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请别让“破窗”毁了我们的孩子——心理学的“破窗效应”给我的启示

 一叶知秋7299 2013-06-08

摘要:心理学领域有很多效应,这是心理学家们探索研究的成果。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如果将心理学的效应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从心理学的“破窗效应”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指导意义出发,结合笔者近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分析了如何运用“破窗效应”的启示来教育学生,从而来避免学生的“破窗”,让其茁壮成长。

关键词:破窗效应 破窗理论启示 运用 避免 制止

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理论”。这个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繁荣。

“破窗理论”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如果社会上出现一种不良现象,同时对这种不良行为不闻不问、不及时地去加以纠正阻止,那么这种行为就可能暗示人们这种不良现象是被允许的,从而导致更多的人“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即这种不良行为会在社会上蔓延开来,从而会造成社会的无序,阻碍社会的发展。这跟我们常说的“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是同样的道理。所以我们必须及时发现那些看起来是偶然的、个别的过错,及时矫正和补救正在发生的社会问题。

实际上,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也有很多类似的“破窗效应”。 例如我们有的老师为了所谓的与学生打好关系,对于班里学生的违纪违规行为熟视无睹,不加以制止,不知不觉中“破窗”越来越多,结果有越来越多的学生违反学校班级纪律,这样不但没有教好学生,反而害了学生。又如有的学生只要犯一点小错,就被扣上了“坏学生”的帽子,其他老师和学生就会带着别样的眼神来看他,破罐子破摔,殊不知一点点小错变成越来越多的不良行为,一个好好的孩子就被毁了。这些都是可以用“破窗效应”来解释的。

所以“破窗效应”给了我很多教育教学的启示,我认为可以运用“破窗理论”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帮助我们教好我们的孩子。

首先,我们可以运用“破窗理论”来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破窗理论”强调的是利用外在的环境来教育人,因为环境具有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碰到“破窗效应”。当我们进入一个环境非常优美的地方,我们都不会去吐一口痰,扔一张纸,这就是周围的环境在暗示我们不要去破坏这美好的环境;然而,在人多嘈杂的集贸市场时,随处可见瓜皮纸屑,随地吐痰和乱扔烟头往往不是问题。在学校校园环境建设中,我们可以运用“破窗理论”来指导我们的工作。例如,我如果看到有学生乱扔纸屑的话,会及时地去制止他,并要求他扔到指定的垃圾箱中,不让违反规定的现象存在。这样就避免了“破窗效应”的产生。反之,如果有一张纸没被及时打扫掉,“破窗效应”就出来了,就会纵容越来越多的学生乱扔纸屑,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我们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美好校园就会被破坏,学生就失去了能够安心学习的优美环境。所以运用“破窗理论”这一有效的心理学理论来指导工作,就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教师和学生的行为,使他们自觉地维护着校园而不去破坏它。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我们可以运用“破窗理论”来优化班级管理。根据“破窗理论”,如果一个班级是一个拥有很多荣誉的班集体,在任何方面都受到学校领导的表扬,那么不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会团结共进,处处都维护班级的荣誉,从而产生一种良好的班级氛围。相反,如果一个班级中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而老师却没能及时发现,或者发现了却并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或者认为这只是个别现象,不会影响全局而放任自流,这肯定会对其他同学产生一种暗示:原来老师是不会管的,我们这样做是没事的。从而学生会养成各种各样的坏习惯,班级的问题层出不穷,班风就完全被破坏了,整个班级就像那个建筑物一样会变成一个“烂班”。所以我们每个教师在班级管理中,不论是班主任还是任课教师都应有“教育无小事”的管理理念,谨防“破窗效应”的出现。 一次上课讲话,一次抄作业,一次不按时交作业,一场打闹,都可能产生“破窗”。我们每位老师要及时地规范约束学生的行为,做到防微杜渐。 例如,在讲课中,我如果遇到有学生讲话,我不会直接和他说不能讲话,我会不说话,停止讲课,只是看着那个学生。于是现场马上安静下来,他也有所警觉。如果第一个学生讲话你不管,那大家就认为你是默许,于是等到下次上课时,在你的教室里,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讲话,聊天,开茶馆。到那时你要管的话,你将面对很多违反纪律者,他们是一个团体和你对抗,处理得难度加大了。但如果一开始就处理的话,你是占主动的,那是你和全体学生,面对眼前的这个扰乱大家听课,违反课堂纪律的人,处理的难度就小很多。所以一旦发现问题,我们要及时补救,马上处理,避免“破窗效应”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千万不能放任,使班级处于疏于管理的状态,到时候整个班学生的前途就可能被毁了。所以只有把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才是正确的选择。

最后,我们可以运用“破窗理论”来寻找学生的闪光点。“破窗理论”告诉我们,人总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总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不可能是个完人,更何况是学生呢?我们看到他的一扇“破窗”就把他一棍子打死是不明智的。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所以正确的方法不是不管,而是要用鼓舞激励的方法及时修补破窗,防止破窗越来越多。我有一个学生入学时英语成绩很不好,可能他认为提高不了,所以从来都不好好学,成绩一直上不去,但是有一次我听到他唱英文歌却唱得很好,我就鼓励他上台为同学们唱英文歌,学生们都很喜欢听他唱歌。这大大提高了他的积极性,天天往我办公室跑,问有关英语学习方面的问题,我也很乐意给他指导,这样渐渐地他的英语有了很大的提高,高考英语还超出班平均分七八分。因此,我们作为老师,何不寻觅一下学生身上闪光的地方,给他破旧的“窗户”贴上美丽的“装饰”,从而激发他的自信心,增强他学习的动力,使他看到成功的希望。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都要有一种把每个孩子都教好的理念,因为是孩子们给了我们发挥人生价值的机会。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每位教师除了必须有爱心、耐心、责任心之外,我们还应该运用一些有效的心理学理论来指导我们的工作,“破窗理论”能给我们很多启示,我们何不运用这一理论来指导我们,千万不要让“破窗”毁了我们的孩子。

参考文献:

《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第7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