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教学策略

 林如老师图书馆 2013-06-12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教学策略
人民教育出版社 张立霞

 

一、综合性学习的内涵、特征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首次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概念。本部分将梳理课程标准对综合性学习的表述,简析学界关于综合性学习内涵的代表性观点,阐述对综合性学习的基本认识。

 

1.课程标准中与综合性学习相关的主要表述。

 

1)作为转变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2)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并提出阶段目标。课程标准按学段提出阶段目标,并有如下表述:

 

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基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上面的表述将综合性学习与其他四项内容区分开来。课程标准研制者对此曾作出这样的说明:在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中,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一起被列出,但课程标准同时认为综合性学习与前四个方面不在一个层面因为在当前的课程改革中特别应该重视,所以专门列出,加以强调。

 

虽然课程标准研制者强调综合性学习与其他四个方面不在一个层面,但在阶段目标中,这五个方面分项并列列出,形式上并没有体现出不同。

 

3)在教学建议部分的阐述。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以上这段话,是定义综合性学习时最常被引用的。另外,教学建议部分对综合性学习还提出了重视培养合作精神”“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突出自主性”“过程等建议,以及提倡跨领域、跨学科学习等。

 

4)在评价建议部分的阐述。

 

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并指出,评价的着眼点主要在:

 

──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

 

──能否在活动中主动的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

 

──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

 

──能否根据占有的课内外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和观点。

 

──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表现。

 

──学习成果的展示与交流。

 

评价建议部分,综合性学习条目下仅对评价方式进行了简单的提示:除了老师的评价之外,要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2.课程标准中综合性学习阶段目标的特点。

 

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中,分三个学段对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提出了基本要求。

 

第一学段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第二学段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第三学段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综合性学习的阶段目标呈现出高度综合的特征。一是重视听说读写技能的协同发展和综合运用。如,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二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综合。上面已经列举了语文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过程与方法方面的目标,如,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如,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学习辨别是非善恶。三是能力目标呈现多元化特征。除了语言能力目标,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阶段目标还体现出对以下能力的重视:其一是问题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如,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外阅读,共同讨论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其二是搜集和处理资料的能力。如,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其三是策划、实施、参与、协调语文活动的能力。如,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

 

阶段目标还体现出综合性学习的开放性特征。语文学习空间向校园、家庭乃至大自然、社会拓展。如,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空间的开放,使语文学习的内容和形式都具有了开放性特征。学习的内容来大自然、社会,方式可以是讨论、辩论、演讲,还可以是观察、调查、访问等。

 

阶段目标还体现出综合性学习的实践性特征。实践性体现在学习空间、学习内容、学习形式的开放上,也体现在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的运用上。综合性学习阶段目标中,重视自主观察、自主提出问题,重视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问题,体现出对学习过程、学习体验的高度重视。

 

3.关于综合性学习内涵、特征的代表性观点。

 

综合性学习目前已成为一个广泛使用的概念。对什么是综合性学习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论者从不同角度作出了回答。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标准小学语文教材主编崔峦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为了改变语文教学相对封闭的状态,为了改变课本是唯一的课程资源的状况,更是为了克服偏重接受性学习的弊端,旨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语文课程改革上采取的一个重要的举措。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更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创造潜能,整合语文知识和能力。学生在提出学习专题、策划学习活动、表达学习收获、交流学习成果的过程中,培养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策划能力,观察体验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课程标准小学语文教材主编郑国民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基础,强调语文课程的内部整合,强调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全面发展。

 

以上表述与课标一样,都没有充分界定综合性学习是什么,但对综合性学习的认识基本上与课标是一致的。也有文献尝试将综合性学习界定为学习方式课程形态

 

课标的研制者之一巢宗祺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价值出发,指出综合性学习在语文学习中所起的作用,包括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沟通语文与不同领域的联系以增进语言与思维的活动机制,提高实际应对能力等。

 

参与课标研制的陆志平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综合性课程,是生活化的课程,是经验性的课程,是个性化的课程。他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方式主要有三种:(1)问题解决;(2)观察表达;(3)活动探究。

 

目前来看,学界还没有对综合性学习的内涵和外延给出明确的界定。我们注意到,有文献特别指出,不仅课外语文学习是综合的,课内语文学习也应是综合的。在接下来的论述中,可以看出,这里的课内指的是常规课堂教学,它传达出的信息是,综合性学习应贯串语文学习的全部过程。

