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商业报刊

 独有的滋味 2013-06-18

商业报刊

目录

含义和特点

商业报刊形成背景社会背景

思想背景

西方主要国家的商业报刊美国的商业报刊分层体系

英国泰晤士报

法国的廉价报刊

商业报刊与大众报业

含义和特点

商业报刊形成背景社会背景

思想背景

西方主要国家的商业报刊美国的商业报刊分层体系

英国泰晤士报

法国的廉价报刊    商业报刊与大众报业

含义和特点

商业报刊并不是为了销售某个商品而创建的报刊,它依旧是以传播信息为目的的报刊体系之一。谈到商业报刊,便需要提到另外一个名词,那就是党报。一般来说,一个国家大规模地出现廉价的大众化报刊,是商业报刊时期到来的标志。这里所谈到的商业报刊都是针对西方国家而言的。一般来说西方报刊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从封建集权制下的管报时期到新闻自由条件下的党报时期,再到现在的商业报刊时期。   在党报时期,报刊主要被看做一种事业;到了商业报刊时期,报刊主要被看作是一种产业。所以商业报刊一般有以下三个特点:标榜独立、内容新颖、企业化经营。   所谓标榜独立,是建立在企业化经营的基础上的。在经济上独立,不依附于政府,不受任何党派的限制。所谓商业报刊标榜独立即指其宣传对大众负责,而不是对政府负责。因此有人称商业报刊为独立报刊”   内容新颖主要是指内容的形式多样,风格较政党报刊要活泼。这是因为一般大众的心理会更愿意掏钱买一份可以吸引自己眼球的报纸。在内容和新式上赢得广大受众,保证广告客户和发行量,从而保证商业报刊的正常运行。   企业化经营便是印证前面所谓商业报刊时期,报刊主要是被看做一种产业。商业报刊属于大众化报刊,为了生存,就必须得企业化经营,赚取利润。

商业报刊形成背景

商业报刊的形成是在社会背景和思想背景的共同作用下进行的。 

社会背景

   商业报刊可以说是工业革命的催生品之一,工业革命是商业报刊形成的社会背景。18世纪后期起,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开始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推进引起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重大变化,也给报业带来了重大影响。   以美国为例,工业革命带来城市的扩张。1825年通航的伊利运河使纽约州成为名副其实的帝国州,成为世界大商业中心之一。而这样的城市越来越多。城市的扩张使得人们对信息的需求持续增长。城市的发展是以经济的发展为基础的,经济发展的发展是以人的发展为前提,人的发展必须靠教育。随着经济的发展,学校和各种教育团体也不断壮大,教育事业也取得新的进展。教育直接促进人的素质提高,致使报刊有充足的读者群。在拥有广大的受众的基础上,信息需求快速且持续增长是商业报刊得以生存的必要条件。   同时,印刷技术的更新使得报业成为越来越快的行业。1814年,欧洲人弗里德里克·科尼希,发明了可同时印刷正反两面的双辊印刷机。伦敦的《泰晤士报》于1814年首次将这种机器用于印刷报纸,以每小时印报1100份的速度,战胜所有竞争者。1830年,英国人戴维·内皮尔改进了科尼西的蒸汽印刷机,又将印刷速度提高了3倍。美国的RM霍公司选择了内皮尔的印刷机作为原型,为美国印刷商生产新产品。霍公司的新产品实际上比内皮尔的印刷机有着更大的改进,每小时可印刷双面报纸4000份。这种技术上的改进,对于生产大众能够买得起的报纸,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因此,工业革命是商业报刊形成的动力。 

思想背景

   商业报刊形成的思想背景是报刊自由理论的诞生。美国传播学者F.S.席伯特曾概括,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现实基础在16世纪,哲学理论在17世纪,而实践行动却在18世纪。自由主义报刊理论是随着商业报刊的发展不断付诸实践,并且在实践中引导商业报刊的发展,二者相互作用,共同发展。   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核心是反映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观点,其主要原理和原则包括:   1、任何人都有出版自由,不必经政府许可。报刊不受政府的干涉。政府不得采取任何措施干涉、收买或控制报刊,唯一措施是保护新闻自由。   2 报刊有权批评政府和官吏,报刊是行政、立法、司法以外的国家第四势力。   3、 出版内容不受任何强制。报道的最终目的是客观地反映现实,让人们对外部世界形成独立的见解。 4、涉及观点、意见和信念的问题上,真理和谬误的传播必须同样得到保证。   现代的自由主义理论的两个重要原则是观点的公开市场自我修正过程。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并不是一套系统完备的学说,而是由许多纷繁复杂的观点、看法、和主张所融汇的体系,而其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大都来自约翰·洛克、约翰·弥尔顿、托马斯·杰弗逊和约翰·密尔等人。商业报刊的形成也促进了报刊自由主义理论的形成,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作用。 

