方井套叠框架的结构,井内纹样却有多样变化。②盘茎莲花藻井:是隋代独有的一种藻井,特征为井内是一八瓣大莲花,莲花周围盘绕变形茎蔓
忍冬纹,纹样倾向自然形态。井外有圆形连珠纹、忍冬纹、白珠纹三道边饰,长、大精美的三角纹垂幔。 隋代藻井作品没有程式,形象新颖,千边万化,各逞其思,各有其妙。③飞天莲花藻井:井心较宽大,大莲花周围画若干飞天绕莲花飞翔,此类藻井装饰已超越了窟室的空间,让人有一种举首
高望空旷辽阔的感觉。 ④双龙莲花藻井:井心莲花两侧画作二龙戏珠状,藻井四周画十六飞天撒花奏乐,内外呼应,有强烈的动感。⑤大莲花藻井:井内只画一朵大莲花,或四角偶配一角花,井外边饰层次较多,简练清新。中国传统建筑中室内顶棚的独特装饰部分。一般做成向上隆起的井状,有方形、多边形或圆形凹面,周围饰以各种花纹、雕刻和彩绘。多用在宫殿、寺庙中的宝座、佛坛上方最重要部位。现存最早的木构藻井,是蓟县独乐寺观音阁上的藻井,建于984年,为方形抹去四角,上加斗八(八根角梁组成的八棱锥顶)。北京故宫太和殿上的蟠龙藻井,是在八角井上设一圆井,当中为一突雕蟠龙,垂首衔珠,称为龙井,是清代
建筑中最华贵的藻井。
装饰技术
这些藻井,自古以来被认为是中华木造建筑一项繁什的
装饰技术。因为匠人不必用铁钉就能推出有深度感的藻
藻井(38张)
井。
天后宫的藻井有两种形状,一种是圆形藻井,一种是四方形藻井。圆形藻井的构造更是精采绝伦。虽然它是以水泥雕的姿态出现,但与
木雕的细致手法也不遑多让。
中国古代常画莲花作为藻井的主要装饰内容,这是因为莲花是佛教净土的象征,素称
"莲之出污泥而不染"。
敦煌莫高窟现存492个洞窟,其中420个洞窟里都有藻井,而莲花图案一直延续了千余年之久。
发展历史
明代之後,藻井的构造和形式有了很大的发展,极尽精巧和富丽堂皇的能事,除了规模增大之外,顶心用以象徵天国的明镜开始增大,周围放置莲瓣,中心绘云龙。後来这中心的云龙愈来愈得到强调。到了清代就成为了一团雕刻生动的
蟠龙。蟠龙口中悬垂吊灯,不失原来明镜的形式。由于清代的藻井流行能为顶心,於是便把藻井改称为
龙井了。
在传统的观念上藻井是一种具有神圣意义的象徵。只能在宗教或帝皇的建筑中应用。所以 藻井多用在宫殿、寺庙中的宝座、佛坛上方最重要部位。
防火功能
藻井的这种装饰,其含义与象征还和消防有关。据《风俗通》记载:“今殿作天井。井者,东井之像也。
菱,水中之物。皆所以厌火也。”关于东井,西汉大史学家司马迁(约前145或前135-)所著我国现存较早的天文文献《史记·天官书》中注有:“东井八星主水衡。”东井即井宿,星官名,二十八宿中之一宿,有星八颗,古人认为是主水的。综上所述,在殿堂、楼阁最高处作井,同时装饰以荷、菱、藕等藻类水生植物,都是希望能借以压伏火魔的作祟。
自从人类发现火以后,同时也了解到火的危害,人们已懂得了为了生存和发展要避害,但由于当时生产力的低下,人们还缺乏制服自然灾害的有效手段,于是只能努力从多方面表达自己的愿望。殿堂楼阁建筑中对藻井的特殊处理就属此类,虽然是唯心的,但也反映了古人对防火的良好愿望。[1]
敦煌藻井图案

从广义上说,敦煌是一座装饰艺术宝库

精彩纷呈的图案成为连接建筑、壁画、雕塑的纽带

敦煌石窟中最引人注目的图案,应该是装饰于洞窟顶部的藻井图案

其精心的组合排列

和巧妙构图上色

随着石窟的时代

和内容变化而变化

让幽暗的石窟散发出迷人绚丽的光彩

充分张扬了一种装饰艺术之美

敦煌早期的藻井装饰艺术

和壁画一样有强烈的西域格调

笔触大胆,色调简练,古朴典雅

敦煌石窟中的藻井图案

本是仿照中国古代建筑中,宫室内部屋顶上用方木叠套而成的方井结构和装饰手法

即所谓交木为井,绘以藻纹

其实,藻井这种建筑结构在汉代的宫殿建筑及墓葬中已经普遍应用

由于处于石窟顶部,受自然风化和人为破坏较少

故,大多数敦煌藻井图案保存是完好的

色彩纹样也十分完整

尤其是莫高窟的藻井图案,更是敦煌图案中的精华部分

早期的藻井图案均为“斗四套叠”结构

图案内容以莲花纹、忍冬纹、飞天纹、几何纹、火焰纹、水涡纹作为主要组合

一般中心方井为圆轮状莲花纹,莲花外的空间填充水涡纹,四角为火焰或飞天纹

或以忍冬纹

和各式几何纹以连续组成边饰的形式出现

敦煌藻井装饰图案是各类装饰图案中集大成者

是敦煌装饰图案中最重要、最系统最完善的组成部分

通过赏鉴、研究、分析敦煌莫高窟中各个历史时期藻井图案的结构组织、造型和色彩特点、艺术表现手法、整体风格演变

有助于全面直观地了解中国历代传统装饰图案创作特点和手法

这对我们了解和认识现代装饰设计与教学具有重要的学习借鉴意义
太和殿藻井

藻井为殿堂建筑物顶部天花装饰之一种。太和殿藻井之大和华丽为宫中藻井之最好等级。井内金龙盘卧,口衔轩辕镜,其位置正在宝座上放,以示皇帝为轩辕氏皇帝的正统继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