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端午又临《曹娥碑》

 红瓦屋图书馆 2013-06-16
端午又临《曹娥碑》

      

  □深 瑞

  端午起源颇多,其中有一个跟《曹娥碑》的传主曹娥有关。曹娥是东晋的一位孝女,是著名的二十四孝之一。其父溺死江中,她号哭十七日,于端午日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从此,她所住之镇更名曹娥镇,殉父之江为曹娥江。东汉元嘉元年(公元151年),会稽上虞令度尚欲为曹娥立碑,命其弟子邯郸淳作碑文。这就是第一块《曹娥碑》。这块碑早已散失,写得怎样我们只能从后人的记述里去窥探了。东汉书法家蔡邕去访碑,时值暮夜,蔡邕手摸碑文而读,阅后书“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于碑阴,隐“绝妙好辞”四字。这是中国最早的字谜,后人还专设一谜格称为曹娥格。

  关于这个谜语,还有一段曹操与杨修的佳话。曹操和杨修一起见到蔡邕谜语,杨修率先猜到,曹操说你先别讲,我还没想到。走了三十里,曹操说我知道了,你说下答案吧。杨修说出谜底,曹操感叹:“尔之才思,敏吾三十里也。”这段故事很有名,《世说新语》和《三国演义》都记载了,普通人中国人知道曹娥碑,大都从这两本书里了解。

  第二块《曹娥碑》也大大有名,据传乃书圣王羲之于东晋升平二年(公元358年)所书。不过,此碑也命运多舛,再次散失。万幸的是,碑文有法帖传世,堪称绝代精品,仅亚于大名鼎鼎的《兰亭集序》。诗仙李白曾专程赴曹娥庙读此碑,诗曰:“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此中久延伫,入剡寻王许。笑读《曹娥碑》,沉吟黄绢语。”

  第三块《曹娥碑》的作者也大大有名,乃王安石之婿、蔡京之弟蔡卞。北宋有书法四大家,曰“苏黄米蔡”,蔡卞虽非其中的蔡,但也是位书法大家,他元祐八年(公元1093年)重书《曹娥碑》,至今保存。

  《曹娥碑》之声名显赫,不仅是因书法精湛,跟邯郸淳的文字功底也密不可分。《红楼梦》第78回贾宝玉杜撰《芙蓉女儿诔》,林黛玉出面赞叹道:“好新奇的祭文!可与《曹娥碑》并传了。”一句话可见曹雪芹对《曹娥碑》文采的极力推崇。

  《曹娥碑》这么著名,曹娥的声望也连带着水涨船高。宋、明、清各朝都对曹娥加以封赠,勒石立碑。各朝文人、民国政要也纷纷到曹娥庙参拜瞻仰,并留下墨宝。曹娥庙最盛时,有匾额170块,楹联57副。这不仅仅是座庙宇,还是一座书法与文学的殿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