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姜吉安:好的艺术家都是半个理论家

 “新工笔”拾粹 2013-06-16

姜吉安:好的艺术家都是半个理论家

转载自99艺术网


 

99艺术网:请您简单介绍一下参加展览的作品?

 

姜吉安:这次参展的作品主要是这个区域的三件,都是最近完成的。它们与之前的《丝绢》系列是一样的,同样有一个幻象的起伏变化,它的方法是沿用之前的创作。

 

99艺术网:与前面一系列作品有什么显著区别吗?

 

姜吉安:前面一系列是采用工笔画里渲染面的方法,看出深浅,形成一个起伏的变化。这三件作品是用线,用中国画勾线的方法,通过线的设色深浅、疏密变化来形成起伏和体积,差别就在这儿,但是方法都是一样的,比如做颜料的方法,创作过程等。

 

                                                   

          左:《丝绢21》 59x20cm   绢本   2011                              左:《丝绢16》 86x28cm   绢本  2011

          右:《剩余价值21》25x5x5cm  丝绢渣子雕塑 2011           右:《剩余价值16》18x8x5cm  丝绢渣子雕塑  2011

 

 

99艺术网:您如何理解传统工笔画和新工笔画之间的关系?

 

姜吉安:传统工笔画在我的观念里面,只是给我们留下了一套不一样的媒介、工具。这套系统对当代艺术家来讲,我们要用这套系统表达我们想在这个时代表达的内容。传统绘画是属于那个时代的人们关注问题的表达,我们不可能把它挪到现代来,把传统的美学直接搬过来,或者把它的形式全搬过来,这是行不通的,还有一个转换的问题。在这里面,传统工笔画给我们最重要的东西呢,是材料、工具这些。工笔画的概念,在艺术发展到今天,概念的意义并不太大,就和油画一样,画的是不是一张油画,关系不大,只是不同的媒介而已。我们只是用它来表达我们的想法,说我们想说的话。画种分类,实际上还是一个更多观众习惯性的东西,这个是可以的,也不是不可以。

 

99艺术网:您是如何把握自己的作品具有当下的意义?

 

姜吉安:我觉得是这样,整个思想领域的变化,在社会里是不断往前推进的,变化是很多的,包括国外哲学领域产生的一些新文本或动向,包括国内对传统重新研究的一些思想,它是不断进步的。其实艺术也是一样,艺术应该是基于一种全新的世界观,全新的思路下来创作,来使用材料和媒介,这个思想变化是最重要的,是核心的东西,就是我们要干什么,表达什么,不再是像过去的绘画那样,表达一个主题,歌颂什么,批判什么,或者表达忧郁、哀伤等等这些情绪的内容,而是我关注艺术自身的结构,扩展至社会日常生活的各种结构,这些结构都是有很深的社会意识形态背景。比如我们随便用一个碗或一个杯子,古代的为什么与现在的不一样呢?在背后都是由一套知识结构和知识系统形成的。做艺术,首先在思路上,艺术家自己得明白,现在与30年前或者10年前都很不一样了,整个拥有的思想资源平台,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个时候需要艺术家不光能画、能创造作品,还必须有思考,这样才会知道自己想干什么,怎么去做,因为现在方向太多,好的艺术家差不多都是半个理论家。艺术家是需要自我表达,如果不表达,没人关心你在做什么,必须将自己在做什么,说清楚。很多人觉得艺术家不需要说,其实艺术家自身有一个很明确的思路,这是很重要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