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突破全钒液流储能技术 具有极高战略意义

 何处芳洲 2013-06-19

中国突破全钒液流储能技术 具有极高战略意义

2013年06月19日 09:40
来源:中国科学报

点击进入下一页

全球最大规模的5MW/10MWh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应用示范工程通过辽宁电力勘测设计院验收。(科学报图片)

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黑马”

受制于不连续、不稳定等特性,我国的弃风限电现象日趋严重。新兴的全钒液流电池在核心技术研发、稳定性、成本控制等方面优势突出,有望成行业内的“黑马”。在美国2012年制定的储能技术发展规划中,全钒液电池名列首位。

记者贺春禄

近日,全球最大规模的5MW/10MWh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应用示范工程通过辽宁电力勘测设计院验收。该储能系统自今年2月22日并网运行后,经过3个多月的严格考核,目前已经全面投入运行。

带领团队为该示范项目提供技术支撑的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简称大连化物所)研究员张华民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专访时指出,该储能系统的成功运行,对于建设中国储能电池技术产业化、推进我国可再生能源的普及与应用具有重大意义。

业内人士均认为,在示范项目的良好带头作用之下,若今后全钒液流电池在核心技术研发、稳定性、成本控制等诸多方面取得更大突破,将有望成为储能行业的“黑马”。

储能的首选技术之一

近年来,风力发电在中国发展得非常迅猛。截至2012年底,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7532.4万千瓦。但是,由于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具有不连续、不稳定的非稳态特性,大规模并网后对电网调峰、调频及电能质量均会带来不利影响。

因此,随着风电装机容量占电网电力比例的提高,弃风限电现象也频频出现。

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弃风总电量约200亿度,较2011年的弃风限电规模翻倍。

张华民指出,如何提高电网对于可再生能源的接纳能力,减少弃风、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效率是今后我国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当前,中国风电的大量并网不仅影响了电网的电能质量,而且增加了事故风险。由于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具有动态储存能量并适时释放能量的特点,可有效地平拟风力发电输出的非稳态特性,并提高功率预测精度、改善跟踪计划发电能力,有利于电网进行统筹调度利用,减少弃风限电,还能增加风能资源利用效率。

张华民告诉记者,与其他储能技术相比,全钒液流电池储能技术因其使用寿命长、规模大、安全可靠等突出的优势,成为规模储能的首选技术之一。“2012年,美国制定的储能技术发展规划已经将全钒液流电池列在首位。”

优势突出

张华民指出,大规模储能电池有三个基本要求:高安全性、生命周期性价比高、生命周期环境友好。

据悉,该运行数据不仅可以用于探索如何建立合适的应用模式,更为重要的是可以为国家政府层面决策提供数据支撑,促进有关储能技术产业化支持政策的出台。张华民说:“这对于全钒液流电池规模化储能系统的商业化至关重要。”

李俊华指出,项目成功并网迈出了我国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产业化重要的一步,但大范围的商业化应用还需进一步努力。

对此,长期从事全钒液流电池研究的张华民表示,当务之急是要通过技术进步,大幅度降低液流电池储能系统成本。“此外该储能系统在各应用领域的盈利应用模式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全钒液流电池技术已基本成熟,技术难点已经突破,如同手机的发展一样,在产业化的过程中,技术会得到迅速发展,成本会大幅度下降。”

全钒液流电池储能技术具有使用寿命长、规模大、安全可靠等突出优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