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心理咨询的角度看家庭教育的缺失及对策

 昵称s3JU8 2013-06-13

从心理咨询的角度看家庭教育的缺失及对策

来源:南化四小 发布时间:2011-04-11 查看次数:673

从心理咨询的角度看家庭教育的缺失及对策

 

一、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孩子的心理问题折射出了当前家庭教育的诸多缺失,从心理辅导的实际情况分析,目前家庭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错误的家教理念

  我们要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可能相当多的家长的回答是:“希望孩子学习好,上名牌大学,将来在社会竞争中出人头地。” 过于功利化的教育理念,往往导致的是家长只看重孩子学业的成功,不关注孩子的整体发展,不顾及孩子的兴趣、特长、智力水平、身体素质等,不从实际出发,对孩子期望过高,用单一的标准衡量和塑造孩子。于是许多家长为了孩子 “有出息”,弄得孩子总有做不完的作业,解不完的题;把孩子送往“星期日学校”“假期辅导班”;不停给孩子买复习资料,请家庭教师,让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兴趣小组……这样做的结果是,有些孩子压根不理解父母的付出,把学习当成要挟家长的武器;有些孩子丧失了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对学习无比厌恶,为逃避学习,翘课、离家出走、沉溺于网络游戏;有些孩子因为学习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压力,身心崩溃……一些孩子出现的理想失落、道德失范、心理失衡等问题无不与此密切相关。

  2.有害的家教方式

  教育孩子需要正确的态度、科学的方法。而家长不当的教育态度、教养方式会造就孩子心理和行为上的问题。有害的教养方式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

  (1)溺爱型。父母对孩子过分溺爱,子女多表现为依赖、自私、任性、骄傲、好吃懒做、胆小怯懦、缺乏独立精神和责任心,没有耐力、情绪不稳等。

  (2)专制型。父母对孩子过分严厉、粗暴,动不动就打骂孩子,很少正面肯定和鼓励孩子,孩子感受不到家庭温暖,容易养成抑郁、胆怯、退缩、逃避或反抗、执拗的性格,缺乏自信心、自尊心,有的甚至会变得冷酷、残忍。

  (3)保护型。父母对孩子过分照顾、保护,不放手让孩子自己做事、活动,子女的性格多半消极、依赖、怯懦、没有责任感,缺乏忍耐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有的孩子遇事优柔寡断,不适应集体生活。

  (4)放任型。父母对孩子冷淡、置之不理,子女多愿寻求他人的爱护,力图引起别人对自己的注意。因而有的孩子喜欢惹是生非,有的好攻击挖苦别人,有的却表现为性格淡漠、与世无争。

  (5)忽视型。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忽冷忽热、反复无常,使人捉摸不定,子女多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多疑多虑、缺乏判断力,甚至轻生厌世。

  (6)分歧型。父母对孩子的管教常常意见分歧,各搞一套,会使子女无所适从,因而形成易生气、警惕性高、两面讨好、投机取巧、好说谎等特征。

  (7)唠叨型。家长总是事无巨细反复唠叨,反复叮嘱,反复说一套大道理,家长没张口,孩子就知道要说什么。时间长了,孩子就对家长的教育实行“屏蔽”,或随便敷衍或躲避谈话。

  (8)达标奖励型。规定孩子考试的平均成绩必须达到多少分,名次进入前几名,上哪个重点中学,考哪所名牌大学。达到标准给物质奖励。把学习简单地同物质奖励联系起来,不注意引导孩子认识学习对自身的意义,不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时间一长,孩子对奖励麻木了,也就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

  3.失范的家长行为

  家长自身行为的失范,往往是孩子病态人格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如有的家长要求孩子勤奋学习,自己却不工作、不学习、生活懒散;有的家长希望孩子坚强,自己面对困难的时候却很消极;有的家长要求孩子改正错误,自己却死活不认错;有的家长希望孩子信守诺言,自己却经常说话不算数;有的家长要求孩子做事要持之以恒,一丝不苟,可是自己做事情常常虎头蛇尾,马马虎虎;有的家长希望孩子心平气和,自己却经常暴跳如雷;有的家长希望孩子举止文雅,自己却粗鲁低俗……

  4.不良的家庭氛围

  不良的家庭氛围主要有以下几类:

