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药物性肝炎

 甲炳 2014-07-12
药物性肝病(druginducedliverdisease)简称药肝,是指由于药物或/及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可以发生在以往没有肝病史的健康者或原来就有严重疾病的病人,在使用某种药物后发生程度不同的肝脏损害,均称药肝。目前至少有600多种药物可引起药肝,其表现与人类各种肝病的表现相同,可以表现为肝细胞坏死、胆汁瘀积、细胞内微脂滴沉积或慢性肝炎、肝硬化等。本病发病率逐渐增高,占所有黄疸住院病人的2%,占暴发性肝功能衰竭中的10%~20%。慢性肝炎中的1/4到2/3属药肝,其中以老年人为多见。

目录

1简介

2药物引起肝脏损伤

3诊断标准

4治疗原则

5药物性肝炎饮食

6注意事项

7临床症状

8药物注意

9西药中最为常见的有

10中药有肝毒性的包括

11如何预防药物性肝病

12肝炎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1简介

药物性肝病的前驱症状,常有发热、恶寒、荨麻疹样或麻疹样皮疹、瘙痒、关节痛或淋巴结肿痛。
严重者类似急性或亚急性肝坏死,发生出血倾向,腹水形成,肝昏迷以至死亡。
它的肝外表现,可有溶血性贫血,骨髓损伤、肾损伤,胃肠道溃疡、胰腺炎等以及嗜酸细胞增多、淋巴细胞增多。药物性肝病病理表现多种多样,肝内所有细胞均会受到药物的影响;而所有类型的肝损伤均可由药物引起。
出现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性受到许多获得和遗传性因素影响,在诊断时应予以考虑。获得性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营养状态(肥胖促进氟烷引起的肝毒性)、怀孕(大多数四环素诱导的严重肝炎出现在静脉使用四环素的孕妇)、慢性酒精滥用、药物相互作用、肝外疾病。遗传性因素包括细胞色素P450酶的缺陷乙酰化作用和磺化氧化作用异常、谷胱甘肽合成酶缺陷、谷胱甘肽S-转移酶缺陷、免疫系统遗传变异等。此外已有或共存的肝病也可影响损伤的模型。

2药物引起肝脏损伤

①药物及其中间代谢产物对肝脏的直接毒性作用,这类药肝可以预知;
②机体对药物的过敏反应或对药物特异质反应(idiosyncracy)生成的中间代谢产物的过敏反应。是机体对药物及代谢产物或对药物及代谢产物与肝内大分子共价结合的复合物产生的免疫反应。这类药肝是不可预知的。
药肝的发病机制可通过改变肝细胞膜的物理特性(粘滞度)和化学特性(胆固醇/磷脂化),抑制细胞膜上的k+,na+-atp酶、干扰肝细胞的摄取过程、破坏细胞骨架功能、在胆汁中形成不可溶性的复合物等途径直接导致肝损伤,也可选择性破坏细胞成分,与关键分子共价结合,干扰特殊代谢途径或结构过程,间接地引起肝损伤。
临床症状可有肝区不适,腹胀,食欲减退,恶心,乏力等,实验室检查,最早最常见的为血清转氨酶增高,亦可发生黄疸,血胆红素增高,其他尚有血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增高。药物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很像急性病毒性肝炎,如果不注意病人用药情况,误诊为病毒性肝炎住入隔离病房者屡见不鲜。
由此可见,病人在服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一旦出现上述肝炎征候,应考虑药物性肝炎的可能。如服用对肝有损伤作用的药物时,服药期间务必注意两点:(1)用药剂量不宜过大,必须严格遵守医嘱,不要道听途说自行买药服用。(2)注意观察不良反应,如需长期使用,还应用定期随访肝功能试验,以便及早发现肝损。早期发现肝损害,及时停用有关药物,极大多数病人可恢复,只有很少的药物性肝炎,可演变为慢性肝炎。