 

4.综合实践活动、语文实践活动和综合性学习。

 

我们发现,不少文献经常混淆综合实践活动、语文实践活动、综合性学习三个概念,对这三个概念进行简单比较,有助于加深对综合性学习的认识。

 

与以往的课程体系相比较,新课程强调课程的综合化。综合实践活动是综合课程,主要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适应课程综合化要求产生的,但它不可能像分科课程那样可以保证知识学习的全面和深入,因而目前的主流课程形态依然是分科课程。那么在分科课程的背景下,如何促进学生融会贯通地理解所学内容?综合性学习是有效途径。

 

试用修订版大纲中的语文实践活动与课程标准中的综合性学习之间是对应的,不同的是,前者强调实践活动,重在加强课内外联系、沟通与融合;后者除要求语文学习引向生活外,还强调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融会贯通、综合运用。

 

将这个三个概念放在一起来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形成以下认识:综合性学习在课程综合化背景下产生,但它是分科背景下的综合,应具有学科性;同时,与语文实践活动相比,我们要注意突出它的综合性。在开展综合性学习的背景下,语文实践活动成为综合性学习的一部分。

 

5.综合性学习的特征。

 

目前来看,学界对综合性学习的内涵还没有取得统一的认识。综合性学习是学习方式;综合性学习是课程形态;综合性学习是课程理念;综合性学习是课程;综合性学习是学习形态等等,各种界说各有其道理,人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在界说着、探索着、实践着。存在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定义,说明人们对综合性学习的认识还在深入发展中。在这样的前提下,试图对综合性学习作出普通认可的定义,是不太现实的。我们不妨对综合性学习的基本特征加以梳理,以形成对综合性学习的基本认识。

 

综合性。综合性是包括听说读写诸方面的语文知识与能力的综合;是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的综合;也是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综合;还是学习方式的综合,是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结合。

 

活动性。活动,是综合性学习的主要形式。通过活动整合听说读写等多种能力,通过活动让学生亲历过程,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策划、实施、参与、协调的能力及合作精神,通过活动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活动性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活动的范围包括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要使他们学会在各个领域里用语文,在运用中进一步学好语文。

 

探究性。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主要途径,实施综合性学习,应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强调探究性要求重过程、重体验,“‘综合性学习的课程目标一般不是指向某种知识或能力的达成度,而是提出一些学习的活动及其要求,主要指向过程’”。综合性学习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应突出其主体──学生的自主性。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自主确定活动方式,自主组成学习小组,自主决定学习结果的呈现形式,自主进行活动的评价总结。

 

开放性。首先体现在重视语文学习的生活化,学习空间向自然、社会拓展。还体现在学习时间、学习内容以及评价方式等的开放性上,学习时间向课外开放,学习内容向书本外开放;可以就指定内容开展活动,也可以在活动中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可以自主选择,可以是讨论、辩论、演讲,还可以是观察、调查、访问等。评价方式多样化,可以纸笔测试,可以观察记录;评价主体可以是老师,可以是学生;可以自我评价,也可以相互评价。

 

二、综合性学习教学建议

 

1.掌握几个原则。

 

1)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综合性学习通过活动整合听说读写等多种能力,使学生通过活动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把活动和学习结合起来,让活动成为学习的过程,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综合性学习的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及途径多种多样,可以结合本校、本班学生实际,选择、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爱护周围的环境这一主题,提出了如下活动建议:

 

你了解家乡的环境吗?比如,空气和水是不是受到了污染?花草树木是增多了还是减少了?人们为保护环境做了些什么?让我们开展一次调查周围环境的活动。先自由组合,组成小组,共同商定一个活动计划,想想展示的方式和内容,然后大家分头行动。有的同学可以去观察,有的可以去访问,有的可以查找资料。

 

有一个班的师生经过讨论,全班学生组成了白色小天使组”“绿色小卫士组”“灰色终结者组,并设计了如下活动:

 

白色小天使组关注空气质量。可以观看电视台气象预报,设计一周空气质量跟踪调查表,将每日天气状况、空气质量的指数记录下来,通过分析,发现空气质量与天气变化之间的关系,从而感受到防止大气污染的重要性。还可通过在学校附近路口统计单位时间内通过车辆的数量或走访有关部门,了解一辆车产生尾气的危害;观察、拍摄校园植物的叶面一周积累灰尘的厚度,或在窗台放置白纸,观察灰尘厚度;查阅报刊、上网了解空气质量对人体的影响。

