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得破”与“忍不过” 《醒世恒言》中有一个“薛录事鱼服证仙”的故事:录事薛某,高烧中梦见自己变为一条金色鲤鱼,几天不曾觅食,肚中甚是饥饿。此时,恰遇一渔夫垂钓。明知饵在钩上,吞之必祸身,但禁不住香饵扑鼻,张口咬之,终被钓去。”作者冯梦龙就此点评说:薛录事被钓,皆因“眼里识得破,肚里忍不过”。 如何避免或减少“被钓”的下场,“薛录事鱼服证仙”的故事仍然给今天的人们,特别是烟草行业的从业人员以诸多有益的启迪和启示。 要炼就“识得破”的“火眼金睛”。纵观那些别有用心的“垂钓者”,为了一己之私,对用得着的当事人所下的“香饵”可谓“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防不胜防。有的“长线投资”,有的“感情联络”,有的“投之所好”,如此等等,所使用的“糖衣炮弹”不显山不露水,所用手段和理由很隐蔽很堂皇,长此以往,以至于让身陷其中的人难辨真假,难以觉察。因此,作为当事者来说,为避免因“识不破”而“被钓”的命运,就要重视理论学习武装。古人云:“非学无以广才,非学无以明识,非学无以立德,非学无以增智。”要通过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律、学哲学、学历史等方面的理论业务知识,以开阔视野思维,提高认知水平,炼就如孙悟空一般的“火眼金睛”,真正掌握科学认识世界、辨析事物和思考问题的立场、方法和手段,提升明辨是非和真假曲直的能力,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样,在面对纷繁复杂、五光十色的“假象”时,就能够比较容易“识得破”,从而避免因“迷失方向”而被人“牵着鼻子走”。 要铸就“忍得过”的“坚固防线”。面对金钱、权力、美色等形形色色的诱惑,不但要“识得破”,更重要的是要“忍得过”,否则的话,就会因意志不坚、神不守舍、定力不足、态度暧昧而行为失范、心理失衡、防线失守,做出丧失原则、违法乱纪的事,最终落下个“被钓”的下场。如何在诱惑面对气定神闲,“我自岿然不动”,首要是坚定理想信念,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心存浩然之气,不断锤炼党性,加强道德修养,增强自身“免疫力”,远离、扬弃和抵制低俗、庸俗的不正之风,始终做到立场坚定、态度坚决、原则坚守。这样,就能够以积极的心态投身工作,以淡泊的态度对待名利,对知足的思想面对生活,以敬畏的精神遵守法纪,对于各种诱惑、欲望和侵蚀敢于就不、勇于拒绝;其次要自省自警自重,保持清醒头脑,增强自律、自制和自控力,“吾日三省吾身”,经常反思检点自己的言行,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自我克服私欲和杂念,有效消除自我迁就、自我放纵心理;其三是要自编“安全网”,自念“多箍咒”,自找“护身符”。自觉遵守党纪国法,乐于接受他律,正确看待监督,古人云:“畏法度者快活。”要敬畏权力,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秉公用权。把执行和维护党纪法规和制度内化为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不越“雷池”,不失“底线”。 要摒弃“躲得过”的“侥幸心理”。有的被钓者之所以面对诱惑而不能自持,还因为侥幸心理在作怪。有的自认为违法违纪手段高明和隐秘,“只有你知我知”,不会被人发现,即使被举报,也不一定能查得出;有的则认为现在有问题的不在少数,法不责众,不一定找到自己头上;还有的则以“一次不要紧”而自我安慰和放纵,以“小事无所谓”为自己开脱,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正是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侥幸心理, “揣着明白装糊涂”,使内心的贪欲持续膨胀,从而“一发不可收拾”,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在自欺欺人、心知肚明和掩耳盗铃中,如同“鱼只见饵不见钩、虎只见羊不见阱、猩只见酒不见人”一样,心安理得、明知故犯地在违法乱纪的道路上越滑越远、越陷越深,直到无法自拔、身陷囹圄、身败名裂。因此,我们在面对诱惑时都要彻底摒弃“躲得过”的侥幸心理,铭记“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良训,慎初慎微慎独,人前人后一个样,战胜自我,保持清醒,不成为诱惑的“俘虏”,“不因恶小而为之“,避免“一失足成千古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