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端午诗三首

 红瓦屋图书馆 2013-06-11
档案的归宿
郭红解
  郭红解  

  上回去南京路“盘点”记忆中的商店,发现许多熟识的“老字号”或因市政建设,或因业态调整,或因转制破产,没了踪影。比如南京路山东路口、创设于1926年的丽华公司,1894年开设在东长治路、1959年迁至南京路的老日升织补店,开设于1917年的中华皮鞋店,开设于1937年的科艺冲晒等等。失落之中的担忧是:记录这些“老字号”历史的老档案,而今安在哉?

  据笔者所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有关部门曾指导南京东路上的商店,包括像海达衬衫店这样的小店都建立了档案、完善了档案管理,但不知现在这些档案的归宿如何。前些年,发明“绿豆烧”制作工艺、有着百年历史的“庄源大酱园”在企业转制中,“绿豆烧”的原料配方、制作工艺、市场营销等档案资料不知去向。南京路上那家著名的照相馆因地下室水管爆裂,一只尘封了近四十年的黄色硬板纸箱被打开,一批珍贵老照片被意外发现,其影像之清晰、技术之优异、保存之完好引起了轰动。这批老照片的归属问题也曾引发多方关注,因为该照相馆是由国企转制为民企的,看来在转制时并没有“发现”这批照片。重提此事,是想提请企业转制时有关各方要注意“发现”档案,并正确解决档案的流向及归属问题。倘若不是意外的“水灾”,那些老照片不知要“隐身”于何时。其实,早在1999年国家档案局和有关部门就对转制、破产等企业的档案归属有过明确规定。

  多年前,新民晚报一篇关于上海一个大型国企,在行将壮别往昔辉煌、淡出历史之际 ,党委书记、总经理竭尽全力,带领全体留守人员完成艰难的清理任务的报道,至今让我怦然心动。其中关于档案清理的“善举”,更让我动容:留守期间建立了3450户应收款单位档案;整理了68户下属企业档案;清理了几十年的财会档案,光公司本部应销毁的会计档案就装了400个麻袋,清理后保存的会计档案放进了390个大柜里。此举真是利国利民之举,因为档案是企业全部活动的真实记录和宝贵财富,是企业资产的依据和凭证,对维护国家利益和职工权益、维护企业乃至社会历史真实面貌都是至关重要的。

  让人欣慰的是,具有这样历史责任和档案意识的企业领导越来越多。近年来,“上海电气”组织对集团内部分国有改制企业档案进行整理,先后将中国第一台造纸机械诞生地上海造纸机械总厂、开发设计制造中国第一根通讯电缆的上海电缆厂、设计制造中国第一台44-13型工业缝纫机的上海协昌缝纫机厂、被称为中国工业锅炉摇篮的上海四方锅炉厂、中国第一台电风扇诞生地华生电扇总厂等10家知名“老字号”企业档案依法向上海市档案馆移交。

  其中,创建于1902年的大隆机器厂进馆的档案数量多、内容丰富、载体多样,其中有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大隆机器厂的档案,有记载大隆机器厂创办人、著名实业家严裕棠的档案史料,有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大隆机器厂工厂碑记、生产经营执照、商标注册证,有反映大隆机器厂建厂以来的大事记和厂况厂貌、主要生产设备及产品档案和历年来各类产品获奖证书,甚至还有1902年的工人见习证和工厂门牌号等。市档案馆原先就收藏大隆机器厂相关历史档案,此次移交可谓“珠联璧合”, 大隆机器厂的历史得以完美“接续”。这些年来,“老字号”历史完美“接续”的盛况,一再在市档案馆里呈现。

  去年6月,市档案馆开放的档案中就有大隆机器厂的相关档案。由此可见,“老字号”档案进档案馆,不仅是一段历史终结的归宿,也是其产生新的社会作用的开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