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锯小也有沫” 光阴似剑,转眼之时又快到父亲节了,网上父亲节的广告使我又想起了我的父亲,想起了他在我小时候,一次对我和大兄弟的特有教诲。 尽管现在我已是爷爷辈了,但是,我也和其他人一样,曾经是在父爱、母爱、家庭亲情之爱的呵护下成长起来的,尽管我的父亲已仙逝17年了,可他的影子和和蔼可亲的教诲却常在我的脑海中萦绕。 由于我年纪已过古稀,父亲的生日实在是想不起来了,只记得他生于1916年,但幸亏还记得他的忌日,他于1996年4月8日 仙逝。 他的一生没有给别人带来什么麻烦,却给家人和认识他的人留下了难忘的记忆。即使在病重时,只住了一天医院就平静地溘然驾鹤西去,真是来的自然,去的也自然,家人和许多认识他的人,也都觉得他生命最后的过程,是他自己安排得有序,走的也坦然,毫无什么遗憾和悔意。 记得我小的时候,正值战乱时期刚过,新中国刚刚建立。我们家和许多人家一样,都是处在极度的贫困之中。 我家中上有老下有小,尽管我的父亲是位谙熟钳工技艺的工匠,可生活也只能是满足粗茶淡饭而已。人们常说屋漏偏逢天下雨,如果,一旦遇到家有病人就会捉襟见肘,所以借债度日也就是难免的了,这种恐怖还真的困扰了家里许多年。 我在这种家庭里生活,自然也就养成了像奶奶、爸爸一样,像许多的家庭一样的节俭习惯。但是,因为我是老大,比较听话,学习又很好,就是身体不太好。所以,在奶奶、父母、亲戚的眼中被高看一眼,并且在许多时候会受到关照,这种关照常常使我的大兄弟、大妹妹都很羡慕。 由于战乱,我已过了上学的年龄才上学。不过,不知是年龄大些的关系,还是遗传因素的关系,我的学习成绩非常好,无论是在班级中或是学年中,考试成绩不是第一就是第二,而且也养成了酷爱读书的习惯。我在学校或是班级中,在家里或是亲戚的眼中都是个好孩子,时常不好意思地听别人夸赞,当然自己心里却是很美的。 当我小学六年级时,我就有了一些亲戚送的、或是在过年和什么日子得到一点点的小钱,我就去大马路新华社书店,或是老市场买一、二本处理的特价书看。但我很少买那种图文并茂小人书,也就是那种小开本的连环画。我买书、藏书、读书,这也许是爸爸很高兴的事,他或许认为我是不乱花钱的,认为买我学习有用的东西是件很好的事。 日子一长我的书就多了起来,写字台的各个抽屉中都装满了书, 那年正好暑假的一天,我突发奇想,想自己动手做一个书架。如果我自己有个书架就会把这些书整齐地、按一定规律摆放起来,那样,看书就会很方便了,于是我就和我的二弟商量动手做一个简易的书架,他也很同意我的想法。虽然我们差了两岁,但我们都是在一个学校、一个年级读书的,有些想法都很相似,甚至有时竟然不约而同。 那个年头,长春的百姓家几乎都是用薪柴引火做饭或是取暖,有许多家里倒是有一些捡来的破烂木头作烧柴,其中有些是很好的松木板。于是,我在家里开始在小棚子里翻腾起来,寻找能使用的旧板材,同时又在同院的同学家要了几块旧板材、钉子什么的,开始动手照着我自己设计的书架草图,和我的大弟弟两个人动手,用家里的刀锯锯起木板来。 父亲听到小棚子里的杂乱的锯木声音,走出了居室的过道进了小木板棚子。也许是他在好奇心指使下,或许是他放心不下我们哥俩在小棚子里的折腾, 便走进棚子一看究竟。 父亲看到我们兄弟两个人,在棚子里笨拙地锯着木板。我见父亲进来就问父亲:“爸爸这木板怎么这么不好锯呢?锯了半天还没有锯断,好像这锯不怎么快了。” 父亲看我们累得直喘粗气,就说:“钳工家的锯怎么会不快呢?” 他接着说:“干木匠活也是一种手艺,不经过学徒是不会使锯的。拉锯也得学习啊,拉锯是有窍门的。