  (1)矛盾的家庭。主要指家庭成员长期感情不和,冲突不断。家庭成员经常当着孩子面相互争吵、讥讽,甚至大打出手,让孩子无所适从,内心焦虑、恐惧。

  (2)烦躁的家庭。是指家庭成员性格急躁,没有耐性和宽容,动不动就跟火山喷发一样。这种家庭里缺乏良好的沟通氛围,缺乏理智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过多非理性的情绪化发泄会使孩子变得要么脾气暴躁、喜怒无常,要么懦弱胆怯。

  (3)消极的家庭。是指家庭成员对待生活、学习的态度是消极的,得过且过,缺乏积极进取的精神。在这样的家庭里,孩子缺乏生活热情,对什么都无所谓,缺乏进取心。

  (4)冷漠的家庭。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很冷淡,互不关心,各自为政。这种家庭表面看起来平静、理性,但缺乏家庭必要的温情,孩子感受不到家长的精神支持,内心像处于荒岛般无助。

  

  二、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

     1.家长要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提高家教能力

  (1)家长要转变教育理念。家长首先要改变不合理的教育理念,转变对成功的理解。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通向成功的道路有许多条,在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人们取得成功所需要的才能和智慧是不一样的。几乎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擅长的一种或几种才能。要引导孩子向适合的方向努力,帮助孩子获得属于自己的成功。

  (2)家长要改变不合理的教养态度,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养方式。家长要爱孩子,但不能盲目地、失去理性地爱,要从内心深处真正尊重孩子,以民主的态度对待孩子,要对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但不能束缚孩子的个性发展。做到爱而有度,严而有格。

  新时代的家长要成为学习型的家长,要学习科学的育儿经验,了解不同年龄段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了解当前社会形态下孩子的思想和心理实际状况,因材施教,采取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养方式。家长首先要学会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肯定孩子的积极想法,试着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问题;其次,家长要注意亲子沟通的艺术,关注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创造适宜的谈话契机,与孩子平等对话;最后,注意教育策略的灵活应用,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实际特点,综合应用多种家庭教育的方法,如说服教育法、行为训练法、家规契约法、激励评价法、实际锻炼法、环境熏陶法、心理暗示法等。

  (3)家长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美国一位心理学家曾对4000名儿童作了调查,结果表明,生活在常有笑声的家庭中的孩子,智商都比父母不和的孩子要高。良好的家庭气氛有利于孩子获得安全感,有利于孩子形成热情、活泼、乐观、善良等个性特点,有利于孩子培养独立性、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有利于孩子的情绪调节与情绪成熟,有利于孩子社会交往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也有利于亲子之间的沟通和父母教育影响力的发挥。因此家长要致力于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亲相爱、相互扶持、勇于承担责任;要给孩子自由活动的时间、空间;要创造宽松的精神环境,减轻孩子的精神负担,让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安全。

 

  2.社会要广泛关注家庭教育,给家长提供有力的指导和支持

  法国作家福楼拜说:“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操纵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父母手里。”这指明今日的父母教育子女,实际上就是在缔造祖国的未来。的确,家庭教育决定着孩子的人生,决定着家庭的未来,更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所以整个社会要重视家庭教育,通过多种渠道给家长提供切实的帮助,增强他们构建和谐家庭、正确教养子女的能力。

  (1)争取出台地方性法规。规定未成年人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每年接受培训的课时量并配套相应的保障措施。政府对父母成长工程给予经费和政策上的支持。

  (2)组织专家研究并设计有利于父母成长、优化家庭教育环境的课程。课程内容可以涉及:和谐家庭建设与婚姻管理;生育前的身心准备知识;父母的心理成长;优良家庭氛围建设;各年龄段孩子的教养知识;亲子沟通技能训练等多个方面。

  (3)建立父母成长培训三级网络。第一级,社区的培训和宣传活动;第二级,加强区域性(地市、县)家长(或父母)研究与培训机构的辐射、推广作用;第三级,成立省级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发挥研究、引领、督导的作用。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孩子的第一个成长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关系到孩子未来的幸福与成功。家长要高度重视自己的影响力,转变家教观念,学习科学的教子方法,真正掌握家教的艺术,全面提高自身的家教水平和家教素养,努力成为孩子健康成长最有力的后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