西方主要国家的商业报刊

美国的商业报刊分层体系

  183393日,纽约的破产印刷商本杰明·戴创办了《太阳报》,开创了新闻事业的新纪元。《太阳报》有4页,每页大小如现代小报的2/3。头版有3栏宽,没有任何花哨的编排。报道内容主要为当地发生的事,特别是暴力新闻。其取材大都是奇闻轶事或无足轻重的琐事,但读来却极有趣味。而最重要的是该报售价低廉,仅在6个月内,《太阳报》的销售量已达8000份左右,几乎两倍于其最接近的竞争者之发行量。   183656日,贝内特在纽约创办了《先驱报》。如果说本杰明·戴创办《太阳报》还带有一种误打误撞的味道,贝内特则要比他自觉多了。以至于到1860年,《先驱报》已发展为世界上最大的日报,发行7.7万份时,还遭到了其它报业的联合抵制。所有反对它的报纸一齐上阵,展开了一场反对这个新闻界暴发户的道德战,指控贝内特使用了亵渎神明的言辞,迫使广告商们因害怕触怒道德专家而撤回了他们原准备刊登的广告。[1] 1840年,《论坛报》在纽约诞生,创办人是辉格党的3巨头之一格里利。格里利有一个独特的信念,即对于民众既可用渲染情感刺激去吸引,也可以用讲道理去吸引。他并未试图用对他们写低级作品的手法去侮辱普通人。没有什么比诚实地承认被蔑视着的尊严,更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尊严。毫无疑问,正是这种态度成为《论坛报》成功的一个因素。   正是因为要赚取公众的眼球,获得广告商的赞助,商业报曾一度陷入黄色新闻时期,内容是夸张渲染煽情为主,因此商业报刊曾遭过批判。但总体上,作为商业报刊的代表,便士报是不断进取的。后来因各个办报人思想不同而出现分化的趋势。某些报纸自动降低格调,某些报纸仍然走高级路线。   与便士报的吸引力总是停留在诉诸情感刺激阶段,结果便产生了耸人听闻的新闻传播工具相对比,另一种脱胎于政党报刊的独立报纸也浮出了水面,它们与大众化报纸一起成为民营的商业性报纸。美国在这一时期的代表是《纽约时报》。1851年,雷蒙德与琼斯实现了他们在纽约出版一份自己的报纸的夙愿。918日,《纽约时报》第1期问世。雷蒙德的贡献在于它在报道社会大事中养成了一种相当正经的作风。这家报纸避免了《太阳报》和《先驱报》的耸人听闻,也避免了《论坛报》的兴致所至。在笔调上,将一贯公正做为立报之本;在发展中,仔细认真地研究报道技巧,一面市就略胜一筹。《纽约时报》作为一家高级商业报刊而存在。 

英国泰晤士报

  《泰晤士报》诞生于1785年元旦,创始人是约翰·沃尔特。诞生之初,称为《每日环球纪录报》(The Daily Universal Register),也有资料翻译为《世鉴日报》。178811日,正式改为如今的名称。约翰·沃尔特同时也是《泰晤士报》的第一位总编。   《泰晤士报》作为英国历史悠久的报刊经历过多个时期,从创办的沃尔特时期,到北岩报团时期、阿斯特家族时期、罗伊·汤姆森时期,到现在的默多克时期。   作为英国最为代表性的商业报刊,《泰晤士报》一直秉承独立地、客观地报道事实报道发展中的历史的宗旨,但纵观其200多年的历史,可见该报的政治倾向基本上是保守的,在历史上历次重大国内及国际事务上支持英国政府的观点。 

