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柴胡汤临床治验案例7则

 共同成长888 2013-06-15

大柴胡汤临床治验案例7则

大柴胡汤,主治少阳邪热未解,阳明里热炽盛,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能食,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心下满痛,大便秘结,舌苔黄。现介绍治验病例如下。

1、急性胆囊炎

李某,女,45岁。1998年8月2日初诊,右胁部剧痛伴呕吐2天。往来寒热,体温38~39℃,恶心欲呕,口干口苦,纳差,小便短黄,大便干结,五六日一行。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有力。B超诊断为急性胆囊炎,给予抗感染、解痉等西药治疗,一天后无缓解,邀请中医科会诊。当时上症悉在,辨证为热郁少阳,胃失通降,治宜和解少阳,清热通腑,处方:

大柴胡汤,加川楝子10g,玄胡15g,虎杖15g,蒲公英15g,郁金10g,赤芍12g。水煎服。

服上药1剂后排出干结大便,右腹部及胁肋部疼痛缓解,纳食转佳,恶心止,发热渐退,仍感口干舌燥,舌红苔薄黄微腻,脉弦滑,乃湿热未尽之象,继上方加金钱草15g、茵陈10g,服3剂后症状完全消失,复查血常规及B超正常,出院。

2、急性胰腺炎

黄某,女,35岁。患者一天前因饮酒后骤发上腹部绞痛,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发热恶寒,病情逐渐加重而住院。西医诊断为急性胰腺炎,予抗感染、解痉止痛等治疗,无明显缓解。患者家属要求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科会诊。症见上腹部满痛拒按,发热汗出,恶心欲呕,口干口苦,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辨证为郁热食积结于心下,少阳枢机不利,升降失司,阳明闭阻不通。治以清肝利胆,泻热通腑。处方:

大柴胡汤,加川楝子10g,玄胡15g,虎杖15g,蒲公英15g,郁金10g,赤芍12g。

服上方2剂,发热退,腹痛明显减轻,排出黄色软便2次,仍时有恶心,苔薄黄腻,脉滑数,故于上方加山楂30g。3剂后,矢气多,腑气畅,日稀便4~5次,腹痛基本消失,舌质转淡红,苔薄白微黄,脉弦滑,纳食―般,于前方去大黄,加生谷芽、生麦芽各30g,以开胃消食。又服5剂,诸症悉除,纳食及二便正常,舌苔薄白,脉弦缓,复查血常规、尿淀粉酶在正常范围。

按:大柴胡汤外解少阳邪热,内泻阳明热结,通达表里,内攻外攘。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属中医学“胁痛”、“黄疸”、“腹痛”等范畴。主要与肝郁气滞、饮食不节以及外感湿热或虫积有关。其基本病机为湿热蕴结、气机阻滞、瘀血内结。针对湿热、气滞、瘀阻等病机贯穿疾病始终,确立大柴胡汤化裁为基本方。方中黄芩、蒲公英、虎杖清肝胆湿热;柴胡、郁金疏肝利胆;大黄、枳实泻热结;虎杖、赤芍活血通络、化瘀止痛;法半夏虽辛温,但与苦寒之黄芩、大黄配伍,辛开苦降,开痞散结,有助清化湿热,且可降逆止呕;白芍、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以防苦寒太过而伤正。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柴胡、黄芩、大黄、蒲公英具有广谱抗菌消炎作用,尤其蒲公英有较强抑菌解毒作用;大黄不仅抗菌谱广,副作用小,而且能增加胆汁及胰液分泌,又能松弛奥迪氏括约肌,促进胰液排泄;白芍、枳实对急性炎症有抑制作用。诸药合用可抗菌、抑制胆囊及胰腺急性炎症,有利于疾病的恢复。急性胆囊炎和急性胰腺炎的辨病治疗,清化湿热宜早不宜迟,清化不及时或病程迁延不愈,可致热毒内炽,扰乱心神,出现烦躁谵语,甚至厥脱等危重证候。

