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卦传

 学习228 2013-06-09

说卦传

《上半部分》:单列说传,对《易经》设卦的法理简明介绍。

 第一章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白话】

      从前圣人创作《易经》,暗中得到神明的帮助而发明蓍草占筮,参合天三地二而建立奇偶数象阴阳的模拟演算方式,观察阴阳的变动而设立卦,发动刚柔变动而产生爻,和谐忠顺于道德而治理天下之所宜,穷究事理尽明性德乃至于知天命。

【禅解】 
   夫因蓍有数。因数立卦。因卦有爻。此人所共知也。借此以和顺道德。穷理尽性。此人所未必知也。且蓍之生也。实由圣人幽赞于神明而生之。数之倚也。实参两于天地。卦之立也。实观变于阴阳。爻之生也。实发挥于刚柔。此尤人所不知也。惟其蓍从圣人幽赞生。乃至爻从发挥刚柔生。故即此可以和顺道德。使进修之义条理有章。既得进修之义。则理可穷。性可尽。而天命自我立矣。作易之旨顾不深与。 

【白话

取蓍草有数法,因数法而设立卦,因卦而有爻,这是人们所共知的。借这来和顺道德,穷究事物的法则,尽明事物的性德,这不是人们所必然知道的。而且蓍草的创建,实由圣人受神明暗中帮助而发明的。象数的模拟演算方法的建立,实在是参合于天地的。设立卦,实则是观察事物的阴阳变化。爻的产生,实则是发动刚柔变动而得,这尤其是人们所不知道的。只有蓍草占筮是圣人受神明帮助而产生的,乃至于发动刚柔变动而产生爻。所以可以和谐忠顺道德,使进德修业有条理可循。既得进德修业,则穷究事理尽明性德,那么天命就从自我的性修来得到确定。创作《易经》的意旨说起来也不是深奥的。 

【第二章】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天地定位。

【白话】

从前圣人创作《易经》,是为了顺应万物本性及命运的规律,所以确立天的法则称之为阴与阳,确立地的法则称之为刚与柔,立人的法则为称仁与义,兼合天地人三才而两卦重叠,所以《易经》以六画而组成一卦。分阴与阳,刚柔交相使用,所以《易经》六个爻位而蔚成章法。

【禅解】
   吾人自无始以来。迷性命而顺生死。所以从一生二。从二生四。乃至万有之不同。今圣人作易。将以逆生死流。而顺性命之理。是以即彼自心妄现之天。立其道曰阴与阳。可见天不偏于阳。还具易之全理。所谓随缘不变也。即彼自心妄现之地。立其道曰柔与刚。可见地不偏于柔。亦具易之全理。亦随缘不变也。即彼自心妄计之人。立其道曰仁与义。仁则同地。义则同天。可见人非天地所生。亦具易之全理。而随缘常不变也。天具地人之两。地具天人之两。人具天地之两。故易书中以六画成卦而表示之。于阴阳中又分阴阳。于柔刚中互用柔刚。故易书中以六位成章而昭显之也。

【白话】

   吾人自无始以来,迷误性命而随顺生死,所以从一生二,从二生四,乃至万有各各不同。而今圣人创作《易经》,将逆生死暴流,而和顺本性及天命的自然规律。所以即是对自心妄现的乾天,立一个天道称为阴与阳,可以观察到乾天并不偏于阳,依然是具备《易经》的全理,就是所谓的随缘用而法性不变;即是对自心妄现的坤地,立一个道称为柔与刚,可以观察到坤地也不偏于柔,而具备《易经》的全理,这也是所谓的随缘用而法性不变;即是对那自心妄计的人,立一个道为仁与义,仁是同于地,义则同于天,可见人不是天地所生的,也具备《易经》的全理,随缘用而常法不变也。天具地人的两性,地具天人的两性,人具天地的两性,所以,易经中以六画成卦而表示三才两之。在阴阳中又分阴阳,在柔刚中互用柔刚,所以,《易经》中以六位,蔚然成章而昭然彰显。

第三章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 

【白话】

天与地设定上下位置,山和湖水互相交通气流;雷电和风相互激荡;水火不相厌弃,八卦相互交错。要推数过去的事情,是顺着推算。要察知未来的事情,是逆着推求。所以《易经》顺推过去逆知未来。