 

绿色小卫士组了解家乡的绿化情况。可制作调查问卷,向本小区内的居民发放,了解本小区近几年的绿化情况,还可通过询问小区物业人员,具体了解小区近几年的绿化面积,观察花草树木是增多了还是减少了,从而发现问题。

 

灰色终结者组了解垃圾污染情况。可以对自己家庭内垃圾状况进行调查,记录每天自己家庭内所产生的塑料袋、废纸、废物等情况,做出统计,以此推算垃圾污染状况,或走上街头询问清洁工人每天处理垃圾的数量,了解因垃圾污染造成的损失,还可观察校园里有没有乱扔垃圾的现象,并及时予以制止。

 

可以看出,以上活动设计尽可能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注重可操作性。活动需要学生放下书本,走出课堂,能够使学生综合运用多方面的知识。依照这样的活动计划开展活动,能够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多有收获。需要注意的是,在活动落实过程中,要注意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学科性。比如,以观察日记、调查报告等形式反映活动发现,比单纯的数字记录或图表分析更为适当。

 

2)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综合性学习一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再在班上交流。活动开展过程中,从活动内容、活动方式的选择到活动成果的展示,应由学生自主确定。

 

在保证自主性前提下,教师要发挥引导、监督作用。小学生毕竟年龄较小,要避免放任自流。特别是根据当地的实际条件,适合开展哪些活动,不适合开展哪些活动,教师应向学生提出建议。在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语文知识、能力的发展,关注学生活动策划和实施的能力,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让学生亲历探究的过程。

 

小学生作为主体的综合性学习,理所当然地不同于严肃意义上的科研。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不强调结果的科学性,重在体验和感受;其重要意义在于让学生亲历过程。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这恰恰是最不易得到落实的。

 

以专题形式开展的较大型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过程一般包括活动准备、活动展开、成果展示、反思总结四个环节。从教师指导的角度来看,一般对活动准备及成果展示两个环节比较重视,指导效果也比较好;而对活动展开和反思总结两个环节往往重视程度不够,指导效果不尽人意。之所以如此,主要因为活动准备及成果展示两个环节多在语文课上进行,课前教师有比较充分的设计和准备,课上教师直接参与,便于指导和调控;活动展开和反思总结两个环节则多是在语文课堂之外进行,学生分散开展活动,自由度更高,自主性更强,教师介入程度低,也不便于具体指导,容易流于一般号召。综合性学习过程重于结果,应克服困难,对学习过程给予足够的重视。

 

4)为学生创造开放的学习环境。

 

开放的学习环境既是指空间上的,也是指时间上的,还是指学习方式、学习途径上的。语文探究性学习要重视语文学习的生活化,学习空间向自然、社会拓展;学习时间向课外开放,学习内容向书本外开放。学习内容不作限定,可以就指定内容开展活动,也可以在活动中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根据学习内容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可以是讨论、辩论、演讲,还可以是观察、调查、访问等。评价方式多样化,可以纸笔测试,可以观察记录;评价主体可以是老师,可以是学生;可以自我评价,也可以相互评价。

 

2.抓好几个环节。

 

以专题形式开展的综合性学习,实施过程一般包括组织策划、分组活动、交流汇报、总结评价几个阶段。

 

1)组织策划。

 

首先是根据此次综合性学习的主题和学习目标,让学生群策群力,共同策划怎样开展这次综合性学习。采取哪些方式、步骤,时间怎样安排,用哪些形式来体现学习的成果等等,应在学生群体(全班或小组)中达成共识,形成切实可行的学习活动计划。活动计划一般包括:(1)学习主题(专题);(2)学习活动的目的要求;(3)学习活动的形式及时间安排;(4)人员分工;(5)学习成果的表达与交流。

 

如果是根据当地实际自己选择活动主题,要充分认识本地特色,使之有效化为教学资源,与全班学生讨论交流,集思广益,认真筛选,确定适合本学段学生的学习主题。如果是依教材开展综合性学习,要浏览教材,让学生谈谈感受、认识、困惑;然后总结教材中给出的建议,梳理可以开展的活动,让学生补充还可以开展的活动。

 