3诊断标准

主要依据发病的时间过程特点和临床诊断标准并排除其它因素。其时间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可疑药物的给药到发病多数在1周到3个月。但既往已对该种药物有暴露史或致敏的患者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发病(1~2天)。一年以前服用的药物基本排除是急性肝炎的诱因。
(2)药物治疗停止后肝脏异常消失,常常数周内可完全恢复。如果停药后临床表现在几天内消失而转氨酶在一周内下降超过50%以上,则对诊断非常有意义。
(3)偶然再次给予损伤药物引起肝脏异常的复发。但不可故意重新给予可疑损伤药物,非常危险,特别是免疫致敏性肝炎,重新给一片药物有时会引起暴发性肝炎。
此外还需要排除其它能够解释肝损伤的病因。急性肝炎患者要询问有无肝胆疾病史、酒精滥用史和流行病学上与病毒感染相符合的情况(吸毒、输血、最近外科手术、流行病地区旅行)。对主要的肝炎病毒应进行血清学分析(A,B,C,D,E、某些情况下巨细胞病毒、EB病毒和疱疹病毒)。需排除与心功能不全有关的潜在的肝缺血,特别是在老年患者。需通过超声或其它适当的检查手段排除胆道阻塞。还应排除自身免疫性肝炎或胆管炎、一些酷似急性肝炎过程的细菌感染(如弯曲菌属、沙门菌属、李斯特菌属),年轻患者应排除Wilson's病。
支持药物性肝病的诊断依据有:年龄大于50岁;服用许多药物;服用已知有肝毒性的药物;出现特殊的血清自身抗体如抗M6,抗LKM2,抗CYP1A2,抗CYP2E1,血液药物分析阳性;肝活检有药物沉积及小囊泡性脂肪肝、嗜伊红细胞浸润、小叶中央坏死等肝损伤证据。对于药物过敏反应所致的肝病则具以下特点:
(1)服药开始后5~90d及离最后一次用药15d之内出现肝功能障碍。
(2)首发症状主要为发热、皮疹、皮肤瘙痒和黄疸等。
(3)发病初期外周血嗜酸性细胞上升(达6%以上)或白细胞增加。
(4)药物敏感试验为阳性,血清中有自身抗体。多数情况下诊断药物性肝病不需要肝活检,然而在需要排除其它肝损伤病因和定义至今未知肝毒性药物的损伤等情况下可进行肝活检检查。
药物性肝病的诊断难点在于某些临床表现不典型的病例,如药物用于治疗的疾病本身会导致肝脏异常;以及药物处方难以分析的病例。因此诊断药物性肝病需仔细了解用药史,以往有无药物过敏史或过敏性疾病史,除用药史外,发现任何有关的过敏反应如皮疹和嗜酸性细胞增多对诊断药物性肝病是十分重要的。
(1)给予药剂后,大多于1~4周内出现肝损害的表现(睾丸酮类激素例外)。
(2)初发症状可能有发热、皮疹、瘙痒等过敏表现。
(3)周围血液内嗜酸粒细胞大于6%。
(4)有肝内胆汁淤积或肝实质细胞损害的病理和临床征象。
(5)巨噬细胞或淋巴母细胞转化试验阳性。
(6)各种病毒性肝炎血清标志阴性。
(7)偶然再次给药又发生肝损害。具备上述第一条,再加上其中任何两条均可考虑为药物性肝炎。

4治疗原则

最重要的是停用和防止重新给予引起肝损伤的药物、属于同一生化家族的药物,避免同时使用多种药物,特别是应谨慎使用那些因对药物代谢酶有诱导或抑制作用而具有相互作用的药物,如CYP450抑制剂西咪替丁、酮康唑和诱导剂利福平、巴比妥酸盐、苯妥英、地塞米松、奥美拉唑等。对营养不良和对药物解毒能力下降的患者和嗜酒的患者应控制给药。
治疗药物性肝病的药物有抗氧化剂、保护性物质的前体(如谷胱甘肽)、阻止损伤发生过程的干预剂或膜损伤的修复剂。N-乙酰半胱氨酸对扑热息痛过量的患者有特殊疗效,可解毒已形成的反应性代谢物,10小时内给药可获最大的保护性效果。重症患者导致肝功能衰竭、重度胆汁淤积和慢性肝损伤进展到肝硬化时,可考虑人工肝支持和作肝移植。
(1)立即停用有关或可疑肝损害的药物。
(2)卧床休息,配合饮食疗法(同病毒性肝炎的饮食),给予维生素B族及维生素C。
(3)深度黄疸应静滴葡萄糖、维生素C,静滴中药茵栀黄,维持电解质平衡。
(4)根据药物情况给予相应的解毒剂。
(5)明显胆淤者可试予强的松治疗。
(6)并发暴发性肝衰竭,应按暴发性肝炎的原则处理,可采用人工肝或人工肾清除药物,并应用特殊解毒剂;扑热息痛引起肝坏死,可用N-乙酸半胱氨酸解毒。

5药物性肝炎饮食

药物性肝炎患者首先要停止服用一切对肝脏有害的药物,如果无法避免,也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药物性肝炎可以通过饮食调节,促进病情好转。药物性肝炎饮食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患者应该多吃一些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比如肉类、鱼类、蛋类、奶类、各种豆制品等等,有利于肝细胞的修复;
2、患者应该限制高糖、高脂肪类食物的摄入,否则可能会在肝脏处堆积,形成脂肪肝,从而加重病情。
3、患者应该多食用一些新鲜蔬菜水果,比如南瓜、胡萝卜、菠菜、黄瓜、西红柿、苹果、葡萄等,一方面,能够补充人体对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求;另一方面,还能够预防病情恶化,促进病情恢复。
4、患者应该多吃一些菌类食物,比如木耳、香菇、蘑菇等,不但能够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还有抑制肿瘤、抗癌的作用。
另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不能多吃油炸、油腻、辛辣、有刺激性的食物。

6注意事项

每个患者在药物治疗期间,特别是用新药治疗时,要注意监视各种药物的不良反,并定期测定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对既往有药物过敏史或过敏体质的患者,用药时应特别注意。对肝、肾病患者,新生儿和营养障碍者,药物的使用剂量应审慎。一旦出现肝功能异常或黄疸,应终止治疗。对有药物性肝损害史者,应避免再服相同或化学结构相似的药物。