【禅解】

何谓六位成章。谓天地以定其位。则凡阳皆属天。凡阴皆属地矣。然山泽未始不通气。雷风未始不相薄。水火相反。而又未始相射也。是以八卦相错。而世间文章成矣。即此八卦相错之文章。若从其从一生二。从二生四。从四生八之往事者。则是顺生死流。若知其八止是四。四止是二。二止是一。一本无一之来事者。则是逆生死流。逆生死流。则是顺性命理。是故作易之本意。其妙在逆数也。谓起震至乾。乾惟一阳。即表反本还源之象耳。 
【白话】

《易经》六个爻位而蔚成章法是什么?是说天地的地位确定了,那么凡是阳的都是天,凡是阴的就属于地。然而山泽没有通气的,雷风没有不相激荡的,水火不相厌弃的,所以八卦相反,而世间的文采就形成了。就是这八卦相错的文章,如果从一生二,从二生四,从四生八的往事来看,就是是顺生死流。如果察知八止而四,四止而二,二止而一,一本来就无一所来(注:无所来亦无所去,能知诸法实义),那么就是逆生死流。逆生死流,就是和顺万物的本性及天命的自然规律所以,创作《易经》的本意,它的妙理在逆数。所谓的起震至乾(注:此乃乾兑离震顺体的逆数,即起震至乾),乾惟一阳,就表现为反本还源的象(注:实则该反本原法,即一而三,三而一之理。所以,顺者逆之,逆者顺之,能生生不息)。 

【第四章】
     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日以晅之。艮以止之。兑以说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 

【白话】

   雷(震象)为鼓动万物(的气),风(巽象)为散播万物(的气);雨(坎象)为润泽万物(的气);日火(离象)为干燥万物(的气);艮卦(象山)为栖止万物(的气);兑卦(象泽)为愉悦万物(的气);乾卦(象天)为主宰万物(的气);坤卦(象地)为包藏万物(的气)。

【禅解】
   先以定动犹如雷。后以慧拔犹如风。法性之水如雨。智慧之照如日。妙三昧为艮止。妙总持为兑悦。果上智德为乾君。果上断德为坤藏。 

【白话】

     禅而动如雷行,智急拔如风法性的德水如雨(润泽众生)智慧如日朗照乾坤)妙三昧为艮止(禅定栖止)妙总持为兑悦(欣喜法音)果上智德为乾君(心之主宰,照了一切诸法)果上断德为坤藏(寂灭一切烦恼)

【第五章】
     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齐乎巽。巽。东南也。齐也者。言万物之洁齐也。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飨明而治。盖取诸此也。坤也者。地也。万物皆致养焉。故曰致役乎坤。兑。正秋也。万物之所说也。故曰说言乎兑。战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阴阳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劳卦也。万物之所归也。故曰劳乎坎。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帝者。吾人一念之天君也。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故出乎震。既发出生死心。须入法门以齐其三业。三业既齐。须以智慧之明见一切法。既有智慧。须加躬行。智行两备。则得法喜乐。又可说法度人。说法则降魔为战。战胜。则赏赐田宅。乃至解髻珠以劳之。既得授记。则成道而登涅槃山矣。 

     万物皆出乎震。况为圣为贤。成佛作祖。独不出乎震邪。万物皆齐乎巽。而三业可弗齐邪。万物皆相见乎离。而智慧可弗明邪。万物皆养于坤。而躬行可弗履践实地邪。万物皆说乎兑。而可无法喜以自娱。可无法音以令他喜悦邪。阴阳相薄。即表魔佛攸分。万物所归。正是劳赏有功之意。自既成终。则能成物之始。自觉觉他之谓也。约观心者。一念发心为帝。一切诸心心所随之。乃至三千性相。百界千如。无不随现前一念之心而出入也。

【白话】

      帝,是吾人一念心的主宰,不愤不启(心理想弄明白而不明白),不悱不发(经过思考相说而说不出来),所以一念心从震位生出。既人发心要出离生死,须要入法门使身口意三业一致洁净。三业既已经一致洁净,须用智慧来明白知了一切法。既有智慧,须加修行,智慧和修行两者都已经完备了,就可以得到法喜的快乐。又可以说法度化人,说法就是降魔乃觉心与烦恼诸魔相战,战胜了,就赏赐田宅的福报,乃至解下髻珠来慰劳。既然得到授记,就成道而能登上涅槃山矣。

