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望小九华寺记

 苏迷 2013-06-14

平望小九华寺记

我楚狂人

2008年,我退休的那一年,有朋友告诉我吴江平望有小九华寺,可以供奉先人功德牌。我有意供奉先父母的灵位于此,于是决意一探。

那时家里尚没有汽车,吴江的“城市彩虹”公交也还没有开通,去平望是到汽车南站乘班车,票价12元,到破旧的平望汽车站。出平望汽车站,门口就是一个三岔路口,往西到震泽,往南到盛泽,往北就是我们从苏州的来路。吴江七大镇之一的平望自古就是吴江的水路交通枢纽。但是,平望给我的第一印象并不好,既脏且乱,空气质量也不好。平望的市容在吴江诸大镇中是差的。

三岔路口往南不远处有一座桥,不过桥,桥边沿水边有马路向东,这就是去小九华寺的道路,路口有硕大指示牌,不会走错。

沿着水边汽车道前行,折过两个弯,就见到一片不小的水面,这就是吴江诗人屡屡称道的莺脰湖。莺脰湖成名极早,相传是越大夫范蠡所游的五湖之一,据说以其形似莺的“脰”,即脖子而得名。“莺脰”是怎样的形态?文人雅士的心思搞不清。莺脰湖中有一个小岛,名平波台,据说是明天启六年(1626)道人周妙圆在此筑有平台。旧时拜佛烧香的船只凡途经莺脰湖者多要上此台来进香。因此“平湖秋月”、“莺湖夜月”之美名不胫而走。吴江明清以来诗人辈出,无不有诗描摹莺脰湖的美景和文人雅集之胜。但是如今的莺脰湖水有点浑浊,湖中围网纵横,有点乱。可惜了这历史文化名湖。

小九华寺就在莺脰湖畔,面南而建。在莺脰湖水滨,建有一平台,上有高大的观音汉白玉石像,像前是功德牌坊,像后是莺脰湖潋滟波光,此处景色绝佳。

小九华寺,又名九华禅院,顾名思义就应该是地藏王菩萨的道场,据说就是安徽九华山的下院。但是这里并非开始就是佛寺,这里原是东岳庙,也就是道教的宗教场所。据资料说,小九华寺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85年),里人吴国忠偕僧通运募建后殿,奉祀幽冥教主,也就是地藏王菩萨,故俗称地藏殿,并铸炉于庭中。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吴国忠子吴昌运偕僧朗涵募建大士殿。清乾隆四年(1738年)增建关帝殿、刘公祠。乾隆五年(1740年)监院僧蕴山建山门、客堂、斋堂、厨房等。乾隆十年寺院被毁。清光绪四年(1878年)游方僧永缘、莲堂重建山门五间,光绪八年(1882年)僧莲觉莲常建东客堂三间。光绪九年(1883年)建西客三间。光绪十年(1884年)筑东围墙,建方丈室三间,光绪十一年(1885年)建观音殿五间。也就是说,到清光绪年间小九华寺形成了较大规模。史料载,当年小九华寺香火鼎盛,每年农历七月一日至十月一日,远近香客毕集,游人纷至沓来。一时文人墨客游踪不绝,留下甚多吟咏绝句及书画墨宝。平望小九华寺记1

小九华寺真正兴盛归功于民国间宗教领袖、名僧太虚和尚。释太虚 ( 1890年1月8-1947年3月17,即清代光绪十五年十二月十八日至民国三十六年三月十七日三月十七日),法名唯心,字太虚,号昧庵,俗姓吕,乳名淦森,学名沛林,原籍浙江崇德(今浙江桐乡),生于浙江海宁。公元一九四七年三月十七日在上海玉佛寺示寂,近现代著名高僧。

太虚和尚是一代奇才怪才苏曼殊的学生,16岁在小九华寺出家,开始了他的佛教徒生涯。至今寺中还有太虚和尚手植的桂花树,年年飘香。太虚和尚21岁到金陵刻经处祗洹精舍学习、研读佛经。在谭嗣同以及中国同盟会会员栖云法师、华山法师等人的民主革命思想影响下,他认识到在中国的政治革命之后,中国的佛教也必须进行革命,决心改革佛教,以佛教救国救天下。他先后曾任世界佛学苑苑长、中国佛教学会会长、中国佛教整理委员会主任。太虚和尚是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的革新者,使中国乃至世界佛教起到历史性转折,重新迈上坦途的了不起的人物