要握住锯、看准线、刀锯要与木板垂直,一拉一送的拉,拉的时候用力,送的时候不必用劲,吃饭不是也得一口一口的吃吗?不要着急,古人说,锯小也有沫呀” “锯小也有沫。” 这句话,使我们眼前一亮,对呀,锯小也有沫,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干这种活不能着急,先要学会使用锯,。 父亲他小的时候没有读过多少书,特别是父亲在很小的时候爷爷就出走了,虽然他读过养正书院,但大少爷的脾气使他到处游荡,甚至,染上了好吃懒做、不务正业的习惯。(尽管爷爷后来浪子回头,那是后话) 据奶奶讲,爷爷在父亲很小的时候,就到处游荡去了,撇下奶奶和父亲、姑姑、叔叔过那种不饥不饱的穷日子。因此,父亲也就只好念了几年书,不得不辍学到南满铁路学徒去了。 可是,父亲的心计还是蛮够用的,也就是他很听话、很聪明,也很努力学习。正因为他努力学徒,直到成家时他竟然成了一位技艺挺高的钳工,解放后在市化工二厂厂子里,是数一数二的八级工匠,在上个世纪50年代曾先后获得市、省先进生产者,也就是现在的劳动模范,他的大照片被挂在胜利公园前的橱窗里,就是在厂子里、化工局都是赫赫有名的,他们厂子里的许多革新项目,都是他带领他的徒弟们一起设计、一起赶制出来的,甚至连他们厂子设备科的工程师也高看沙师傅一眼,许多工作全靠这些人呢。 锯小也有沫这句话并不是他的创新,而是他学来的,并终生记住了这句极富有哲理的话。他的性格不紧不慢,无论干什么活,都是手脑并用,从来不是只会动手,不加什么思考去盲动。在厂子干活不用说,那是从不含糊十分认真的,厂子的许多革新工作都离不开他。 在家中干一些家务活也是很动脑筋的,从不蛮干。比如,修自己骑的自行车,那更是不费什么力气,一辆自行车骑了十几年。劈柈子、打烟筒、拆炕、修理炉具、家具等都是手到擒来,他的手艺简直就是一个万能工,家里的家务活没有什么他不会的,甚至连打样裁衣服他也挺专业,这也得于于他在满铁工作后曾学过一段裁缝。 “锯小也有沫。”这句话对我的一生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自己的生活中,不管自己遇到什么困难,都会认真思考,坚持做下去。 我在55年读中学时,有幸被选进了学生会,并当上了学生会的生活部长。由于,在那次莫名其妙的“反右”斗争中,说出来真实的心里话,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被定性为思想反动,并不准升学。 其实,我的言论也没有什么错误,只不过是写了一点自己的思考,大讲工农生活差别大,不利于团结;海参崴原来是中国的领土,学习的目的是当个工程师,将来为大众造房子,让普通的人都有房子住等。 他们批评我大讲工农生活差别大是破坏工农联盟;说海参崴原是中国领土是破坏中苏友好。说想当工程师是白专道路等。于是,这些话就变成了反动言论遭到了批判,并且,一毕业就到派出所报道,被分配到到清洁队扫马路接受改造去了。 因为这件事,父亲也批评了我,说:祸从口出啊。也鼓励了我,他说:锯小也有沫。无论你干什么,只有坚持干好,以后总是有出路的。 果不然,不到半年,我就被大跃进的浪潮掀到了街道文化馆,在群众监督下从事群众文化工作,在此时也参加修新立城水库、大炼钢铁中的宣传工作。接着我又在巩固、调整、提高的方针下被抛向学校,在学校中任职教师、大队辅导员、教导主任、副校长直到退休。 父亲在几十年的生活中并不善言谈,但感情丰富、富有幽默感,他会坚持他的信仰、坚持他的为人准则,坚持一点一点的走向目标,闷头干着自己经过头脑思考后的工作,坚持他信奉的锯小也有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