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在河北区的耄耋老人杨兆如退休后,每天骑自行车穿梭在大街小巷叫卖报纸,他把这看成是既服务他人又锻炼身体的有意义的事——
6月15日下午3点,室外气温已达到33摄氏度。84岁的杨兆如推着装满各类报纸的老旧自行车准时来到河北区王串场菜市场。“看报、看报……”这位身着白背心、皮肤黝黑的老人一边吆喝着,一边推着自行车绕过市场中的每个摊位。由于杨兆如每天准时来此卖报,他早已和商户们成为不知姓名的“熟人”。
杨兆如15岁时进入手表行业当学徒,后来又在某修配公司担任修表工。24年前,他从工作岗位上退休后,每天空闲在家,于是他决定要做点儿有意义的事情。随后,他与邮局取得联系,决定做一名奔走在大街小巷的卖报员。他说:“选择卖报是因为这是一份既方便他人又锻炼自己身体的工作。另外,在卖报的过程中,我还能每天及时接触新鲜事物,不与社会脱节。”
杨兆如车筐里的报纸种类齐全,他每天早上和中午去邮局取100份时政类、都市类和娱乐类报纸。随后,他便骑上自行车沿着王串场一带的主要路段沿街叫卖,他每天骑车卖报的路程有30公里远。而且,杨兆如每天的卖报时间和地点都非常固定,即便是遇到刮风下雨等恶劣天气,他也会准时出现在相应的卖报地点。他解释说:“不管做什么工作都要讲诚信。卖报要准时,免得耽误人家看报纸。如果遇上恶劣天气,我就用塑料袋把报纸裹起来,然后准时出门卖报。”每天下午4点钟,菜市场中的商户们就等着听杨大爷卖报的吆喝声。杨兆如也对这里每个商户的阅读喜好熟记于心。只要商户一起身付卖报纸钱,他就迅速地从车筐中抽出相应的报纸递到商户手中。早已满头大汗的杨兆如说:“在卖报纸的工作中,我为他人提供了方便,同时也锻炼了身体,充实了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