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战秘史:第一次世界大战谢幕之后的开场白

 昵称865028 2013-06-16

虽然难以确切定义191811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之后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但是可以肯定停战没有给世界带来真正和平。

  19191月,世界局势有了新发展,大战的胜利者们聚集在巴黎对世界进行重组。有数十个国家被邀请来巴黎参加会议,但是真正的决策权只掌握在少数国家手中,这点从会议开始的时候就表现得很清楚。首先,会议的进程由10人委员会主导,这10人是来自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美国的政府领导或外交官。后来,即使这个10人小团体也显得太大,不能保守秘密,10人中的外交官被排除在外。日本只对亚洲和太平洋感兴趣。意大利由于不满没有获得自己想要的土地而愤恨地离开。所以,会议后来实际上只由三个人主导:乔治·克里孟梭(法国总理)、劳埃德·乔治(英国首相)、伍德罗·威尔逊(美国总统)。

  参加巴黎和会的诸强国暗藏着自己的意图。大战结束,英国已经实现自己的主要目标:比利时,得救了;德国海军的威胁,消除了;在中东,英军取得惊人的战果;俄国垮台,英国摆脱了一个老竞争对手。劳埃德·乔治领导的联合政府在十二月份举行的大选中获得相当令人满意的胜利,他此时的目标不过是:保护大英帝国的战利品;在欧洲大陆恢复某种力量均势;满足公众惩罚德国的要求。四年的艰辛战争生活和白热化的反德宣传使英国公众渴望报复德国,但是公众的这种态度又必须与英国另一方面的需要相平衡,德国不仅在未来可以成为抵御共产主义俄国的缓冲器,也能成为英国的未来商业伙伴。

  克里孟梭有截然不同的想法。虽然德国被打败,但是仍然比法国大,有更多的人口,而且法国还失去俄国这个具有平衡能力的盟友。克里孟梭希望要么分裂德国,要么永久地摧毁德国的国力,使德国不再是一个威胁。克里孟梭的这个愿望其实也是整个法国的愿望。

  威尔逊则是另一个极端。他幻想自己是一个不偏不倚的仲裁人,没有旧大陆人常有的世俗偏见和种种私欲。他来到巴黎不仅渴望终止大战,而且渴望建立国际联盟去终止所有的战争,通过实现十四点(他自己后来也逐渐失去兴趣)使整个世界变成以一个安全的民主世界。 但是,他与盟国秘密地重新勾画世界版图,这明显与他十四点的第一条要求公开缔结和平条约、公开达成协议不符。他提倡各民族有自决权,这个说教使他陷入与现实更深的对立之中,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都在匆忙地吞并各自周边的领土而毫无顾忌当地民众的意愿。美国籍的爱尔兰人对威尔逊拒绝支持爱尔兰脱离英国感到极度愤慨。其它一些民族也有被出卖的感受。

  最终,威尔逊为了保持对克里孟梭、劳埃德·乔治某种程度上的影响力,放弃推动自己的十四点。他变得与克里孟梭一样对德国充满了报复心理,并指责那些质疑他国际联盟理念的美国人是在讨好德国。

  ……

  后来,这些龌龊小事都变成未来几代人的祸根。然而,它们又都是另一个大问题下的小问题,这个大问题就是德国。克里孟梭建议分裂德国,在巴伐利亚和莱茵河地区出现分裂分子活动迹象,但是,劳埃德·乔治不愿支持。克里孟梭又建议把莱茵河地区变成一个独立的小型国家,这个国家实际上则是法国的傀儡。这个建议也没有获得支持。就在这些争论进行的同时,盟国对德国的海上禁运还在继续着,饥饿和疾病继续折磨德国人,导致大量完全没有必要的死亡,也许死亡人数高达25万人,许多死者仅是孩子。未来的美国总统赫伯特·胡佛,此时负责欧洲救济计划,恳求允许他把食品运往德国,但被拒绝了,甚至威尔逊也拒绝了的胡佛。那些没有死去的德国人的内心留下深深的仇恨,他们的仇恨并非毫无道理。

  ……

  有些大战中的伟大人物的寿命实在是太长了。1922年,劳埃德·乔治失去首相的职位,原因是保守党不再与他合作,保守党想自己独立地掌握了政权。他的自由党从此枯萎,而工党成为英国最重要的反对党。他呆在英国议会中足有20年之久,成为一个没有影响力基础的边缘人物,处境令人感到悲哀。他后来再没有做官。

  埃里希·鲁登道夫被流放到瑞典。流放结束回国后,他与德国政治中最黑暗的势力结合在一起。他参与了1920年、1923年推翻魏玛共和国的行动(第二次有阿道夫·希特勒有关联)。他在1925年竞选总统失败。他与妻子玛格丽特离婚。他的第二个妻子在一次邪教礼拜仪式中鼓励他消灭德国的基督徒、犹太人、共济会会员,换言之,包括几乎全部德国人口都要被消灭。此时的鲁登道夫,不仅脱离了任何进步的东西,甚至于还脱离了纳粹和容克军官。在他1937年死去的前几个月,理智似乎又回来了,他警告纳粹独裁的危险,但没有人听从他的意见。

  亨利-菲利浦·贝当的故事更令人感到忧郁。他在大战开始时的军阶仅是一个上校,已经接近退休年龄。但是,到大战结束的时候,他被授予法国陆军大元帅称号,是法军的总司令。1918年的他已经60多岁,但尊贵的地位却一个接着一个来找他。不幸的是,1940年,贝当84岁,德国侵入法国,德国人让他组建一个政府。后来,德军占领了三分之二的法国国土,贝当提出停战。他被命名为国家元首,具有几乎无限的权力,政府所在地是法国城市维希。他在德国占领期间的表现非常难以评价。他出面主持维希政府的动机是:他害怕如果自己离开,纳粹党人的暴行将会更恶劣,所以他想方设法阻碍德国占领者。但是,法国解放后,他被法国新政府审判,被判为死刑。他曾经的好友戴高乐把死刑改变为无期徒刑。1951年,他死于法国在大西洋海岸边的监狱中,那年他95岁。

  大战中涌现的另一位年轻领导人似乎也活得太长久。温斯顿·邱吉尔的事业在凡尔赛条约签署后的10年中繁荣起来。他从1919年至1921年是内阁大臣,从1921年至1922年是殖民地事务部大臣,从1924年至1929年是财政大臣。在此不断迁升的过程中,他让自由主义者回到保守党,这个举动他在25年前就开始了。不过,保守党蔑视他,因为他曾脱离过保守党,所以保守党从内心深处不信任他。1929年以后,他陷入一种他称之为政治荒原的状态——他不断警告人们纳粹党人正在重整军备,但几乎没有人认真听他的话。

  但是,那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