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治验案十六、黑色素瘤一例
宁××,男,30岁,山西省侯马市汽车运输公司司机,于1984年6月23日初诊。
患者于半年前发现其左肋背侧长一花生豆大小的黑紫色肿物,质地软,手推能移动,无疼痒现象,生长较慢;每逢吃生姜、大葱等辛辣食物,肿瘤即作痒。1984年5月,患者在侯马市人民医院检查,诊断为“黑色素瘤”,建议手术切除。患者不同意。故来诊。 患者舌质红、苔灰,脉弦长。 辨证诊断:荣卫失调。经络瘀阻,经血不归。积聚成核。 治疗方法:健脾和胃,活血化瘀。 禁忌:酱油、生姜、大蒜、大葱及辣椒。 用药: 1、处方:当归20克、红花10克、苍耳子6克、白蒺藜6克、川芎10克、丹参20克、苍术12克、白芍20克、熟地12克,水煎服。汤药每日1剂,每剂煎2次,早晚各服1次。 2、外用药:雄黄30克、斑蝥10个、麝香5克、三棱20克、莪术20克、云母10克、白芷20克。以上7味药共碾为细末,放入密封的瓷器内保存,每次取2克,用凉水调浓涂于瘤体上。然后,用一块布盖上,再用胶布包毕,1日1换。 经过50天的治疗,肿瘤完全消失。 (按)黑色素瘤分为良性及恶性两种,全身各部位均可生长,在形态上表现不一。良性黑色素瘤与祖国医学里的“血痣”相似,呈圆形或扁圆形,色黑,多数体积小,长于肉皮上或肉质中;有的是先天所生,有的是后天发生;它生长较慢,一般对人体没有不良影响。因此,其一般不被人们所重视。但是,有的良性黑色素瘤日久能恶变。恶性黑色素瘤多数生长在皮下,呈点状或块状,边缘不规整。紫黑色或黑色;发病后,患者常出现全身乏力、不思饮食、贫血等症状;严重时,疼痛难忍,而且发生向脑、淋巴及脏腑转移。据我几十年的临床观察,—部分患者手指尖或脚趾顶生长的恶性黑色素瘤,在做了截肢手术并配合化疗治疗后,效果并不佳,有的很快就转移甚至死亡。所以,它是血分中的一种病毒,而且是一种十分顽固的疾病。 清代《医宗金鉴》说:“孙络之血,滞于卫分,阳气束结而成。”余父认为“这种病乃血分畜毒所发”。他说:“人以气血为本,气为人之灵,血为人之魂,灵魂即精神生命也;气统血。血养荣,生肌肉,血又补气。气血为本,骨肉为标,气血旺盛,则肌肉充实。三者相互依存。共同维持人之生命,如果一者发病,则其它二者必受影响而发病。血分病。发于肉分,切除病变。而又发于其它部位;血行全身,无处不到,这就证实了黑色素瘤是血分病变。” 治疗这种疾病,应用祛腐生新、活血化瘀的药物;而属恶性者,则应再加解毒的药物。 预防这种疾病,主要是应注意饮食卫生,不食用发物,适当进行一些体育锻炼,参加一些体力劳动。 本例黑色素瘤,以祛腐生新、活血化瘀为法则。处方中当归、川芎、白芍、熟地四物汤乃血家圣药;红花、丹参能通行诸经,活血化瘀,六味配伍功效更专。而外用雄麝散则有祛腐生新之功。故内服、外敷并施,获得功效,使患者得以痊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