   万物出生于震的一念初位,何况是圣人是贤人?成佛位作祖师,难道就不是从震的一念初位吗?万物生长都受整洁一致,身口意三业难道就可以不整洁一致吗?万物因为光明而纷然显现,智慧难道就可以不彰明吗?万物都得到坤的养育,要努力修行,难道可以不脚踏实地去做吗?万物都得到喜悦,可以没有法喜来自我娱乐,可以没有法音来让我喜悦的吗?阴阳相薄,就是说魔佛分显而相互交战。万物都得到了归藏休息,正是犒赏有功的意思。自心既已经完成寂静的乐果,就能使万物得到新民的开始,这就是所谓的自觉觉他。约观心者,一念发心为心主,一切诸心心所就跟着一念心主,乃至于三千性相,百界千如,没有不是随现前一念的心而出入的。

【第六章】

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动万物者莫疾乎雷。挠万物者莫疾乎风。燥万物者莫熯乎火。说万物者莫说乎泽。润万物者莫润乎水。终万物始万物者莫盛乎艮。故水火相逮。雷风不相悖。山泽通气。然后能变化。既成万物也。 

【白话】 

       所谓神,是指(乾坤与六子)造化万物的神妙作用而说的。震动万物没有比雷更迅速的;吹拂弯曲万物没有比风更疾速的;干燥万物没有比火还猛烈的;使万物喜悦的没有比得上湖泽的;润泽万物没有比得水滋润的;使万物最终成功而又重新开始萌生的,没有比得上山更盛美繁荣的。所以水火相异而接济,雷风不相背离,山和泽水气息相通,然后才能运动变化,而育成万物。
【禅解】

夫神不即万物。亦不离万物。故曰妙万物也。一念菩提心。能动无边生死大海。震之象也。三观破惑无不遍。巽之象也。慧火乾枯惑业苦水。离之象也。法喜辨才自利利他。兑之象也。法性理水润泽一切。坎之象也。首楞严三昧究竟坚固。艮之象也。凡此皆乾坤之妙用也。即八卦而非八卦。故曰神也。

【白话】
  神者,不接近万物,也不离开万物,所以说妙万物。一念菩提心,能运动无边的生死大海,是震的象。空假中圆融三观破除迷惑,没有不周遍的,是巽的象。智慧火干枯惑业的苦海水,是离的象。法喜辨才通达,可以自利利他,是兑的象。法性理性水能润泽一切万物,是坎的象。首楞严三昧是究竟坚固,能摄持诸法的三昧,是艮的象。凡是这些都是乾坤的妙用,也就是说,八卦而非八卦,所以说为神。 

<下半部分>:对八卦的现象及其构成性质所作的说明。

第七章    
     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止也。兑。说也。 

【白话】

乾为刚健;坤为柔顺;震为震动;巽为进入;坎为陷险;离为附丽;艮为息止;兑为喜悦。

【禅解】
   健则可以体道。顺则可以致道。动则可以趋道。入则可以造道。陷则可以养道。丽则可以不违乎道。止则可以安道。说则可以行道。此八卦之德也。 

【白话】

   刚健就可以体悟道理;柔顺就可以接近道理;动就可以趋向道理;入就可以造设道理;陷就可以修养道理;丽就可以不违背道理;止就可以安于道理;说,就可以欢喜行道,这是八卦的德行。 

第八章
     乾为马。坤为牛。震为龙。巽为鸡。坎为豕。离为雉。艮为狗。兑为羊。 

【白话】

      乾象马,坤象牛,震象龙,巽象鸡,坎象猪,离象雉,艮象狗,兑象羊。

【禅解】
   读此方知蠢动含灵皆有佛性。虽一物各象一卦。而卦卦各有太极全德。则马牛等亦各有太极全德矣。 
【白话】

   读此才知道蠢类动物也含有灵性,都有佛性。虽一物各象一卦,而卦卦各有太极全部性德,则马牛等也都各有太极的全部性德。

第九章
     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 

乾象头,坤象腹部,震象足,巽象臀部,坎象耳朵,离象眼睛,艮象手,兑象口。

【白话】

乾象头,坤象腹部,震象足,巽象臀部,坎象耳朵,离象眼睛,艮象手,兑象口。

【禅解】
   若约我一身言之。则八体各象一卦。然卦卦有太极全德。则体体亦各有太极全德矣。又体体各有太极全德。则亦各有八卦全能也。又马牛等各有首腹及与口等。则马牛等各具八卦全能尤可知也。 

