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炒莱菔子治老年习惯性便秘

 陕西西安熊先生 2013-06-18

 

炒莱菔子治老年习惯性便秘

  人到老年,精血渐衰,脏腑功能减弱。津液亏乏,大肠失濡,传化无力致发便秘,属“津枯便秘”之列。笔者采用炒莱菔子3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治疗老年习惯性便秘获得满意效果。

  据《本草纲目》记载:炒莱菔子有“下气定喘,治痰、消食、除胀、利大小便”等功用。另外,炒莱菔子含有丰富的油脂,油脂本身就有养阴益气、润肠通便之功能,因而治疗老年习惯性便秘有良效。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常怡勇

 

另附一篇:

 
       史堪,字载之,北宋四川眉山人,政和年间中过进士、任过太守,同时他又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生。在《宋史》等史书中都记载有史堪治病的动人事例,当朝权贵蔡京患秘便症经史堪治愈就是其中一例。

      蔡京为北宋徽宗时的宰相。一次蔡因大肠秘固不通,十分难受,虽经御医调治,然病情毫无好转。原因之一是蔡京不准使用泻下要药大黄,怕损伤正气。众医皆感束手,于是有人推荐史堪为其诊治。当时尚无啥名气的史堪不仅未被同行看好,而且往诊时还被蔡家看门人轻之而不报。入室后,史堪经详细切脉诊查一番,并未处方,只对蔡说:给我20钱即可。蔡感到莫名其妙,半天没有反应,最后还是叫人给了史堪20钱。史堪嘱人买回紫菀一味,当面碾成粉末,叫蔡调水服下。蔡服药后不久,其肠“须臾遂通”,立即见了奇效。蔡惊喜万分,定要史堪讲明道理。史微微笑道:这很简单,气与肺相连,肠乃肺之传送器官。由于你所患的大肠秘固不通是由“肺气浊”造成的,现用紫菀给你清理肺气,这样大肠也就随之而通达,所以药到病除。道理就在这里。

     中医认为,便秘成因较为复杂,有实秘虚秘热秘冷秘风秘气秘等之分。从用紫菀而取效,我们推测蔡京所患可能属“气秘”,此多由忧思都结、气滞不畅,导致津液不行、肠失传导而形成。

     紫菀本是常用的止咳理气药。查古代本草书,记载紫菀通利小便及治血尿的很多,而于通大便一功鲜有记载。只是清代《本草从新》中称紫菀有“苦能下达,辛可益金(肺)……虽入至高,善于达下”。现代近代名医朱良春的《朱良春用药经验集》中有这样描述:“紫菀所以能通利二便,是因其体润而微辛微苦……润则能通,辛则能行,苦可泻火,故于二便之滞塞皆效。”朱氏能说出紫菀能通二便,他可能验证过此药的通便功效。从紫菀药性看,还是有些道理,紫菀微温而润,为肺家要药,能开泄肺郁。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生理和病理上都相互影响,紫菀能使肺气宣通,气行则津液也行,津液下行得以润泽肠道,便秘则可解。本人曾在医学杂志上见有人用单味紫菀治便秘的报道,不知是否受此启发,值得同道进一步研究。   (蒲昭和)
 
 
 
再附一篇:
 
 
     习惯性便秘是指长期或反复发作的便秘,多发于老年、产后和病后。西医多使用果导片、开塞露、硫酸镁,或用液体灌肠等。更有庸医者滥用硝、黄、番泻叶类,反而加重病情。

     习惯性便秘虚多实少。因病后、产后耗伤气血,或年老体衰,中气不足,血虚津亏。气虚则肠道蠕动缓慢,传导失常,无力推动粪便排出;血虚则肠道干涸,失于濡润,通降失司,形成习惯性便秘。犹如河水行舟,水道干涸,则舟楫难行。若用硝、黄之类泻之,图一时之快,则虚者更虚,秘者愈秘。此宜补中益气,加强动力,促进肠道的传导功能;同时养血润肠,增水行舟,佐以疏通气机之品,帮助粪便排出。笔者自拟一方,美其名曰“通舟方”,意在疏通河道使舟楫行之:

      生黄芪30~50g,白术30~60g,生、熟地各20g,肉苁蓉30g,生首乌20g,枳壳15g。方中大剂量黄芪、白术峻补中气,加强肠道功能;生地、首乌、肉苁蓉补血生津,润肠通便;枳壳疏利大肠气机,增强蠕动。气虚重者加党参20~30g,血虚重加当归20g;胃火盛者加大黄5~10g,气滞明显者佐厚朴10g,气窜腹痛佐以勾藤或防风10g。多年来用此方治疗习惯性便秘效果良好。

      汪某,男,72岁,便秘10余年,初时用果导或开塞露有效,渐至加重。有医者给予硝、黄,仅得暂泻,但患者久而不耐攻伐,身体渐亏,便结益重,用手抠、喝豆油等均不济事,在某医院通便无效而施行手术取便。术后便秘有增无减,并发现便中有白色粘液,患者视排便如“下地狱”。诊时神疲乏力,面容消瘦,舌干苔少,脉沉细无力。此属年高气津不足,复加屡用峻剂攻伐,中气虚衰,津液枯竭。当峻剂补之,使中气充盛,津液速.生。方用:生芪50g,白术50g,党参30g,当归20g,肉苁蓉30g,生、熟地各20g,白头翁30g,枳壳10g,大黄5g,每日1剂。服药2剂后,排出燥屎数枚,患者如释重负,并觉体力大增,但便中仍有粘液。上方易黄芪30g、党参20g、白头翁50g,去大黄。服5剂后大便基本正常,原方减量再服5付巩固,嘱少食辛热之品,而以清淡多汁之食物调理之。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  李炳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