7临床症状

临床症状可有肝区不适,腹胀,食欲减退,恶心,乏力等,实验室检查,最早最常见的为血清转氨酶增高,亦可发生黄疸,血胆红素增高,其他尚有血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增高。药物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很像急性病毒性肝炎,如果不注意病人用药情况,误诊为病毒性肝炎住入隔离病房者屡见不鲜。
有关统计资料表明,目前约有11类200余种药物可不同程度地对肝脏有损害作用。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代谢器官,药物大多经肝脏代谢,因此凡是用药不慎,滥用药物都是引起肝损害,即所谓药物性肝炎。
由此可见,病人在服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一旦出现上述肝炎征候,应考虑药物性肝炎的可能。如服用对肝有损伤作用的药物时,服药期间务必注意两点:
(1)用药剂量不宜过大,必须严格遵守医嘱,不要道听途说自行买药服用。 
(2)注意观察不良反应,如需长期使用,还应用定期随访肝功能试验,以便及早发现肝损。早期发现肝损害,及时停用有关药物,极大多数病人可恢复,只有很少的药物性肝炎,可演变为慢性肝炎。

8药物注意

肝脏是药物浓集、转化、代谢的主要器官,尤其是口服药物由胃肠吸收后即进入肝脏。肝脏负责解毒,但本身也会中毒,由于药物及代谢产物的毒性作用或机体对药物产生过敏反应,对肝脏造成损害引起肝组织发炎,即所谓的药物性肝炎,药物的副作用愈来愈多。
为了治疗疾病,服用了肝毒性药物,这种情况十分多见。如糖尿病患者使用降糖药,结核病患者使用抗痨药,脏器移植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剂等,这些药都对肝脏有损害。
患者乱用药。一些人有病不找医生,自己买药吃,但不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或服用剂量要求,买来就吃,结果造成肝损害。现在,女性因吃减肥药导致药物性肝炎的比较多。
补药、中药也是药,很多人以为这些药“温和”,不会有肝毒性。但只要是药,就有可能产生肝毒性。很多人就是因为自己乱吃中药、补药,患上了药物性肝炎。

9西药中最为常见的有

抗生素类药物:抗结核药物利福平、异烟肼等;大环内酯类药,如四环素、红霉素、螺旋霉素等。
解热镇痛药物:如保泰松、阿斯匹林等。
抗精神病药物:氯丙嗪、奋乃静。
抗抑郁药物:阿米替林。
抗癫痫药物:丙戊酸钠。
镇静药物:苯巴比妥等。
抗甲亢药物:他巴唑、甲亢平等。
细菌
抗肿瘤药物:丝裂霉素、更生霉素等。
降糖药物:优降糖、拜糖平等。
心血管药物:异搏定、安搏律定等。

10中药有肝毒性的包括

大黄、苍耳子、相思子、野百合、天花粉、艾叶、川楝子,民舟双黄连胶囊等。

11如何预防药物性肝病

药物性肝病重在预防,临床医师应熟悉所用药物的性能和毒副作用 ,尽量少用或不用对肝脏有毒性作用的药物,既往有药物过敏史或过敏体质的病人,用药时更应谨慎。肝、肾功能不良及婴幼儿、老年人因集体对药物代谢能力降低会使药物毒性增加。安眠镇静剂药(巴比妥、吗啡等)、麻醉药(氯仿、氟烷等)、大量排钾利尿剂(速尿、丁脲胺等)易诱发肝昏迷;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四环素类药物易引起脂肪肝;有出血倾向时应选用维生素K1,而不宜选用维生素K3,因后者易引起高胆红素血症即干细胞损害。所以对于这类病人,药物的选择和加亮要慎重考虑,用药期间还必须密切观察药物的各种不良反应,定期检查血常规、肝功能等。[1] 

12肝炎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1、甲型病毒性肝炎对人体的危害:起病较急,有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畏寒、发热、腹泻、疲倦、肝功能异常等症状。容易被误诊为是感冒,易爆发或散发流行。而且患者会出现黄疸现象。
2、乙型病毒性肝炎对人体的危害:病毒在人体后,如果不及时治疗,病毒会在肝内复制,导致肝细胞不断坏死,损害肝脏正常结构,使人体的机制处于非正常状态,最后变成肝硬化,并出现肝腹水、引起肝脾肿大等并发症,继而可能发生癌变。
3、丙型病毒性肝炎对人体的危害:这种病毒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会对肝脏造成持续性的破坏。刚开始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略。如果不及时诊治,将可能发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癌,对人体造成巨大的危害。
4、丁型病毒性肝炎对人体的危害:丁型病毒性肝炎主要攻击目标是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这种病毒与乙肝病毒重叠感染后,可促使肝损害加重,并容易发展成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和重型肝炎。
5、戊型病毒性肝炎对人体的危害:这种病毒主要是对孕妇的危害性最大,孕妇往往在分娩或者流产后病情出现立即恶化,或者在分娩的前一天急剧恶化,迅速发生肝性脑病,产后出血较多,死胎率也升高。[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