【白话】

   若约我一身而言,那么八个身体部位,各可取象一卦。然而卦卦有太极的全部性德,则体体也各有太极全部的性德;又体体各有太极全部的性德,那么也各有八卦的全部功能;又马牛等各有头腹及与口等,那么马牛等也各具八卦的全部功能。

第十章
     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谓之长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谓之中男。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谓之少男。兑三索而得女。故谓之少女。 

【白话】

     《乾卦》象征天,所以称为父;《坤卦》象征地,所以称为母;《震卦》象征坤卦向乾卦索取交合的第一个男孩,所以称为长男。《巽卦》象征乾卦向坤卦索取交合第一个女孩,所以称为长女。《坎卦》象征坤卦向乾卦索取交合的第二个男孩,所以称为中男。《离卦》象征乾卦向坤卦索取交合第二个女孩,所以称为中女。《艮卦》象征坤卦向乾卦索取交合的第三个男孩,所以称为少男。《兑卦》象征乾卦向坤卦索取交合第三个女孩,所以称为少女。

【禅解】
   只此众物各体之八卦。即是天地男女之八卦。可见小中现大。大中现小。法法平等。法法互具。真华严事事无碍法界也。佛法释者。方便为父。智度为母。三观皆能破一切法为长男。三止皆能息一切法为长女。三观皆能统一切法为中男。三止皆能统一切法为中女。三观皆能达一切法为少男。三止皆能停一切法为少女。 
【白话】

  只从万物各体的八卦,就是天地男女的八卦,从中可以看到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是法法相互平等,法法相互包含,正如华严宗的事事无碍法界。佛法释者,善巧方便的是父亲,智慧度人的是母亲,空假中三观皆‘观察’一切法的是长男,空假中三止皆能‘止息’一切法的是长女,三观皆能统合一切法的是中男,三止皆能统合一切法的是中女,三观皆能通达一切法的是少男,三止皆能静止一切法的是少女。 

第十一章
     乾为天。为圜。为君。为父。为玉。为金。为寒。为冰。为大赤。为良马。为老马。为瘠马。为驳马。为木果。坤为地。为母。为布。为釜。为吝啬。为均。为子母牛。为大舆。为文。为众。为柄。其于地也为黑。震为雷。为龙。为玄黄。为(敷-文)。为大涂。为长子。为决躁。为苍筤竹。为萑苇。其于马也为善鸣。为馵足。为作足。为的颡。其于稼也为反生。其究为健。为蕃鲜。巽为木。为风。为长女。为绳直。为工。为白。为长。为高。为进退。为不果。为臭。其于人也为寡发。为广颡。为多白眼。为近利市三倍。其究为躁卦。坎为水。为沟渎。为隐伏。为矫輮。为弓轮。其于人也为加忧。为心病。为耳痛。为血卦。为赤。其于马也为美脊。为亟心。为下首。为薄蹄。为曳。其于舆也为多眚。为通。为月。为盗。其于木也为坚多心。离为火。为日。为电。为中女。为甲胃。为戈兵。其于人也为大腹。为乾卦。为鳖。为蟹。为(嬴女+虫)。为蚌。为龟。其于木也为科上槁。艮为山。为径路。为小石。为门阙。为果蓏。为阍寺。为指。为狗。为鼠。为黔喙之属。其于木也为坚多节。兑为泽。为少女。为巫。为口舌。为毁折。为附决。其于地也。为刚卤。为妾。为羊。 

【白话】

    乾是象天,是象圆形,是象君,是象父,是象玉,是象金,是象寒,是象冰,是象大红色,是象良马,是象老马,是象瘦马,是象杂色马,是象植物果实。

坤是象地,是象母,是象布帛货币类,是象锅,是象吝啬,是象平均,是象小牛象母牛象,是象大车,是象文采,是象民众,是象把柄。对于地而言是黑色土壤的象。

震是象雷,是象龙,是象青黄色,是象花朵,是象大道,是象长子,是象毛躁,是象青竹,是象芦苇。对于马而言是善鸣的象,是左后脚长白毛的马象,是健步如飞的马象,是白额头的马象。对于庄稼而言是顶着种子甲壳萌生的象。此卦发展到极点则是刚健的象,是草木繁盛新鲜的象。

巽是象木,是象风,是象长女,是象笔直准绳,是象工匠,是象白色,是象长的,是象高的,是象进退,是象没结果,是象有气味。对于人而言是头发少的象,是大额头的象,是多白眼的象,是象接近市场则三倍利润。此卦发展到最后是象躁动的卦。

