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形象研究

 西行游者 2013-06-19

【摘要】: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度之一,在西方人眼中曾是东方世界最为神秘的存在。而纪录片则是以真实事件为拍摄素材,对某一事物进行以“事实说话”的形象再现。从古至今,中国由曾经的闭关锁国到如今的对外开放,世界各国对于中国的了解也在逐渐加深,继而拍摄了许多以中国为题材的纪录片,记录“真实”的中国。在西方社会运用“他者”的角度对中国的形象进行塑造的同时,中国本身也能摆脱“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困境,较为客观而全面的认识何为“真正的中国”。本文将以用中国的生态,历史文化为主题的纪录片《美丽中国》为例子,分析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形象。

【关键词】:形象塑造 纪录片 中国 外国人

自新中国诞生后,不少外国游客怀揣着一颗好奇的心来到中国,希望用自己手中的摄像机记录下一个真实的中国,1956年,法国导演克里斯?马克拍摄了《北京的春天》在,通过一幕又一幕日常生活的画面展现了建国之初北京朝气蓬勃的面貌,而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尼亦在1972,拍摄成了《中国》这一部大型纪录片。但即便如此,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形象,它们往往都带着浓厚的有色眼光,进而呈现出的中国形象亦是支离破碎的,德国现代汉学家鲍吾刚曾说:“西方对中国的兴趣一直是无理性的,是介于理想化和妖魔化之间的。”在众多以中国为题材的纪录片中,并没有一部是真实而完整的展现中国具体面貌的纪录片,进而我们无法了解,这广袤的土地在外国人眼中,其整体形象究竟呈现出一幅怎样的面貌。

《美丽中国》是一部由BBC拍摄的,总共6集的以中国为题材的大型纪录片,采用的是最为先进的高清拍摄技术,将中国的多彩风光一一展现于观众的眼中。其中包括汉代的宫殿,蒙古的草原,维吾尔的沙漠,丝绸之路,以及最为华美而神秘的青藏高原,另外,还包括罕见的大熊猫和一些珍稀的中国独有的食鱼蝙蝠的珍贵生活记录。用《龙之心》,《香格里拉》,《西藏》,《万里长城的塞外风光》,《熊猫之地》以及《潮汐更迭》六个部分,分别对中国的西部,北部,东部,以及南部都进行记录与描述,把中国奇珍异兽的日常生活,与中国的历史,文化,人文,宗教,民族,民俗,巧妙而自然的联系在一起,能够整体客观而全面的展现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变迁,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与影响等。更为全面的表现出,中国在外国人眼中真实而完整的具体形象。因此,本次研究以《美丽中国》的英文版为主要的研究文本,深入分析外国纪录片中,关于中国的具体想想塑造。

一, 纪录片中关于人物,植物与动物的个体形象塑造与三者的相互关系

<一>人物与自然

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离不开中国人民的苦心经营,在地大物博的中国,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是极为复杂的,是经过一定历史积淀而逐渐形成。总体而言,中国人们与自然之间主要的关系,却是相互依赖相互妥协的,当然也有例外。

出现在本片中的中国人民多是生活于都市之外的人们,他们带有最为原始而淳朴的生活方式与生活信仰,充分体现了人们与自然之间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它极为少数的讲述到都市人们的生活,绝大部分讲述的都是生活与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人民充满传统特色的生活方式。主要体现出了中国人以下几个特点:

1, 因信仰而尊重自然

传统的中国人民本着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对自然界的万物,都存在着一定的崇敬之心。他们相信,只有相信自然按照最为原始的生活方式进行活动,就一定能够保证自身的平安健康,也因此造就了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例如,在贵州的苗族人们相信金腰燕象征着幸运,因此,在当地生活的人们不仅敞开大门金腰燕的到来,更是以其归来时间决定种稻的具体时间,并且极少出错过。

