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实历史的李香君探秘(三)香君的身世

 枫舞秋山 2013-06-06
文/枫舞秋山

 

李香君,1624(明天启四年甲子)生于苏州阊门枫桥吴宅,兄妹三人,有两位哥哥。其父原是一位武官,因系东林党成员,被阉党治罪后家道败落,飘泊异乡。1631年(明崇祯四年辛未),也就是李香君八岁时,被秦淮名伎李贞丽收养为养女,即随养母改吴姓为李,名李香,号香君。”这是吴腾凰与史挥戈文《李香君归宿新考》里关于李香君的身世介绍,此段文字也收录到了《秦淮名艳李香君》附录《李香君年谱》中。其实在网上随便搜索关于李香君的介绍,基本都采用的此段文字。这段介绍源于商丘文化名人尚起兴的说法。尚起兴是吴腾凰与史挥戈几次商丘之行的领路人,他关于李香君的学术观点和研究成果可以参见其在商丘日报上曾经发表的一文《李香君在商丘》。而吴腾凰与史挥戈所著的传记文学《秦淮名艳李香君》也基本上以尚起兴的研究成果为蓝本。前文也提到过,关于李香君的一手生平记载极少,仅有的三段关于李香君正面描述的文字对其身世也均只字未提,尚起兴这种翔实的身世说法是否有足够的可信度呢?

 

出生年份的问题

 

首先看一下出生年份的问题。这个“1624年”如何得来的呢?很明显是根据1639李香君和侯方域初次相见时十六岁,而推算出的。可是这个“十六岁”却没有任何的史料依据。即使是孔尚任的《桃花扇》原文里也没有明确交待当时她的具体年龄。李香君的出场是这样描述的,养成一个假女温柔纤小才陪玳瑁之筵宛转娇羞未入芙蓉之帐。”而在后来的清不署撰人改编的小说版桃花扇中出现了十六岁的说法,养成一个假女,年方一十六岁,温柔纤小,才陪玳瑁之筵,宛转娇羞,未入芙蓉之帐。”很明显是在照搬《桃花扇》原文的基础上添加了一个“年方一十六岁”,绝对的子虚乌有之说。

 

还有一首流传很广的诗,也提到了“十六岁”。 在很多关于李香君的文章中都提到了这首诗,名曰侯方域初见李香君时的赠诗。这首诗全文为:“绰约小天仙,生来十六年;玉山半峰雪,瑶池一枝莲。境院留香客,春宵月伴眠;临行娇无语,阿母在旁边。”说实在的,这诗放在李香君身上还真再恰当不过,难怪这么多人都信以为真了。可惜这只是伪传,此诗是出自全唐诗中白居易的作品,诗名为“玉真张观主下小女冠阿容”。

 

所以说,1624年出生”毫无根据,绝对的伪传。

 

李香君和吴氏是同一个人?

 

“生于苏州阊门枫桥吴宅,兄妹三人,有两位哥哥。其父原是一位武官,因系东林党成员,被阉党治罪后家道败落,飘泊异乡。”这个说法在尚起兴《李香君在商丘》一文中有大段的阐述。尚起兴认为李香君就是侯方域妾吴氏,而根据侯方域写给吴氏的《为吴氏祷子疏》一文和《家书附绝句二首》、《偶听弦索后又寄一首》等几首小诗,又得出了以上说法。可是吴氏和李香君真的可能是同一个人吗?

 

吴氏在苏州的老家还有两个哥哥,她是如何沦落到遥远的南京秦淮河被老鸨李贞丽收养的?经过多年的音信全无,天各一方,如何又在被侯方域纳为妾之后,突然和她的娘家人联系上了?关于这两点,《秦淮名艳李香君》做了比较精彩地演绎,但非常牵强,整体欠缺合理性。

 

李香君在生下的“孩儿”不能姓侯时,为什么不姓她的本姓吴,而去姓她沦落风尘后的所谓“卑贱”的李姓?不合常理。

 

另外,假如侯方域将李香君娶回了家作妾,有情人终成眷属,这段姻缘一定成为其文友的谈资。可惜在时人关于侯方域的文字中找不到任何关于此的信息,而对于侯方域狎妓之事,反而更多的是一种批判的态度。

 

黄宗羲思旧录》中云“朝宗侑酒,必以红裙。余谓尔公曰:朝宗之大人方在狱,岂宜有此!尔公曰:朝宗素性不耐寂寞。余曰:夫人不耐寂寞,则亦何所不至。吾辈不言,终为损友。尔公以为然。”胡介祉侯朝宗公子传》中云:“公子每携季弟逸出,选伎征歌,数数然,终不荒所业。已以郡学生例入南雍,应留都京兆试。留都故佳丽地,海内贤豪辐辏,论文把臂,驰鹜于诗酒声色之场,公子邀游其间,人人引重,无不愿交恐后,以是名益盛,意气殊自得也。”侯方域与任王谷论文书》中云:“仆少年溺于声伎,未尝刻意读书,以此文章浅薄,不能发明古人之旨。”贾开宗侯方域本传》中云:“辛卯举豫省第一人,有忌之者,复斥不录。既不见用,乃放意声伎,已而悔之,发愤为诗歌、古文。”汪琬题壮悔堂文集》中云:“予又闻,朝宗尝游金陵,挚其囊数千金,寓居桃叶渡上,日夜招故人善酒者,挟妓弹琵琶纵饮,所治盘馔甚盛,费辄不赀。有膳夫忤意,急叱出挝杀之,投其尸秦淮水中。是时,侯氏势方张,见者皆咋舌不敢向,朝宗之任侠使气皆此类也。”

 

再来看看当事人的文字,如果说史书有可能作假,当事人在倾注自己真情实感的文字中是不会骗人的。看看侯方域关于李香君和吴氏的两篇小文《李姬传》和《为吴氏祷子疏》关于两人的介绍:

 

李姬传》:“李姬者名香,母曰贞丽。贞丽有侠气,尝一夜博,输千金立尽。所交接皆当世豪杰,尤与阳羡陈贞慧善也。姬为其养女,亦侠而慧,略知书,能辨别士大夫贤否,张学士溥、夏吏部允彝急称之。少风调皎爽不群。十三岁,从吴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传奇,皆能尽其音节。尤工琵琶词,然不轻发也。”

 

为吴氏祷子疏》:“某妾吴氏者,家本吴阊,言归梁苑;十二楼月沉子夜,偏照双眉;三千里云际扁舟,常怜一叶。”

 

很难想象这两段文字写的是同一个人。即使是为了有意隐瞒这个事实,不能明说,那字里行间总该能看出些端倪吧。事实上是《李姬传》中看不出自家妾的影子,而《为吴氏祷子疏》也是和秦淮河的李香君毫不相干。很难想象侯方域在为自己挚爱书写文字时,能将其完全分身成两个人,并且是如此不留痕迹。这是不可能的。答案只有一个,李香君和吴氏根本不是一个人。

 

在侯方域的《梅宣城诗序》中云:“后将年余所,而朗三念故群之索居,假素羽乎修途,贻另诗曰:昔年君秦淮楼,冷香摇落桂华秋。冷香者,余栖金陵所与狭斜游者也。”此“香”就是指李香,很明确地注明了李香只是自己在南京所狎之妓而已。

 

所以说李香君非吴氏,此段翔实的身世记载也和李香君无关。李香君在历史上留下的影迹仅仅从做李贞丽养女开始,之前的身世到底如何,也如同在历史上未留半点痕迹的芸芸众生一样,无处可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