3、阻塞性黄疸

周某,女,48岁,1999年8月20日初诊。诊见腹痛胀满,身目俱黄,黄色鲜明,痛时连及两胁,兼有寒热往来,恶心微呕,小便黄赤,大便数日未行,已历3天。B超示:胆管结石伴扩张,建议手术治疗。因患者二年前患胆石症、胆囊炎在该院已手术治疗,此次拒绝再次手术,要求中药治疗。辨证为黄疸(阳黄)。治宜清热利胆、内泻热结。处方:

大柴胡汤,加川楝子10g,玄胡15g,虎杖15g,蒲公英15g,郁金10g,赤芍12g。水煎服。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服药2剂后腹痛胀满大减,身目俱黄渐退,恶心呕吐、往来寒热等症状减而未尽,大便已行,小便色黄。上方继服3剂,腹痛胀满已除,身目俱黄退净,食欲增加,小便色转清,大便日行2次。原方继服1周,以巩固疗效,随防2年,未见复发。

按:胆管结石阻塞引起的全身黄染属黄疸。由于砂石阻滞而致胆汁外溢,湿热内蕴,热为阳邪,故黄色鲜明;邪在少阳,气机不利,则腹部痛满、恶心呕吐;阳明热盛则大便秘结;湿热下注,热耗津液则小便黄赤;苔黄腻质红、脉弦数均为湿热内盛之象。治宜清热利胆,内泻热结,用大柴胡汤主治少阳阳明合病,药证相合,每获良效。

4、尿路结石

患者,男性,25岁,农民。诉右侧腰腹部剧痛一天。一天前在上班时突然右腰腹部剧烈疼痛,伴右胁肋疼痛,并放射至右大腿内侧,步行受限,小便涩滞刺痛,尿中带血,少腹胀痛,微热口渴,恶心欲呕,遂到我院。B超提示:右输尿管中下段结石。舌暗红苔白微黄,脉细涩。诊为湿热并重兼气滞。处方:

大柴胡汤,加金钱草30g,海金砂10g,鸡内金10g,郁金10g,赤芍12g。

服药1剂,诸症见轻。再服3剂时,自觉有石随尿排出。B超复查,只发现结石一枚。后又续服1周,又排出一枚绿豆大小结石,诸症全消。随访一年,未见复发。

按:石淋证属中医学中的五淋之一。中医认为,石淋的产生系肾虚膀胱气化失调,湿热蕴结下焦,尿液煎熬形成砂石所致。由于肾阴亏损,膀胱热盛,尿液为热所灼,结成有形之块,形如粟状,梗阻于中,以至热郁气滞,小便涩而难出,或排尿中断,或小便刺痛,或少腹拘急,痛引脐中,或腰腹绞痛,尿中带血等。该患者湿热并重兼气滞,遵仲景所云: “有柴胡证,但见一症便是,不必悉具”故选用大柴胡汤加金钱草、海金砂、郁金等清其里热,疏肝理气,化瘀排石,通则不痛。

5、胰腺炎

刘某,男,54岁,2007年11月20日就诊。主诉:患者有十几年饮酒史,饮酒量颇大,但自1996年起戒酒至今。9月发生胰腺炎,9月26日CT检查,诊为脾脏增大,腹膜炎症。经西医治疗后,病情好转,10月24日复查CT,诊为肿块型胰腺炎。顷诊:大便干燥,每日1次,中脘时觉痞满,按之略痛,余无不适,舌质嫩红,苔薄白腻,脉细弦,肝功能正常。中医辨证为里实内结,治以泻热散结,大柴胡汤合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减:

