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再多的金钱,也买不来内心的平静和幸福

 传统文化网站 2013-06-06

【原文】老子曰:天下莫易于为善,莫难于为不善。所谓善者,静而无为,适情辞余,无所诱惑,循性保真,无变于己,故曰为善易也。所谓为不善难者,篡杀矫诈,躁而多欲,非人之性也,故曰为不善难也。今之以为大患者,由无常厌度量生也,故利害之地,祸福之际,不可不察。圣人无欲,无避也。事或欲之,适足以失之;事或避之,适足以就之。志有所欲,即忘其所为。是以,圣人审动静之变,而适受与之度,理好憎之情,和喜怒之节。夫动静得即患不侵也,受与适即罪不累也,好憎理即忧不近也,喜怒节即怨不犯也。体道之人,不苟得,不让祸,其有不弃,非其有不制。恒满而不溢,常虚而易赡。故自当以道术度量,即食充虚,衣御寒,足以温饱。七尺之形,无道术度量,而以自要尊贵,即万乘之势,不足以为快;天下之富,不足以为乐。故圣人心平志易,精神内守,物不能惑。

【译文】老子说:天下没有比作为于善更容易的了,没有比作为于不善更难的了。所谓的善,就是安静而无所作为,恰适性情就辞去其余,不被外界诱惑,遵循本性保护真情,不改变自己,所以说作为于善是很容易的。所谓的作为于不善很难,是指篡夺劫杀矫情欺诈,浮躁而多欲望,并不是人的本性,所以说作为于不善是很难的。如今认为是大的祸患的人,是由于没有常规的满足度量而产生的,所以有利害的地方,就是祸福的边际,不可以不明察。圣人没有什么欲望,所以无所忌避。事情或许想做,恰好就足以失去;事情或许想避开,恰好就足以成就。心志有所欲望,就会忘记有所作为的事。因此,圣人审视动静的变化,而掌握恰好与接受的尺度,梳理喜好与憎厌的情绪,调和喜怒的节度。那动静得当祸患就不会侵犯,接受与恰好罪过就不会拖累,喜好与憎厌梳理忧愁就不会靠近,喜怒节度怨恨就不会侵犯。体悟人生道路的人,不随便去得到,不避让祸患,应该有的不抛弃,不该有的不去控制。遍及于满足而不溢出,经常空虚而容易供给。所以应当以道路和方法来度量自己,就是食物能充饥,衣裳能御寒,足以温饱就行了。七尺的身躯,没有道路和方法来度量,而以自己为尊贵,即使有万乘兵车的威势,也不足以作为于快乐;拥有天下的财富,也不足以作为于欢乐。所以圣人心态平和意志简易,精神内守,万物都不能迷惑他。

【说明】老子的这段话非常经典,但现代人恰好相反,现代人都认为作为于善很难,作为于不善很容易。殊不知作为于不善,更要动脑筋,更要不择手段。而作为于善只要无所作为就行了。坚守自己的人生道路,遵守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掌握最佳行为方式,就是一个好人、善人。七尺的身躯,温饱足矣,为什么还要追求那许许多多并不实用的东西呢?金钱是什么?只是使人足以温暖的工具,再多的金钱,也买不来内心的平静和幸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