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时读书

 红瓦屋图书馆 2013-06-01

小时读书


  □止庵
  “小时读书”,这是个好题目。但是牵扯太多,而且有些当时觉得必读不可、不读不快的,现在好像已经不大听见提及,讲了也没什么意思。那么举个大家都还挂在嘴边的例子来说吧,就是所谓“四大名著”。这里我最先读的是《三国演义》。当时我九岁,那个年龄读书,有两重障碍:一是文字障碍,还有意思障碍,有的意思还不能理解。好比我上初中时读《呼啸山庄》,就觉得不如《简·爱》,后来评价完全反过来了。
  我爸爸给我讲过《三国》里“温酒斩华雄”这一段。好多年后我悟得,这么强调细节,其实是说书人吊人胃口,感觉好像没有那么不得了了。我从小养成一个习惯,读书有逆反心理,《三国演义》我从头到尾就同情曹操,魏、蜀、吴,我第一倾向魏,第二是吴,第三是蜀。“华容道”、“定军山”这些章节,我再看到那儿就翻过去了。我不喜欢诸葛亮,也不喜欢刘备。后来看到鲁迅说《三国》“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我当时倒没那么高明的眼光,只是不接受正统的观念而已。《三国》在这方面对我影响很大,越是正统的我越不接受。
  我对《西游记》也没有多大兴趣。要我排序,最高是《水浒传》,无论从任何一方面,《水浒传》文字炉火纯青,锤炼到没有一个句子不是结结实实的,连《红楼梦》也做不到这一点。第二是《红楼梦》。《三国》和《西游记》我都不太喜欢,觉得也许可以从“四大名著”里去掉,《金瓶梅》和《儒林外史》其实比这两部好多了。
  《水浒传》我看过好多遍。前两天和一位朋友乘公共汽车,路途遥远,一路上我们都在数《水浒传》哪个角色什么绰号,什么星宿,在第几回出场,谁引出他,他又引出谁,都还记得。我开玩笑说,我们可以成立一个“水浒会”。《水浒传》里我最喜欢鲁智深,他是一个可爱的完人,有智慧,能粗能细,任何事都动脑子,特别是“拳打镇关西”、“大相国寺”、“野猪林”那几段。《水浒传》给我更多的启发是智慧的启发,谋略的启发。有些人我当时很喜欢,后来想也许喜欢错了,比如武松,特别是石秀。因为那时候是“文革”,情况不太一样,特别需要生存智慧,需要保护自己的本事。现在的人好像不太用得着这种智慧。
  我小时候哪里也没有去过,坐公共汽车,还不敢坐到最远的总站,因为怕回去没有车了。当时对我来说,整个世界都很陌生,很凶险。《水浒传》里那些山,那些水泊,都是想来很神奇的地方。我特别想去的就是梁山,但我怕印象坏了,一直没敢去。听说只是一小片水,一座小山而已。相比之下《三国》起不到这个作用,比如官渡什么样,赤壁什么样,我读了完全没有概念。
  来自《水浒传》的这种影响,很难说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后来论家评价《水浒传》,说第一杀人,第二歌颂不正义,所以要否定它。但是我自己从这本书里得到的启发却是开拓性的。像林冲火烧草料场、武松打虎,都特别曲折,如果简单处理,直来直去,就没有意思了。第二,如前所述,这本书给我很多生存智慧。我想假如真有施耐庵这个人,他一定是个对世事很洞达的人,确实知道人在某个地方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
  《三国》里的人大约都有一官半职。《水浒传》里的人有的有官职,有的就是民间人士,他们在那里悄悄谋划一桩事情,我自己当然不敢这么做,但觉得特别有意思。古代农民起义都以《水浒传》当教科书,他们都没有看过《战争论》。咱们现在有励志书,《三国》那是帝王将相的事,但是《水浒传》能给普通人很多启示,让人不自觉地认同林冲、武松,说得极端一点,甚至王婆都能给我某种启迪,她对西门庆把一件事从“一分光”说到“十分光”,我现在还记得清清楚楚。
  我性格里有另外一面,写文章不怎么流露,就是有法家气,最早就是《水浒传》给我这种人生教义。比如鲁智深、张顺、石秀,都是有心眼的。李逵我不喜欢,因为他没有智慧。我还喜欢燕青,也是对能干的人感兴趣。宋朝有本笔记上写道:有个叫做施全的人去刺杀秦桧,没成功,被判了死刑。押送刑场时,路人都很难过,突然人群中有人喊道:“此不了事汉,不斩何为?”我最佩服的就是“了事汉”。虽然实际生活中也没有接触过很多这样的人。
  “文革”中我还借了好多线装的武侠小说,一大摞,塞在被子里,怕被人发现,那时这些书都是不许看的。像《七侠五义》《施公案》《荒江女侠》都看过,但对我的影响都不能与《水浒传》相比。后来《水浒传》拍成电视剧,我看了觉得拍偏了,只强调力量,忽略了智慧,其实《水浒传》是有这么两面的。
  《水浒传》写法有个问题,就是描写不够细,中国古代的小说描写都不够细。比如《水浒传》里写林冲入白虎节堂,就一句描写:“一周遭都是绿栏杆。”所以看着不过瘾。后来我找王少堂的扬州评话“武十回”、“宋十回”等来读,就是看怎么把《水浒传》细化的。施蛰存写《石秀》,写得也比《水浒传》细腻多了。
  我明白爱情是靠《红楼梦》,里面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史湘云,大概就因为她吧,我一直特别中意那种外刚内柔的漂亮女孩子。第二是探春,第三是宝钗,似乎分别偏向刚和柔两方面,但另一面也还是有的。林黛玉与晴雯,都太过矫情,不讲理,差不多要归入不喜欢之列了。丫鬟中喜欢鸳鸯、平儿,还有芳官。《红楼梦》最有意思的,是每个读者都可以有自己特殊的兴趣点,譬如鲁迅专门提到焦大,称之为“贾府里的屈原”,我为此特别佩服鲁迅,因为书中写到焦大,总共只有那么一点篇幅,难得他这么留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