坎是象水,是象沟渠,是象隐伏,是象矫正,是象弓或车轮。对于人而言是忧心重重的象,是心病的象,是耳痛的象,是血的象,是红色的象。对于马而言是美丽的象,是急躁的象,是垂头的象,是薄蹄的象,是托车的象。对于车而言是多故障的象。是象亨通,是象月亮,是象盗贼。对于木而言是坚硬而多心的象。

离是象火,是象日,是象电,是象中女,是象盔甲,是象戈矛武器。对于人而言是大腹的象。是象干燥。是象鳖,是象蟹,是象甲虫,是象蚌,是象龟。对于木而言是枝干枯槁的象。

艮是象山,是象山间小路,是象小石,是象门楼,是象瓜果,是象看门的人,是象手指,是象狗,是象鼠,是象黑喙的禽兽类。对于木而言是坚硬而多节的象。

兑是象泽,是象少女,是象巫师,是象口舌是非,是象毁折,是象附从而脱落。对于土地而言是坚硬地草木不生的象。是象妾,是象羊。

【禅解】
   此广八卦一章。尤见易理之铺天匝地。不间精粗。不分贵贱。不论有情无情。禅门所谓青青翠竹。总是真如。郁郁黄花。无非般若。又云墙壁瓦砾皆是如来清净法身。又云。成佛作祖。犹带污名。戴角披毛。推居上位。皆是此意。前云乾健也。坤顺也。乃至兑说也。而此健等八德则能具造十界。且如健之善者。则为天为君。其不善者。则为瘠为驳。顺之善者。则为地为母。其不善者。则为吝为黑。下之六卦无不皆然。可见不变之理常自随缘。习相远也。然瘠驳等仍是健德。吝黑等乃是顺德。可见随缘之习理元不变。性相近也。若以不变之体。随随缘之用。则世间但有天圜乃至木果等可指陈耳。安得别有所谓乾。故大佛顶经云无是见者。若以随缘之用。归不变之体。则惟是一乾健之德耳。岂更有天圜乃至木果之差别哉。故大佛顶经云无非见者。于此会得。方知孔子道脉。除颜子一人之外。断断无有能会悟者。故再叹曰今也则亡。○此中具有依正因果善恶无记烦恼业苦等一切诸法。而文章错综变化。使后世儒者无处可讨线索。真大圣人手笔。非子夏所能措一字也。欧阳腐儒乃疑非圣人所作。陋矣陋矣。 

【白话】

此处广设八卦的类比,犹如看见《易经》道理的铺天盖地,不管精粗,不分贵贱,不论有情无情。禅门所谓的‘青青翠竹,总是真如;郁郁黄花,无非般若’。又说,‘墙壁瓦砾都是如来的清净法身’。又说,‘成佛作祖,还带着污名’。‘戴角披毛,推居上位’,都是这个意思。前面说《乾卦》刚健,《坤卦》柔顺。乃至于《兑卦》愉悦,而这刚健等八德,能完备造具十法界。而其中刚健而善的,就为天为君;为不善的,就为瘦马为杂毛马。柔顺而善的,就为地为母;为不善的,就为吝啬为黑色。其余的六卦无不是这样的。

可见不变的理时常自己随缘不变,这是习染相较遥远,然而瘦马和杂毛马,仍然有刚健的性德。吝啬黑色等也是《坤卦》的顺德,可见随缘习染,它的理性本原还是不变的。本性相近的,如果以不变的体性,随随缘而致用,则世间但有天圜乃至木果等可致用的说法,它们的结果各各不同,哪里还有别的所谓的乾。所以《大佛顶经》说:‘无是见者’。如果以随缘而致用,则归于不变的本体,那么就只有一则乾阳刚健的性德罢了,哪里更有天圜乃至木果的差别呢?所以《大佛顶经》说:‘无是见者’,于此会通心得,才知道孔子道统承传,除颜子一人之外,绝对是没有能会通而真实体悟的。所以,孔子再三叹息地说,‘(承传的道)到了今天就要灭亡了啊!’

这里面具有依正因果善恶无记烦恼业苦等一切诸法,而文章错综变化,使后世的儒者没有地方去寻找线索,真的是大圣人的手笔,实在不是子夏所能增加一个字的。欧阳腐儒怀疑《说卦》不是圣人所作,实在是浅啊!浅啊! 