法国的廉价报刊

如果说英国的新闻传播业史是以产业革命的发展为主线的话,那么法国的新闻传播业史则是以政治斗争的发展为主线。由此可以看出,法国想要争取报刊自由,是需要比英美付出更多的代价的。从1789年到1881年,是法国确立新闻出版自由的近半年磨难时期。在这个时期,法国的商业报刊开始出现并发展。与英美国家商业报刊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最先均以廉价报纸的面目出现。法国的廉价报刊中,最著名的有三份,分别是《新闻报》、《世纪报》和《费加罗报》。   183671日,吉拉丹以其出版廉价刊物(《益知》杂志等)的成功经验又创办了一份廉价报纸,这就是法国的第一份廉价报纸《新闻报》(La Presse),是法国大众化报纸的开始。吉拉丹主张,报纸应是超党派的。《新闻报》创刊号宣称,该报无意阐发某种学说。它是不偏不倚的独立报纸,旨在为民造福,等等。   1836年在吉拉丹创办《新闻报》的同一天,迪塔克也创办了一份廉价报纸,即《世纪报》。所以《世纪报》和《新闻报》都可以说是法国的第一份报纸。但在内容上,迪塔克的《世纪报》比吉拉丹的《新闻报》更具煽情性,更着重耸人听闻,语言上强调通俗生动,所以《世纪报》在社会中下层拥有广大读者。   《费加罗报》(Le Figaro)为维尔梅桑1854年创办,开始是周报,侧重巴黎地方新闻,崇尚耸人听闻的手法,主张报纸每天要把一块石头投进池塘1866年改为日报以后,加强了政治报道,立场保守,巴黎公社失败后曾鼓吹对公社社员格杀勿论。   在法国,廉价报纸兴起于七月王朝时期并非偶然。自30年代起,工业革命在法国逐步兴起,广告需求在增加,人口向城市集中,文化教育有所普及,国民识字率在1826-1846年间提高了50%,这些都为廉价报纸的出现准备了条件。而长期以来政局多变也使一些办报人尽量避开政治斗争的锋芒,转而办消闲性、实用性的商业报纸以谋利。廉价报纸出现以后,推动了其他报纸的商业化,它们也仿效廉价报纸的某些做法,以利于竞争。如《论辩报》、《立宪党人》都刊登了长篇小说,各报都加强了多方面的新闻报道。 

商业报刊与大众报业

  这里需要区分的一点是,商业报刊并不等于大众报业,二者多有区别。首先,从销量上看,商业报刊兴起之际,大众报刊所必备的一些基本条件,如教育普及等还远未实现。虽然与政党报刊时期的发行量比,商业报刊已经取得很大进步,但是与后来的大众报刊相比,仍然有一定的差距。   其次,从时间上看,商业报刊大致兴起于工业革命开始初期,而大众报刊则兴起于工业革命后。从以上英美法三国的商业报刊可以看出,它是兴起于19世纪初期,而大众报刊则是兴起于19世纪末期。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商业报纸对报刊的贡献是创建了不同于政党报刊的形式的报纸,实现了报纸的内容、形式的多样性。而大众报业的贡献则是把报纸变成名副其实的大众报刊。正是基于这些区别,商业报刊并不是完全等同于大众报刊的。
八、廉价报纸产生的历史背景如何?他们有何共同特点?
1、历史背景:18世纪后期,欧美主要国家先后开始了工业革命,工革地推进给社会生活,也给近代报业带来了重大影响,各国相继进入廉价报纸时期。
1)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迅速集中,为报纸大量发行流通提供了条件;
2)经济的发展需要普遍提高劳动者素质,于是教育有所普及,粗通文字的平民增多,形成了新的广大读者群。
3)阶级力量发生新的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同时在扩大,这就推动了各国政治变革的进程,使办报的政治环境逐步改善。
4)高速轮转印刷机的产生,降低了印刷成本,报纸印得更快更多。
5)随着工商业的繁荣,广告数量大为增加,广告费收入成为报社的主要收入来源,报纸廉价销售成为可能。
2、廉价报纸的特点是:
1)政治上标榜独立,不受制于某个党派;
2)经济上自主经营,不依赖政府或政党的津贴;
3)读者对象为平民大众,也成大众化报纸,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商业报纸;
4)内容上注重软新闻;
5)形式上文字通俗,版面活泼,可读性强;
6)经营上完全商业化,大量刊登广告,以此来降低售价,扩大发行,进而赢得更多广告。