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制定活动计划。教师可以给出活动建议,学生根据小组实际进行选择、补充,制定本组活动计划,然后全班交流,小组根据交流情况修改活动计划。

 

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轻叩诗歌的大门,某城市小学某个班师生共同制定活动计划时,采取了如下步骤:

 

简单回顾五年级开展的综合性学习,说说经验、不足。

 

浏览整组教材,谈谈感受、认识、困惑。

 

重点读活动建议部分,总结教材中给出的建议,学生补充还可以开展的活动。

 

师生共同制定活动计划。

 

小组制定本组活动计划。

 

全班交流活动计划。

 

修改活动计划并进行张贴。

 

在这个环节,教师既要有切实有效的指导,也要注意给学生留出自主活动的空间。该班全班师生在讨论中使用了如下表格:

 

 

活动

类别

活动内容

备注

必修

活动

1.诗歌搜集。可以根据本组学习主题,侧重搜集某一类的诗歌。

 

2.诗歌分类。将搜集到的资料按某种标准分类,并按类补充诗歌。

 

……

每个学习小组在制订计划时都必须包含进去。

选修

活动

1.诗句配画。为一些经典诗句配上合适的图画。

 

2.诗文改写。将古诗词改写成现代散文、小说等形式的文章。

 

……

各小组可从中选择一项或多项,编入本组活动计划。

创意活动

各组根据组员的特长及自己组的条件,设计创意活动。

各小组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设置。

 

 

表格中的必修活动,是师生共同从教材中选择确定的,选修活动是对教材的补充,创意活动则是小组根据组员特长及自己的组的条件进行设计。这样的活动设计,既有保底活动,又有创造空间。

 

2)分组活动。

 

小组根据活动计划开展活动。

 

教师依据教材要求,落实教实目标;发挥引导、督导作用,使小组活动得以持续开展。如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教师可以做的工作:

 

引导学习阅读材料;

 

帮助学生了解诗歌分类知识;

 

指导学习写诗;

 

辅导开展诗歌朗诵会;

 

督导活动的持序开展;

 

……

 

综合性学习的活动主体是学生,要求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性,但并不意味着可以放任自流。在综合性学习中,教师是全局的把握者,就像是坐在一盘棋面前的下棋者,面对一颗颗棋子,心中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学生选择的活动主题、采用的活动方式是否能够促进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学生在活动过程是否能够学习搜集有效信息、正确处理信息,学生是否能够自始至终保持热情,都需要教师从旁观察、及时引导。

 

3)交流汇报。

 

每个组员的活动经历、活动成果需要向小组汇报,形成本组合作成果;小组活动内容、活动成果则需要在全班内交流。教师需要引导每个小组,在向全班汇报前做好准备工作,包括汇报方式、参加形式。

 

如,轻叩诗歌的大门,学生的汇报方式可以参加班级诗歌朗诵会、展示诗集、参加诗歌知识竞赛。

 

教师可以做的工作:

 

引导学生学习诗歌朗诵技巧;

 

帮助学生设计诗歌朗诵会评分标准;

 

辅导学生设计诗歌知识竞赛题

 

……

 

交流汇报时要注意,每个小组汇报的都是本组的整体活动成果,而不是某个优秀学生的活动成果。另外,不论采取哪种形式,都要让全体学生参加,做到人人都能发挥作用,不能让汇报成为少数优秀学生的展示台。

 

4)总结评价。

 

综合性学习的评价主要围绕三个层面展开:一是语文知识、能力层面,二是活动过程、方法层面,三是参与程度和与人合作的态度层面。要根据每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性质、目标与内容,采用不同的方式与方法,尽量避免面面俱到,评价繁琐。另外,对不同学段的学生,要求要适当。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设计总结评价表,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

 

如,轻叩诗歌的大门,在活动中,学生接触了不同的诗歌形式,了解了诗歌分类知识等,可以引导学生总结自己这方面的收获。另外,本单元要求写一份活动总结,教师可以从内容到形式,教给写总结的方法,引导学生对个人或小组活动作出总结,这也是自评与互评的评价方式之一。

 

综合性学习可以体现在语文学习的方方面面。活动性、自主性、探究性、开放性是综合性学习的特征,一定意义上说,也是语文学习的特征。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都应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通过活动习得知识,充分发挥自主性,在探究的过程中形成能力,提升创造力,怡养品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