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情,含有互助性质(社会现象拾零679)

 指间飞歌 2013-06-02

 

张老太回忆过去出人情时说:“那时,大家都很穷嘛,日子都过得磕磕巴巴的,谁家想体面的办个什么事情,很为难的,所以,大家随个份子出个人情,具有互相帮助的性质。”老人还象揭开神秘面纱一般,笑着说,“当时,不管是谁家,人情总收入减去所有的开支,就宴请来说,都是有盈余的,至少不亏。其实,就是主人请客,众人付钱,都自己吃的自己,凑在一起图个热潮而已。”

老早,常有人发起搞个“聚会”。这里的“聚会”,意思可不是集中开会,更不是吃饭喝老酒,而是以个人信用为基础的零存整取民间互助储蓄形式。发起者一般为家中要办事急等钱用的人,或委托有一定号召力的人发起,并鼓动若干人参加。

比如,发起者家中的儿子结婚,除酒水外需要500元,虽然有人情净收入,但这个钱还没有到账,等不急,所以要向别人借。那时的工资很低,每月也就三、四十元,谁家也没有这么多的闲钱。而向一个人借可能不够,但可以向多个人借,这就是“聚会”。于是,拜托亲戚朋友同事邻居,并再请这些人帮助扩散的找,反正总能把人凑齐。

这个500元的“会”,如果一个份额为20元,那么,连同发起者在内,就需要25人。参与者通过抓阄,确定拿“会”的顺序,阄只做24个,因为“头会”是发起者拿。每个人抓阄都希望号码在前面,早一点得到钱,既保险手头也宽裕。为了让得“会”晚的人安心,“聚会”确定了“会底”,比如0.5元,就是拿到“会”的人从次月起,每月多出0.5元,这样使后得“会”的人在经济上不吃亏。“聚会”的目的,主要是满足发起者的需要,因此,发起者每月要做一项工作,就是向众人收钱,并送给当月得“会”者,直至本次“聚会”结束。“聚会”好象没有单据凭证,得“会”的人也没有签字,人与人之间全凭诚实信誉。

张老太乐呵呵的说:“过去,大家都差钱,是你帮我来我帮你,如今,大家都不差钱,是谁热潮谁花钱,要是收了人情,就会被人说成是小气。”

(二〇一三年六月二日下午,星期日,晴。)

 

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