当然,中国人们保持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原因是纷繁复杂的,而“宗教信仰”则是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生活于青藏高原上的藏族人民信仰佛教,相信众生平等,要多做膳食善待自然,因此藏民在对待动物上总是十分宽容。其中有一组画面描述的是西藏的僧尼他们奉行善念,善待野生动物,女尼饲养藏马鸡,助其度过寒冬,而西藏正式保护动物的最佳典范,而其中黑颈鹤被于是这人们轮回的起点,这一文化更是促使人们相信帮助其他动物或人都会得到福报。因此而保证了人们与生活在同一自然界中的其它生物,都能处于一种和谐共处的状态。

2,顽强而富有智慧的人民

在中国的数十亿人口当中,有那么些人,生活在哪些贫瘠荒芜的土地上,运用他们的智慧与劳动,顽强的与那里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并且与当地的自然物种们共同相处。

生活在吐鲁番盆地中的人们,造出了旷世奇作,坎儿井,用其灌溉当地的葡萄,使当地的人民在较为恶劣的环境下仍能生活的富饶安康。另外,由于近年来人们排放污水与密集的农业肥料,导致渤海湾的浮游生物激增,过度捕捞导致天敌减少,为水母的过量繁殖提供了必要条件,在全世界人民因水母过量而感到烦恼的时刻,中国人民却认为这是一个机会,将水母捕捞起来,加以加工,便形成了人们所钟爱的“凉拌水母切片”这道美食。

自然环境的恶劣并不能撼动中华人民顽强的生命力,他们依靠自己的智慧,在其所生存的土地上,将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当作保护自身最重要的屏障,根据自然的规律,在那片土地上顽强的生活着。

3, 热衷于各类稀奇食品的人类

外国人曾这样看待中国的食品文化:“中国人吃任何有脚的东西,除了桌子,吃任何有翅膀的东西,除了飞机。”而中国人热衷于各类稀奇古怪的食品形象也体现在了《美丽中国》这一纪录片当中。

例如在西南地区贩卖极为频繁的蜻蜓虫卵,傣族人民在大黄蜂的身上套上羽毛,以便找到其蜂窝所在,将其烧毁,作为足智多谋的工作报偿,他们能获得味道鲜美的蜂卵。而人类与动物的关系显得最为残忍的地区,莫过于中国的华南地带,在中国香港,有著名的蛇餐厅,以及曾经被视为美食,而如今却是濒危物种的大蝾螈,什么都吃,什么都不浪费的行为被视为勤俭,这也是造成中国野生动物骤减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于中国人在食物上来者不拒的态度,外国人是带有一定审视态度的。中国作为这个时间上动物物种最繁多的国家之一,在保护全球生态问题上必须做好必要的工作,改善中国人民对于食物选择态度,在外国人看来是迫在眉睫的。

<二>动植物与自然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充斥着种类纷繁复杂的奇珍异兽,奇花异草,它们是人类的瑰宝,是大自然最为骄傲的作品。那么,在中国,哪些个奇珍异兽们又具有怎样的中国特色?它们是因何而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得意生存和发展,动植物之间与人类和自然界又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

1, 被人类赋予美好祝愿的象征

对于中国人来说,动物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寓意的象征,这与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有关,远古时期的中国人相信,动物是天神的使者,它们的存在是上天赋予其引导人们的一种责任表现,因此人们总习惯于为动物赋予各类或美好或灾难的价值含义。

例如,白鹭象征着好运,金腰燕象征着合家幸福。例如在烟墩角村,当地人与黄嘴天鹅和谐相处,在纪录片中拍摄了一组,天鹅虽渔船出海捕鱼,天鹅帮助人们吃掉绳索之间夹杂的参与海带,以及孩子们在饭后给天鹅喂食的和谐场景,无一不体现出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在内蒙古,蒙古人保护也尊敬天鹅,成它们为神鸟。

由于动物先于人类出现在这个世界,中国的传统文化促使人们为动物披上一层神秘的纱衣,而这层纱衣在很多时候成为了动物得到保护的良好理由,不论其所象征寓意或好或坏,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都是动物能够在人口逐渐稠密的中国继续生存繁衍的重要保证。