【说明】

案‘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然而《易经》所要象的全体是什么呢?就是《易经》的法则。这个法则的体就是太极,所以说‘易有太极’,而六十四卦则为太极的用,因为有用,所以才须要取象。体用结合,舍用归体,则入于理的本原,据此可推,《系辞传》第一章说‘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这个中就是中道义。而刘歆《三统历》说:‘太极元气,函三为一、极,中也。’将天地人三统合于一元的太极元气,则显说太极是天地人法则的本原,而这个太极若要加以定义,实则就是中道义,在这里哲学意义上,儒学和华严宗的思想实能相互切近。又惠栋于《周易述》举《系辞传》:‘易简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及《说卦》:‘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时说:‘“易简天下之理得”,此述天命而及中和;“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此由中和而溯天命’,则更加明白诠释汉学易家对于理、中和以及天命的哲学态度,也是吾人作补充说明的本义。也就是卦的全体,若还其本原当为太极,为中道;若究于人的天命,以彰显价值则在于理即中和,并达致太和的全体利益和谐,才能称为全体的正位、当位。如果会通佛学的唯心观与唯识四分观,我们可以尝试将体性用说明如下,用来做为《说卦传》在体性方面的补充:

凡一切象皆具备一切善法,但以无明,而不能全见本性,是日用而不知,是仁者见之谓之仁,是知者见之谓之知,所以当仁知相合,而能率真本性,就称它为位正。佛家说‘一时’,易家说‘得时’,就是能知时而用缘。人人虽然各有他的地位不同,但以中顺而自守他的本性,就是随缘而不变。所以,时得以中,未发以仁,发则以知,知则以大,就是不变随缘。因为乾大就是心大,心大而能包容万物,所以能使上下相合,光明他的善性,成就他的盛美性德。所以能各美其美(知体美),美其所美(行美体),就称它为中和;因为全一切性,合仁知的心,日用他的性德,使合乎道义,则能使上下相合。因此,美美其美(证美体),美所其美(证体美),就称它为全体。又六十四卦都是取象而设,共一万一千五百二十策无一念不是心,复归于理,即心性复归于善,而人人自得他的本性,所以称为全性。因此,全体就是全性,全性就是全体,是一非二,是二非一,唯体同而用法不同。

【总论】

《说卦》十一章,共分上下两部,上半部乃单列说传,对《易经》设卦的法理简明介绍,下半部则在对八卦的现象及其构成性质所作的说明。二十世纪末。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其《系辞传》中杂有今本《说卦传》前三章(见于豪亮《帛书周易》)。可见,《说卦传》在流传过程如朱熹所说,‘后人愈演愈精’即部分乃推演所成,因此增删版本不同,势所难免。

《系辞传》说:‘易者象也。’而《说卦传》是孔子继《象传》文辞解释,另外专门解释卦与象的性质及其联系的专著。实则是也对于《系辞传》所作的补充,并就‘百姓日用而不知’时有关取象的原则地进一步阐述。是圣人之道四焉‘以制器者尚其象’就取象原则的说明。是对伏羲氏‘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的进一步推演,其目的在阐明‘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的本原。

《说卦传》在取象的研究上,黄寿祺张善文所著的《周易译注》已多有推崇于前人的贡献,本处并无赘述的必要。然而从本书兼具对《周易禅解》作疏的目的而言,则《说卦传》在说明卦的体性用,则更有说法的必要。因为取象之本,当源于义理,并对回归生命价值与创造生命价值,有所贡献才能彰显取象的目的。这也是智旭从唯识宗与唯心宗来说明《易经》的重要发明,否则,执泥于象数,必然要造作虚妄境相,并不能从‘继起宇宙的生命,创造生命的价值‘为本原,以致沦为执泥象数,错乱心智而不知,有违圣人创作《易经》的目的。所以,《说卦传》由智旭所提出的唯心宗(华严宗)的‘随缘不变不变随缘之易理天地万物所从建立也’ 、随缘不变也即彼自心妄现之地。立其道曰柔与刚可见地不偏于柔亦具易之全理亦随缘不变也’、‘随缘常不变也天具地人之两地具天人之两人具天地之两’、‘可见不变之理常自随缘’及‘可见随缘之习理元不变’等,以及散见于《系辞传》的‘从体起用即不变随缘义也用中之体即随缘不变义也’等等,都是取象时就‘卦义款审,须求变复’时,不可不知的重要补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