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集邮改变了我的生活

 博雅斋藏书楼 2013-06-07
    5月24日参加了吉林省首届“神华杯”老年集邮展览,我的邮集《长城建筑的奇迹》出展,并获得银奖。
   
    参加本届邮展的老年邮集创作者,年纪最大的86岁,最小的也已60开外。他们当中有老军人、老干部、老教授,在展厅,我零距离观看了诸多邮集和珍邮,很为那些老干部感慨:不仅藏品丰富,收集不易,弥足珍贵,而且选材新颖,编排独特,构思巧妙。展厅宽敞明亮,赏心悦目,不能不叫我感叹“夕阳无限好”。 
    
    通过参展,感触颇深,集邮对集邮爱好者来说是极富有情趣的脑力劳动,是一项文明、健康的社会文化活动。集邮寓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于一体,适合各种人群的参与,不论男女老少,士农工商,或是宗教信仰及文化程度的高低,都可在集邮活动中获得知识和乐趣。集邮,对于任何人,尤其是老年人来说,虽不能绝对说它是消愁解闷的灵丹妙药,可集邮与其它任何文化、体育等娱乐活动有着其无法比拟和替代的魅力。一旦入门,就会感到其乐无穷,迷恋上集邮。集邮可以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广交友人,了解世界。同时集邮又是费心费力的活儿,需要长期的积累与沉淀,老话说:东西愈久越珍贵。集邮让我心明、眼亮、耳聪、体健。
    
    说起我的“集邮史”道是蛮有趣的。
    我爱集邮,从小就对邮票情有独钟,我是被那些好看的小画片吸引住了。一枚枚邮票上美丽的风光,建设成就,历史事件,文物古迹,风景名胜,飞禽走兽,花鸟虫鱼等等,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欣赏邮票可使人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获得美的享受,使生活充满乐趣。上小学时我常上爸爸的单位,看到办公桌上放着的信封,就央求办公室的叔叔把画片撕给我,而每得到一张都爱不释手,捧在手里能看上半天。而就从那时候起,就对邮票那方寸天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邮票上的“花花世界”让我大开眼界。
   
    青年时,我非常喜欢人物夸张漫画,虽然画上的人物看上去由点离谱,但是你仔细端详,总能看到画上人物的主要特征是如此地传神。那是中学时期受到同学张景林的影响。他会在课余闲暇时间,用钢笔给同学们在课本上,练习册上,课桌上作画,那《三国演义》里的刀枪剑戟,《水浒传》里的豪杰壮士,《红楼梦》里的楼廊亭榭,《西游记》里的鬼怪妖魔,都是他作画的素材,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和秀美壮丽的山水景色,给我留下深深的记忆,从那时起就我就喜欢上了画片儿,对花花绿绿的小纸片、小画片都当作宝贝收藏。后来就喜欢上了邮票,家里或同学家来信,我就想方设法的把信封弄到手,然后就把邮票撕下收藏起来。当时收集邮票的理念只是看着好看,玩玩而已,从未想过集邮成为我业余生活中的首选  
邮展首日签名封
    
   到文化大革命时期,就开始搜集一些信销票之类的邮品,那时邮识不是很深,只是通过朋友、同学之间的通讯往来,剪辑一些信销票之类的,看过也就放一边封存了,以至于至今回忆不起把这些花花绿绿的小纸片儿藏到哪儿去了。 
 
    真正意义的集邮还是从一九八五年开始的,那时已有了卖邮票地摊儿,时不时地到那里去淘几张自己喜欢的邮票,像《齐白石画》、《奔马》、《西游记》、《金陵十二钗》等贵重难淘腾的邮票,都是那时弄到手的。有时是自己省吃俭用攒点钱上邮局去买,有时还厚着脸皮从有邮票的朋友处讨要,再有就是通过邮局从外地邮社邮购,珍贵的《第一轮生肖套票》就是那时购得的,现在想起来还真值得庆幸。 
    
    这些年下来,攒了一些邮票,个中滋味,只有亲历了才能体会。虽然很费劲,很艰苦,很费钱,但就因为喜欢,故而乐此不疲。时常拿出邮品欣赏把玩儿,给自己的退休生活平添了几多情趣。
    
    集邮路上,认识了很多邮友,欣赏、评论、切磋是我们永恒的主题。有时是到集邮展览会上看邮集,学习邮集的制作技巧;有时为了搜集一张明信片、一枚你喜欢的邮票,跑好远的路程也不觉得辛苦;有时为弄清一个邮戳的出处、一张明信片的来路、一枚信封的真假,与邮友争论的面红耳赤。所有这些,为我的邮程增添了无穷乐趣。集邮可以调剂精神,陶冶心灵,消除疲劳,焕发青春活力。俄国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也喜欢集邮。他说过“集邮使我充满真知新识和发现惊喜,是我一种最好的休息方式。 
    
    通过集邮活动,增长了邮识,交友上了档次,品邮上了层次。在邮友的鼓励下,我也学着编辑自己的专题邮集《长城--建筑的奇迹》,编邮集更能检验一个邮人的邮德、邮识,同时也是一宗宣传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集邮,热爱集邮。还真没想到,第一次制作邮集、第一次参加集邮展览、省级集邮展览,就获得了“极限类一框邮集银奖”,这也是我多年来集邮的成果,同时也是我退休后业余生活休闲自在充实的证明。
     集邮的路我还要继续走下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