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警惕药源性肝损害

 灵魂出窍KKK 2013-06-17

警惕药源性肝损害

 

导读:药物导致的肝脏损害,俗称药物肝。由于药物的广泛使用,药物肝的发病率也与日俱增。可导致药物肝的药物多达600多种,几乎涉及各类药物,尤其是肝功已受损害,如肝炎患者,因肝细胞已处于免疫兴奋状态,故用药后更易发生肝脏损害。

 

肝脏是药物浓集、转化、代谢的主要器官,尤其是口服药物由胃肠吸收后即进入肝脏,在肝内的浓度较血液及其他器官中高。由于药物及代谢产物的毒性作用或机体对药物产生过敏反应,对肝脏造成损害,引起肝组织发炎,即为药物性肝损害。

药物

1.抗生素类,如抗结核药物利福平、对氨基水杨酸钠、异烟肼等;大环内酯类药,如红霉素、螺旋霉素等;四环素类等等。

2.解热镇痛药物:如水杨酸类、扑热息痛片、非那西汀、消炎痛、阿司匹林、保泰松等。

3.抗精神病药物:氯丙嗪、奋乃静。

4.抗抑郁药物:阿米替林。

5.抗癫痫药物:丙戊酸钠。

6.镇静药: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利眠灵、安定等。

7.抗甲亢药物:他巴唑、甲亢平、丙基硫氧嘧啶等。

8.抗肿瘤药物:6-琉基嘌呤、丝裂霉素、环磷酰胺、瘤可宁、光辉霉素等、更生霉素、环磷酰胺等。

9.降糖药物:优降糖、拜糖平等。

10.心血管用药:异搏定、安搏律定等。

11. 性激素类:口服避孕药甲地孕酮、炔诺酮或炔雌醇,同化激素甲基睾丸酮等。

12.中药包括青黛、川楝子、山豆根、山慈姑等。

临床表现

药物肝的临床表现各异。轻度肝细胞损害时,一般不出现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检查肝功时,可仅见血清谷丙转氨酶或谷草转氨酶轻度升高。中度损害时,可有发热、黄疸、恶心、呕吐、乏力、肝区疼痛和肝脏肿大。严重损害时,出现肝功衰竭,昏迷,死亡率达10%30%。胆汁郁积型肝损害,可出现明显黄疸,皮肤瘙痒,血清碱性磷酸酶和胆固醇明显升高。反复损害肝细胞时,可致肝硬化,晚期可出现腹水、上消化道出血等。

治疗

一旦确诊为药物性肝炎,应该立即停用已知或可疑的药物,减少活动,给予保肝解毒药物治疗,如维生素,保肝降酶经典药物——水林佳等。根据引起肝脏中毒的具体药物种类,应用对症的解毒药物,如异烟肼引起的药物肝炎,可用大剂量的维生素B6静脉点滴。对于过敏体质、黄疸较深者,可以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待病情改善后,逐渐减量。

预防

1.医生和患者都应熟悉所用药物的性能和不良反应,尽量少用或不用肝毒性药物。

2.不符合治疗药物的适应症时,千万不能勉强用药,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规定的适应症和使用剂量用药。

3.对原有药物过敏史及肝、肾疾病的患者,用药更要谨慎,尽量少用药。

4.对必须用药者,尽量选用同类药物中肝毒性较小的药物,或用其他药物代替。非用不可者,可短期或交替使用。

5.新药物使用时,一定要定期检查肝功,监测各项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联合用药时,需考虑到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肝损害叠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