2, 不可思议的顽强生命力

中国的土地广大而深远,但除了人口稠密的地带,其余适宜人口居住的地区只占少数。可值得赞颂的是,在中国这片土地的每一处角落,都存在着一丝生命力,而这一功劳便必须归功于生存于中国土地上的那些具有顽强生命力的奇珍异兽们。

在青藏高原这一片荒凉高地上便生存者许多不可思议的生物,世界屋脊之巅的圣母峰上,一片荒凉,但跳蛛却为这片土地带来生命的迹象,在东北野猪在冬天既不迁移也不冬眠,仍在雪地中辛苦的觅食,它们从不挑食,与同伴之间虽偶有争执,但大多时候都相互取暖,相互保护。不仅如此,在纪录片对珍稀物种西伯利亚鹤进行描述时曾有过这样一段旁白:“中国见证了野生动物令人讶异的恢复力,只要有一定成都的帮助,即便是最稀有的物种,也能从濒临绝种的边缘回生。”由此可以看出,中国野生动物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形象在已经深深根植于外国人心中。

虽然,它们存在于人迹罕至之处,若不可以寻找也许一生都不为人所知,可正因为如此,它们才能在人类与动物的空间争夺战争日益激烈的过程中,顽强的生存下来。中国土地的特殊性,为动物们提供了生存的前提,这是中国物种多样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3, 动物与人类相互合作

生活于同一片土地的动物与人类始终离不开合作互助,他们之间有良性合作,当然在众多合作之中,也不乏不和谐的因素,总体而言,在自然环境恶劣的地方,人类与动物的关系多是和谐居多,而在富饶安康的地区,不和谐的因素却不在少数,当然,凡是都有例外。

人们与动物之间温馨共处的画面,存在于中国的每个角落。而这一现象则在西藏地区牦牛与人类的身上则体现的淋漓尽致。牦牛在西藏虽是极为凶猛的动物,但是如果没有人类,它自身却无法生存,一旦人类将其驯养得体,它便能成为了不起的家畜,供应当地藏民的一切生活所需么人其本身也能得到良好的照顾,能更好的生存。

在外国人看来,野生动物在受到人类的悉心照料之后,会对全球的生态都有着极为积极的影响,从长远的眼光来看,这对于全世界人民来说都是有益无害的,而中国最为世界上野生动物种类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在这项工作上更是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纪录片中关于中国的古老历史与文化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明一直为外人所向往,那么在《美丽中国》这部纪录片中,对于中国的古老历史文明又有着怎样的评价与表现,在他们看来,中国古老的历史文明究竟呈现出一幅怎样的姿态?我们如何通过外国人的眼光,更加全面的保护中国值得向全世界炫耀的知识文化瑰宝?《美丽中国》这部纪录片在体现中国历史与传统文明的形象时,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日常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汉族与少数民族)

中国人民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在日常生活中便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在纪录片中,曾拍摄到在青藏高原上,藏民举行的朝拜活动,甚至是最为人们所知的“天葬”仪式,以及蒙古文化中的赛马表演。而在对汉族人民进行传统文明承接的描述时,则着重在于描述人们对于北京天坛上猫头鹰的尊重,以及中国过新年时举办的舞龙舞狮的表演。在中国南方,由其是福建省客家人著名的茶文化描述,和人们将船制作成鸟的形象,象征着一定能平安归来等。

由此可以看出,在外国人看来中国的传统文明是纷繁复杂的,丰富多彩的传统文明造就了中华民族神秘而悠远的形象,但其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在对中国人民与其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对传统文化的奉行的表现上,则主要体现于几个传统节日的庆祝当中,而其中,在如今的中国,能够较为完整的继承传统文明的民族并不是汉族,而是各个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将中国人们对传统文明的继承着重归纳于对传统节日的庆祝,的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随着中国现代化步伐的加快,人们对于传统文明的继承这一重视程度也在逐渐降低,这也是造成外国人们认为中国的传统文明仅限于节日庆祝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佛寺与信仰文明