太虚和尚结交天下名流,民国七年(1918)从日本回国后,在上海与陈元白、章太炎、王一亭诸名士创设“觉社”,主编《觉社丛书》。翌年改《觉社丛书》为《海潮音》月刊。月刊持办30多年,从未中辍,成为中国持办时间最长,普及影响最广的佛教刊物。先后主持了各地多座名刹,并且到日本、新加坡等国弘法,遍游欧美诸国。太虚和尚一贯爱国,因其积极参加抗日救国活动,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元旦,国民政府授予他宗教领袖胜利勋章。

民国三十六年(1947317日,太虚于上海玉佛寺圆寂,荼毗后得舍利子300余颗。厦门分得舍利多颗,三十七年由其皈依弟子蔡吉堂、许宣平、虞愚等为建舍利塔于虎园路半山堂。1984年迁建于南普陀寺后五老峰山顶太虚台上。太虚台前亭后塔,亭中立一石碑,高约2米,上镌当代画家丰子恺为太虚大师造像。造像法相庄严安详,神态栩栩如生。像下有书法大家虞愚题铭,铭志大师住世大德。

今天小九华寺得以重修,还是借重了太虚和尚的遗爱。1949年寺院改为平望粮管所,1970年改建面粉厂,原先庙宇建筑改作它用,面目全非。寺中旧日遗物仅存一棵太虚和尚手植的桂花树、一棵百年以上黄杨树和一口古井地藏泉。

1997年,为继承和发扬太虚大师的宗教改革精神,落实宗教政策,经吴江市人民政府批准,同意恢复平望小九华寺。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赴初先生闻讯,欣然亲笔题匾小九华寺。现在小九华寺占地40亩,南北座向,第一期工程竣工的建筑有:山门(天王殿)、钟楼、鼓楼、大雄宝殿、观音殿、地藏殿、三圣殿等;第二期工程,藏经楼、地藏阁、念佛堂、功德堂等建筑以及太虚法师纪念堂等已经初步建成,正在筹建千佛宝塔。

 

平望小九华寺记2

平望小九华寺记2 

第一次进小九华寺,给我的印象极好,整个就是一个洁净的清凉世界,真正是洁无纤尘。而且法事活动正式而庄重,完全是名刹风范。当时已经建成的是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地藏殿。进山门、天王殿,就是一个中心庭院,正面是大雄宝殿,东面是观音殿,西侧是地藏殿。大雄宝殿飞檐翘角,有赵朴初书题的大雄宝殿匾额,字迹神完气足,大家手笔。大雄宝殿露台前,庭院正中,是地藏王菩萨的高大立像,手持锡杖,面容慈悲。这表明了这里是地藏王的道场。地藏王是中国式佛教中的四大菩萨之一,与观世音、文殊、普贤菩萨并称。地藏王是唐代时的高丽王子,俗家姓金,弃富贵不就而在安徽九华山出家,发宏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因此称为幽冥之主。据说安徽九华山还有地藏王菩萨的肉身像。现在寺中大殿后有古井一口,据说就是地藏王显圣之圣迹。井口为六边形,井深10余米。明万历年间,小九华寺大规模扩建,并兴建地藏阁。地藏王菩萨在空中显灵,用杖杵地,突涌泉水,其水甘甜,被后人称为地藏泉井。在井的东边,有一棵树高丈余,茎如碗口,枝叶茂盛的桂花树,这就是当年太虚大师到小九华寺出家时亲手栽下的。

于是我们兄妹决意在此寺供养先父母灵位,在地藏殿觅得一位,香火资600元。不想今年已经涨到8000元一位了,叫人咋舌。

大殿东侧长廊有吴江名人和佛教名僧题咏莺脰湖和小九华寺的诗碑,先是石绿字迹,甚雅;现改成金字,不免富贵俗气。西侧长廊石刻地藏经。寺中处处有普及佛教知识的招贴字画,还是太虚和尚的传统。

此后五年,每年都要去小九华寺好几次,也是看望父母的意思。次次发现小九华寺在长大。先是寺院东首建起了财神殿,招来更多香火,这也是顺应潮流之举。后来又有祖师殿、藏经阁、香堂建成。后来在大殿之后兴建地藏阁,崇楼高阁,极尽宏丽,现在基本土建结束,只等请进佛像并开光了。此后还将有千佛塔建造的计划已经启动,这样大约算是全寺建成了。

寺中义工很多,多有各地赶来的义工。寺中的保洁工作,接待工作大多由义工担任。来寺捐奉香资的信徒也很多。看来太虚和尚的余荫不薄。

现在,小九华寺已经是平望的著名寺院,也是江浙间的名刹了。如此也可告慰太虚僧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