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病讲求的是“望、闻、问、切”,如果把“望、闻、问、切”用于企业的绩效考核中,考核员则成为“医生”,考核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的过程。要把问题找准、找深、找精,“望、闻、问、切”很重要。 “望”即看,中医要看病人的神色。考核中,考核员从看外部市场和查内部资料入手,通过看零售户的店面管理、销售情况、经营状态、四员到位痕迹、市场分析等发现问题。看的时候要带上“望远镜”和“显微镜”,不要用“有色镜”,更不要用“老花镜”。用“望远镜”,就是用长远的眼光,与时俱进的思想,开阔新颖的思路去看,用“显微镜”,就是由表及里、细致入微的去看,从“望”在四诊所在的首要位置,可以看出它的重要性。 “闻”即听,中医要听病人的声音。考核中也要听,听来自于零售户、消费者、三员的心声。好的要听,坏的更要听,听者不要摆出一副唯我独尊、高高在上的姿态,因为学会倾听也是一门艺术。工人的考核,考核的是生产产品的质量和数量,而我们“三员”的工作是服务市场,对他们的考核除去硬性经济指标考核外,关键还要听客户的声音。客户的评价、客户的意见是考核“三员”工作质量优劣的重要元素之一。。 “问”,在中医中就是询问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考核中,通过“望”和“闻”,在与零售户和“三员”的交流中才能做到问的有的放失,才能在一问一答中掌握更多信息,所以问是集思广益的好方法。客户也分三六九等,文化层次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因而“问”也要因人而异。掌握了这些,问的才会恰如其分,才能达到我们的目的。 “切”就是切脉,这是中医达到了解病人健康状况的有效方法。考核时,不要急于切,要“望、闻、问“后找出症结再切。考核人员是领导的“耳”和“目”,考核中发现的重要问题要及时向领导反馈,从而为领导把握大局、制定正确决策提供重要依据,除了向领导反馈,更要向当事人、当事人所在部门负责人反馈,这样,问题才会解决好、才能达到防微杜渐的效果。所以,考核部门属于上传下达的重要部门。善于交流、善于沟通是考核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 考核中,“望、闻、问、切”运用的好,就需要考核人员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辨别能力、理解能力和与他人的沟通能力,因而对考核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不断的学习,自我加压,在实际工作中做到不等、不靠、不缓:领会上级精神不等,等一等再去做,工作就会落后。创新的思想、超前的思维不停,停一停,工作就不会有进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缓,缓一缓工作就会被动。只有这样,月月考核、年年考核,考核效果依然如故的现象才会大大改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