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朝张居正职场升迁三大法则

 指间飞歌 2013-06-01

身在职场,面对激烈的竞争和残酷的淘汰,我们总有着或多或少的无可奈何。也许自己满腹才华,却毫无用武之地。面对这种“郁郁不得志”的情况,很多人做出不同的选择:或事事抱怨,牢骚满腹;或接受现实,安于现状;或愤然离开,另谋出路。难道对于竞争,我们只能默默接受吗?难道对于不尽如人意的现实,我们只能“俯首称臣”吗?不!成功的人,永远不会这样甘于平庸!他们在未成功前,都有着一种追求忘我的工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他们总是积极进取,开拓创新,不断挑战自己。

明代“国器”张居正,就为我们做了最好的示范:张居正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不仅机巧善谋、处世有方,而且善于积累、善于总结、善于等待。通过对他更全面、更深刻的解读,让我们学到一些极为实用的为人技巧与处世智慧。

“位闲人不闲”

为成功时刻做准备

明朝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张居正登上了科举的最高台阶,跃登龙门,进士及第,从此开始其漫长的仕途生涯。张居正被分配到翰林院担任庶吉士。论品级,翰林院只是个五品衙门,但因为涉及参与国家大事、盛大庆典以及各式文件的起草,成为国家大员的参谋部和储备军,是所有士大夫们进入内阁的必经之路。

张居正成为人人羡慕的庶吉士,虽然没有官品,但前途可谓一片光明。因为庶吉士是个闲职,闲暇时那些新科进士或沉醉在歌台舞榭,或痴迷于吟风弄月,倒也轻松自在。这时候的张居正并没有随波逐流,而是选择了独善其身,倒不是因为他有多么清高,而是因为舞文弄墨的生活并不是他的志向所在。张居正入选庶吉士后,在重视经邦济世的徐阶的引导下,努力钻研朝章国故。在清闲的时间里,他更多的是闭门谢客,攻读历朝典章制度,思考救国兴邦之道。这为他日后走上政治舞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按照期满后赐编修的惯例,张居正后来被分派担任翰林院的编修。在他担任翰林院编修、忙于撰写史书之时,仍然不忘关注现实,剖析政务。为了做到“足不出京城而能知天下事”,他总是找机会向别人打听各地的山川形势、风俗民情以及民众好恶。如果听说有官员从边塞或地方巡视归来,他常常提着饭菜前去探望,在与这些官员边饮酒边聊天的时候,详细询问当地的情况。回家后,他便一一追记在案,进行归纳整理,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为此,他常常挑灯写作,彻夜不眠。

初登政坛的张居正虽然并无大作为,但雄心勃勃的他却是“位闲人不闲”,自他步入政坛后的第一天起,他就在不断学习、不断思考。就算是在他3年的休假中,张居正也是始终保持着学习的姿态,不断积累,为了体恤民情,他毅然身体力行,在家乡亲自下田,种竹植树,与老农切磋农艺,同悲共欢。

张居正的耐心和智慧在实践中得到锻炼,这种“位闲人不闲”的精神和态度更为他将来成功执政和进行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想要成为像张居正那样成功的人,我们必须理智积极地面对工作中的困难和挫折,万万不可怨天尤人。

我们身在职场,很可能因为种种原因被“雪藏”在一个有名无实的职位上,满腹才华得不到发挥,晋升似乎总与自己擦肩而过,在煎熬苦闷中度日如年。面对如此尴尬的局面,我们必须冷静下来,把心态调整好。虽然我们暂时无法身居要职,无法实现自己的目标,但我们的才华依然还在,我们的梦想依然还在。只要我们坚定自己的理想,只要我们耐心等待,我们总会得到盼望已久的机会。

历史证明,生活绝不会辜负一个辛勤的耕耘者。一个人想要发光发热,就要不断高速运转。只有坚持自己奋斗的方向,我们才有成功的可能。如果怀才不遇,我们不仅不能泯灭自己的志气和追求,更要激发自己的韧性。

“一个篱笆三个桩” 团队精神很重要

明史学界有这样一种说法,万历新政的成功取决于3个人:一个是张居正,一个是皇帝的生母李太后,还有一个是大太监冯保,并将这3人称为“权力铁三角”。不可否认,没有李太后和冯保的支持,张居正不可能这么顺利就当上内阁首辅,而他的改革也就更不可能取得如此之大的成就。正是3人的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才成就了历史上著名的“万历中兴”。

有句话说得好: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但会有完美的团队。一个优秀的团队迸发出来的力量是巨大的,但一个团队是要在双赢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起来的。而张居正、冯保以及李太后能够联合在一起建立一个完美的团队,也正是因为他们彼此之间的需要。

冯保与张居正结盟,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有同一个政敌——时任首辅高拱。从张居正的角度来看,他当时的形势并不乐观。那时候,高拱担任内阁首辅,张居正任次辅。高拱是个权力欲很强的人,他骄傲独断,根本不把张居正等其他阁臣放在眼里,一直以副手视张居正,这让胸怀大志的张居正耻居人下,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而且两人的关系已经恶化,相互猜忌且互相戒备。但是,照当时的局势而言,以张居正的实力还无法挑战高拱。

冯保是李贵妃母子身边的红人,是一股很重要的政治力量,在这种自身难保的危急形势下,不管张居正是否愿意与一个宦官勾结,他与冯保的联合都是必然的选择。对冯保而言,因为一再受到高拱的遏制,对其怀恨在心,而且他是个在政治上很有野心的人,一心想要除掉高拱。但是,冯保自知势难见容于高拱,选择张居正作为政治同盟也成了势所必然。而且冯保很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在搞政务治理国家方面不如张居正,也知道自己不是张居正的对手,所以,他没有像魏忠贤一样去夺权,而是与张居正结成了同盟。

对于张居正与李太后的合作,史上有很多说法。但不得不承认,在明朝万历时期的张居正改革中,李太后对他的支持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李太后是个深明大义的女性,她无意从事政治,不想永久垂帘听政,更不想取而代之。只不过是历史给她提供了某种机缘,而她也只是顺应历史做出了正确的选择。经过仔细考察和反复考验,李太后选择了既忠心又有能力的张居正,李太后对张居正很是信任,无论国事家事,对其皆是言听计从。她对张居正的赏识也赢得张居正对她的尊重,在张居正刚上任时,就为李太后做了几件事,让太后对他异常满意和信任。

可以说,李太后就是张居正的权力源泉,张居正需要设法维护这种权力关系来巩固李太后对自己的信任,继而实施自己的改革计划,而李太后需要张居正来稳定政局和维护自己的地位,他们的联合是必然的,也是明智的。

凡成就伟业者,除了有一位胆识超常的领袖,还得有一个互相信任的精英团队。万历初年的新政之所以能够迅速推开并取得巨大成就,就是因为有李贵妃、张居正、冯保这样一个牢不可破的“权力铁三角”。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现代社会越来越开放,信息传播越来越快捷,专业分工也越来越细致,我们身处职场必须懂得团队的合作。一个人单枪匹马闯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想要成功就必须重视和同事合作的重要性。调动外界一切可以为我们所用的资源,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快速达到我们的目标。而那些不懂得或不善于利用他人的力量,光靠自己的力量的人,在现代社会里是很难有大作为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