九、早期工人报刊产生于什么年代?它们起过什么样的作用?
工业革命后,工人阶级为改善生存条件而展开工人运动,工人报刊是工人运动的产物。首先出现在英国,接着在欧美一些国家出现,直到俄国十月革命为止,无产阶级报刊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工人报刊的童年时期。
英、法、美、德各国工人运动肇始,工人报刊出现。
最早的工人报刊大都由联谊会、互助会之类的工人组织创办,主要内容是呼吁保障工人生活和改善劳动条件,宣传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主张进行经济斗争。
   19世纪30年代,英、法、德先后兴起的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早期的工人报刊是在极端困难的处境中创办的,其中著名的是英国的《贫民导报》和《北极星报》。它们在揭露资产阶级的剥削本质,传播阶级斗争知识,唤醒工人阶级觉悟方面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19世纪40年代后半期至90年代无产阶级政治报刊
    马克思主义诞生并逐步与工人运动结合,工人运动逐步由经济斗争发展为政治斗争。工人报刊也随着无产阶级政治运动的发展演变为无产阶级政治报刊。
这些报刊在宣传革命理论、批判错误思潮、组织无产阶级政党以及同反动派进行斗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1848年创刊于科伦的《新莱茵报》是世界上第一份马克思主义日报,被誉为革命无产阶级最好的机关报
(三)俄国布尔什维克报刊的发展
19世纪末俄国工人运动兴起,工人报刊出现。这是无产阶级政党动员和组织群众,为推翻资产阶级同志,建立无产阶级政权而斗争的强大思想武器,为准备和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这一时期重要的报刊有:1900年列宁创办和领导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全俄政治报纸《火星报》。这表明无产阶级报刊已发展成为无产阶级党报。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后,党内分裂成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两派。《火星报》从第52起其成为孟什维克的机关报。1912年,布尔什维克在彼得堡创办的自己的机关报《真理报》继续出色地看占宣传、鼓动和组织工作,为准备和进行十月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十月革命胜利后,《真理报》成了世界上第一份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的中央机关报。

十、无产阶级报刊发展可划分为哪几个阶段?无产阶级报刊有何特点?
1、阶段:(见上)
2、无产阶级报刊的特点
1)办报宗旨在于为了维护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利益,宣传本组织的纲领。
2)内容主要是批判旧世界,同形形色色的阶级敌人作战,也要同工人运动内部种种错误思潮和资产阶级影响作斗争。
3)同劳动群众保持广泛而密切的联系,依靠群众办报。
4)是党和工会的宣传机构,党和工会的领导人往往是报纸的负责人或主编。

十一、何谓报团?美、英、法、德等国的报团大体出现于何时?
1、报团是一个在两个以上城市,拥有两种以上日报的报业公司。报团的出现,表明新闻事业走向垄断的趋势,这乃是20世纪新闻事业最重要的发展。
2、形成于19世纪80年代初的美国斯克里普斯报团,是世界上第一个报团。1908年,英国第一个报团,北岩报团形成。法国报团的出现不但晚于美国、英国,而且也落后于德国,它的报团是在一次世界大战后才有的。与英美相比,法国的报团不仅数量少,而且规模小,基本上是由工商企业收购而成。德国报团是随着19世纪末商业报纸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十二、报业垄断有何标志?垄断资本如何控制报业?
一战后,垄断化是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报业垄断有两个标志,即发行量增加,报纸种数减少;以及一城一报现象的普遍。
    垄断资本控制报业的手段主要有三种:1)通过报团(报业公司)控有报纸的所有权。2)通过通讯社、特写辛迪加控制报纸内容。3)通过广告影响报纸的编辑方针。

十三、为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报业垄断进一步加剧?其影响如何?
1、二战后报业垄断加剧的原因:
1)从经济上看,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只有财力雄厚、业务兴旺的报纸此能生存,通过不断吞并效益不佳的报纸来扩大规模和经营范围,仍是现代西方经济的重要支柱。同时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又促使各行业超大公司不断追求规模效益,以争夺世界市场。
2)从技术上看,高科技设备和节目制作成本需要巨额资金投入,这使得财力有限的公司只能望而却步。此外,竞争又都是围绕新型产业展开的,以多媒体、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为行业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创造了条件。
3)从政治上看,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纷纷调整产业政策,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放松管制、鼓励竞争,尤其在金融、电信、广播电视、航空等方面,为企业兼并提供了政策依据。
2、报业垄断加剧的影响
1)越来越多的报纸控制在少数人手中,报业所有权的集中化使报道、评论趋于雷同,从而影响了新闻的多样性。
2)竞争引发兼并,缺乏竞争对手,报纸往往质量下降。
3)报团老板大都是垄断资本家,他们和金融界、工商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还涉足其中,大财团通过融资、控股、互派董事等方式,深深介入报纸的运作,使之成为垄断资本的代言人。
4)跨国媒介集团的出现加剧着世界新闻传播的不平衡,造成信息贫困信息过剩,发展中国家要求建立新的新闻秩序的呼声得不到回应。

十四、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工人报刊与近代工人报刊的办报方针是否相同?如何认识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允许共产党报刊出版
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阶级报纸,包括共产党和其他工人政党的报纸的办报方针与近代的工人报刊有很大的不同,其原因一方面是国内采取了缓和阶级矛盾的政策;另一方面是高新科技的广泛应用,使纯粹从事体力劳动者数量骤减,白领阶层的数量就超过了蓝领阶层,致使工人阶级报纸也向商业化方向转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