柴胡12克,白芍15克,黄芩15克,半夏12克,枳实12克,生大黄10克(后下),大枣10枚,蒲公英60克,败酱草30克,薏苡仁30克,7剂。

11月27日二诊:大便仍干燥。经了解,患者未按嘱将大黄后下。原方中生大黄增量至15克,再加白术15克,茯苓15克,党参15克,黄芪15克。7剂,嘱其大黄后下,煮1~2分钟即可。

12月4日三诊:大便每日1~2次,心下无痞满,按之亦不痛。上方生大黄又减为10克,加丹皮10克,桃仁10克,14剂。

12月27日复查CT结果:慢性胰腺炎、胰头局限炎症治疗后较10月24日明显好转,胰头肿块明显缩小。

按:胰腺炎多表现为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与大柴胡汤证相似。本例胰腺炎急性期已过,症状较少,大便干燥,脘痞按之略痛,符合“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金匮要略》)”。考虑到胰头增大,胰周渗出,复予薏苡附子败酱散去附子主之,再加大剂量蒲公英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二诊加入四君子汤扶正,三诊掺入大黄牡丹汤意以加强散瘀宣通壅滞的作用。如此治疗1月未满,复查CT示胰头肿块明显缩小,局部炎症象明显减轻。

6、胆结石、胆囊炎

严男,54岁,2007年10月23日就诊。主诉:2007年8月11日,患者因突发尿黄,目黄,右中腹疼痛,于外院就诊。实验室检查为胆结石胆囊炎,遂行取石。现中脘偏右疼痛,热敷后可减轻症状,乏力,无黄疸,舌质淡红,苔薄,脉细弦。辨证为胆腑郁滞,治以利胆通腑,大柴胡汤加减:

柴胡12克,白芍30克,黄芩15克,半夏12克,枳实12克,生大黄5克(后下),甘草10克,虎杖30克,金钱草30克,肉桂10克,7剂。

10月30日二诊:中脘疼痛几止,仅发生隐痛1~2次,大便每日2次,上方去肉桂,14剂。

11月13日三诊:中脘疼痛症状消失,大便每日2次,成形。

按:《金匮要略》指出:“诸黄,腹痛而呕者,宜柴胡汤。”方中重用白芍加甘草构成白芍甘草汤,缓急止痛。黄疸虽退,余邪未清,配合虎杖、金钱草清利胆道湿热余邪。患者热敷后痛可减轻,似寒热错杂其内,予肉桂散寒止痛。诸药调和,便通痛止。

7、胆囊切除术后

潘女,42岁,2007年9月11日就诊。主诉:1999年因肝内胆管结石疼痛而手术,此后每年刀疤处及后背部疼痛发作3~4次,但无发热。现诊:右上腹(主要在刀疤处周围)疼痛,牵涉右侧肩背部疼痛,大便数日一行,经常以眉棱处为主头痛而晕,目前正头痛,舌淡红,苔黄腻,脉细弦。辨证为气滞血瘀,湿热内蕴。治以疏肝清胆,通腑活血,大柴胡汤加减:

柴胡12克,白芍15克,黄芩15克,半夏12克,枳实15克,生大黄10克(后下),大枣10枚,金钱草60克,羌活9克,防风9克,甘草10克,黄芪30克,7剂。

9月21日二诊:服药后头痛立止,1周无再痛;刀疤处及肩背疼痛减半,大便日通。因症状明显缓解,患者自行停药。近2日胃痛,舌脉同前。上方去黄芪,加厚朴12克,川芎15克,香附15克,煅瓦楞30克,14剂。药后诸痛止。

按:本例胆囊虽除,少阳经犹在,术后导致少阳经经气郁滞,故右上腹疼痛牵涉右侧肩背部疼痛。便秘为阳明里实,更因患者常眉棱处疼痛,此处亦乃阳明经所循部位。少阳阳明合病,用大柴胡汤治疗甚属切当,加金钱草清少阳郁热,加羌活、防风、甘草治阳明经眉棱骨头痛。由于紧紧抓住少阳阳明合病组方,所以取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