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8年只有42家报纸宣布停休刊

 法厉无边 2018-12-31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发布停休刊消息的报纸已有42家,相较于去年停刊的16份报纸,增长了一倍多。

报业圈一片萧瑟加哀戚,《报业转型》认为,报纸的停休刊只是产业发展衰退阶段的必然行为,也是对前些年报业“暴利”时代盲目扩张、跑马圈地的另类惩罚。原本市场就不需要那么多的报纸,即使在报纸已经纷纷停休刊的今天,现存的1842种报纸依然是产能过剩的。

他们的离开只是为了留下来的更好活着,向他们致敬!

2018宣布停休刊报纸一览

一般情况下,很多报纸在办不下去的时候会选择折衷的“休刊”方式,就可以暂时不用注销刊号。因此,每年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的《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的信息就相对滞后一些,比如,2017年只减少了10份报纸,但是,根据《报业转型》微信公号调研的数据,2017年报纸停刊有名有据的,就有16份之多。而截至2018年12月31日,2018年停休刊的报纸已经达到了42家。

根据报纸出版管理规定第二十条:报纸休刊超过180日仍不能正常出版的,由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撤销《报纸出版许可证》,并由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注销登记。大部分休刊的报纸最终都走向了注销的宿命。

2018年停休刊的45份报纸当中,都市报占据了三分之二,这些都市报当中,或者是地市都市报,或者是省级报业集团下面的第二子报、第三子报。这些报纸的停刊,仍然属于报业供给侧改革范畴,本来就不该创办。现有根本没有支撑那么多报纸共存的市场空间,在市场形势好的时候,第二三子报一般都由第一都市报养着,一旦市场形势不好的时候,第一都市报自身难保,甚至依靠母报养着,第二三子报也就更无法生存。

回溯到本世纪初,那段时间是第二三子报、地级市都市报创刊的高峰期,一方面,同城报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报业集团需要第二三子报作为所谓的“防波提”“护卫舰”参与报业竞争,抵御竞争对手的冲击;另一方面,地级市只有一份党报,眼红于都市报巨大的赢利能力,地市都市报纷纷创刊。这些,都是报业跑马圈地时期的产物;如今时过境迁,对于一些创办初衷就是走市场,用子报养母报的都市报而言,已经失去了存在价值。报纸的停休刊只是产业发展衰退阶段的必然行为,也是对前些年报业“暴利”盲目扩张、跑马圈地的另类惩罚。原本市场就不需要那么多的报纸,即使在报纸已经纷纷停休刊的今天,1884种报纸依然是产能过剩的,在行业衰退阶段,盲目扩张的恶果开始呈现,停休刊是必须也是必然的。

从另一个角度看,实现优化选择、精简聚焦则是对主流媒体进行有效扶持的基础和条件。

首先是优化选择。现存媒体数量太多,没有完善的退出机制,媒体只生不死,小散滥现象较为严重,导致“少数媒体死不了,多数媒体活不好”。当前对主流媒体进行扶持的基础应是治理,治散治滥,建立健全媒体“退出机制”,优化整合,对于一些舆论引导乏力,新闻供给质量低下,经营能力低效的媒体实行“关停并转”。摆脱媒体恶性竞争,竭泽而渔,争抢有限新闻资源的局面;集中资源,合理选择,扶持一些优势主流媒体率先打造成形态多元、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

其次是内部的精简聚焦。经过多年的发展,一些媒体单位内部子媒体子机构林立,数量极大,由于各种原因,内部也缺乏健全的“退出机制”,机构与项目在转型中越转越多,在改革中越改越多。一些传播力、赢利能力低下的子媒体在不断分食有限的媒体资源和运营精力,稀释扶持措施的效果,拖累优势媒体的发展与转型;因此,媒体单位内部的精简聚焦应成为对主流媒体进行扶持的条件,才有利于扶持手段更好地发挥作用。2013年10月28日,上海报业集团合并组建时,旗下正常出版的子报子刊共有32家,是全国拥有报刊数量最大的报业集团。2018年,通过关停并转一些子报子刊,目前只有21家报刊还在运营,停掉了11家报刊。 

从当前的发展趋势来看,“一城一报”将成为现实,即使同城报业集团没有合并,现有的市场空间也无法支持那么多的都市报,在市场作用下,仍然会出现“一城一报”现象。党报,由于特殊需要可能会多份共存;都市报则只可能存在一张,其他的都市报要么裁撤,要么就彻彻底底地改变。


编辑:付莎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