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十岁的童心

 红瓦屋图书馆 2013-06-10
八十岁的童心
宋捷文
  宋捷文

  儿童剧场真奇妙,可以使人返老还童。回想1958年上海第一个儿童剧场诞生,开幕典礼演《枪》。孩子们看完演出在剧场里雀跃、欢呼,演员们一次又一次地给孩子们谢幕,每个人都热泪盈眶。当时的我就在台上扮演一位革命老区的区长,而与我演对手戏的儿童团员的演员们都是剧院十八九岁的美女靓仔。

  二十年后再见到这帮伙伴们,我早已从台前转到幕后写剧本了,可她们中不少人还在台上演少先队员、大灰狼、小白兔什么的。看她们一举手一投足,活脱是个天真烂漫的孩子和神气活现的动物。比当年演得更真实、更生活,更像孩子了,哪像是一群四十多岁的妈妈呀!而在剧中曾被我揪鼻子的儿童团长,直到去年,七十多岁了,见到我,忽地把鼻子一捂,那股顽皮逗趣的神情,一瞬间使我感到时光倒回了五十年。当时我就想,如果现在需要他上台,他照样能演儿童团长。

  说到转行写儿童剧,我是上海人讲的“野路子”。没有受过编剧专业教导,底子薄,就凭着在儿童戏剧舞台上演过几年戏,对小观众有那么一点了解,仅此而已。虽然没有写过什么出色的好戏,可对我来说,却是每写一出戏都有不同的收获,几十年日积月累,竟然不知老之将至。因为我采取的手段,还是演员的路子,就是每写一出戏,自己就把主要人物的台词、身段统统试演一番,重要的情节都在心里过一遍。有时候很顺利,有时候十天八天也过不去。譬如“时间老人”要怎样才能倏忽变化;“课桌椅”怎样痛苦才特别有趣;“中学生”的孤独感和在绝望中听到同伴歌声的心态;“美人鱼”失去声音以后的情境安排等等,都要求我学会用儿童的眼睛看,用儿童的耳朵听,用不同年龄的儿童心理来体验和审视我笔下不同的人物。感谢儿童剧院,允许我这样一出一出写下去,不知不觉使我有了一颗挥之不去的童心。直到八十岁还想着为孩子写戏,还能喃喃自语,手舞足蹈地演绎一个小学生陡然变成老师的心境和体态。试想,一个白胡子老头儿能忘我地进入儿童世界,岂不是返老还童了么?!

  戏剧大师黄佐临先生,有一次来看《巴塞罗缪卡宾斯的500顶帽子》。他老人家不仅在剧场里兴致很高,回去以后,半夜里还会打电话来询问,那么多帽子是怎么在那小孩子头上长出来的?听到这么天真的问题,使我惊叹不已。戏剧大师一转身变成好奇的孩子了!你说儿童剧场奇妙不奇妙?

  十日谈

  我与儿童剧场

  我的青春年华都是在剧场度过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