对宗教的信仰在中国也拥有悠久的历史,在这次纪录片当中,除了着重描述了宗教之都——西藏,举行宗教仪式等一些列活动,还表现了许多带有封建色彩的祭祀仪式,例如在对东部的杵望港进行其新渔季展开的庆祝活动的描述时,还加入了赵先生用贡品表达对海神的敬意,以此保护船员平安归来的场景,以及用旁白解释关于边跑吓走海怪,和放纸船传递愿望给海神的由来。

不得不说,中国的古老信仰在西方人看来是具有一定偏颇性的,在对宗教信仰的问题上,纪录片用浓厚的笔墨展现出了中国人民“封建迷信”的形象。纪录片对于中国人民的宗教信仰并没有进行更为客观的阐述,但不可否认的是,宗教信仰,甚至是对神明的敬畏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历经千年而深深根植于中国人民心中的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三,美丽中国面临的问题与原因

在全球环境恶化的背景下,对于处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来说,环境问题则显得更为显著,正因如此,中国的生态也面临着严重的考验。野生动物数量的锐减,河流的干涸,以及荒漠化现象的日益加剧,加之西藏所处地带是全球环境问题的一个关键地带,全世界对于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程度也在持续走高。

在《美丽中国》这部纪录片中,为我们展示了许多中国的奇珍异兽,在赞叹奇迹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的生态问题亦在日益严重,最明显的表现便在于野生动物的减少,以及森林的破坏。

不难发现,野生动物的减少原因主要在于日渐稠密的人口与动物之间生存空间的矛盾在逐渐激化,在纪录片拍摄过程中有一组画面,是亚洲大象害怕前来保护区的人们,并一味躲避他们的画面;第二个原因在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导致经济建设用地侵占或污染了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如青藏铁路横跨了藏羚羊的迁移路线,珠三角被严重污染,海豚时常受到汽船轰鸣声的骚扰等;第三个原因在于,人们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不强,不少人将野生动物用作药物生产,如中药产业的发展,以及将野生动物作为美味佳肴,甚至是非法贩卖,过度的捕捞和猎杀,直接导致了野生动物的加速减少。

而中国面临的另一重大问题,在于传统文明的逐渐流失,而这一显现在少数民族文明的逐渐流失上体现的更为显著。尽管国家励志于保护传统文明,但由于城市化水平的加快,不少中国人民放弃传统的生活方式,逐渐融入于现代化的城市生活当中,如此以传统生活方式为依托的自然文明则在逐渐消失,例如在北方的鄂温克族曾与驯鹿之间存在着极为奇妙的合作方式,但由于在此区域过游牧生活的人越来越少,这种人类帮助驯鹿接生,抚养小鹿的合作关系可能是最后一代。传统文明逐渐消亡的另一个表现在于传统建筑的逐渐消失,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不少立于城市中心的传统建筑都面临被拆毁的危机,而传统建筑传统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因此,中国的传统文明的传承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着极为重大的考验。

四,结语

《美丽中国》为观众描绘了一个神奇,充满奇迹与生命力的土地,但这片土地并不是尽善尽美的,中国人的传统文化理念中,奉行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这的确是是具有可行性的真理,而现代人们也逐渐意识到了这个真理,中国已逐渐回归传统。

中国占据了全球环境的重要地理位置,其中以西藏最为显著,而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后一个隐秘的国家,更是由她见证了许许多多的奇迹,无论是生命的奇迹还是生态的奇迹,野生动物与中国人民顽强的生命力,无一不体现着中国这一古老国度的勃勃生机,正如影片结尾所描述的那样:“如果这世上有人能解决大规模的环境问题,那一定是中国。这不仅对于中国来说有重大的意义,这对于全世界人民都是一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