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喜欢森山大道

 啸海楼 2013-06-19

如何喜欢森山大道

—— 多媒体世界的一个“游记”

朱白 6分钟前

(图1.森山大道两张不同时期的作品,“犬”成了森山大道最典型的意象之一。配图皆来源于网络,属于森山大道摄影集或纪录片中的作品、海报和片段。)

2013年4月,我先看到了荒木经惟的书《东京日和》(荒木经惟、荒木阳子著,罗嘉译,重庆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版)。说不上喜欢里面的照片,但是荒木的文字我很确定地喜欢,那是一种从容自然地流露,当时我没想到这些恰好是我们通常理解的作家们所欠缺的,如果理解到这一层,那肯定会更加喜欢和珍爱荒木经惟的文字。

也许对于荒木来说,写出这样的文字并非刻意,也不是什么非做不可的事情,对他来说更像一种交谈,甚至就是口述的我也不意外。不过当然不是什么口述,而是日记体,记在便签上,记在生活的角角落落里,关于他和他所失去的妻子。

正是源于这种喜欢,随后广州举办荒木经惟的摄影展时,我难得去看了一次,在开幕当天,冲动或者不惜大老远和女朋友赶过去,放在别人眼里也许都不算什么,但我却觉得对于不爱热闹和赶时髦的自己来说,的确只有出于真心喜欢这个理由才说得过去。

随后不几日,朋友小平所在的出版公司做出了另一位日本摄影师森山大道的《犬的记忆》(金晶译,重庆大学出版社2013年3月版),朋友看在我喜欢荒木经惟的份上自然又寄给我一本。作为并行的两位日本当代摄影大师的名字,第一次同时出现在我的书桌上。那是我第一次看到森山大道这个名字,如果之前看到关于这本书的宣传和部分图片以不是实体书的理由不算在内的话。

起初森山大道的黑白照片没给我留下太深刻印象,我倒是时而觉得这本书印刷太差了,怎么将黑色照片弄得那么脏,甚至黑乎乎的什么都看不出来嘛。

(图2.森山大道在纪录片中。森山的粉丝对于他是怎么捕捉影像的充满兴趣,所以透过纪录片观察摄影家的工作方式也就成了一种必然受追捧的方式。)

人总是有阶段性的认识和态度,这一点不奇怪,后来看到森山大道的访谈,他也经常将此作为口头语,比方说“这是我现在的感受”,言外之意就是当下如此,以往和以后不一定。我对森山大道的认识也是,从黑乎乎什么都看不出来,到迷恋得难以自拔,只有一周的时间。

我喜欢《犬的记忆》中森山大道寡淡和无欢的情感世界,他非执拗但也有点念念不忘自己的过往情史,还有他对自己年轻时的一些场景的碎碎念,这些都让人觉得这是一个角色很模糊、但却有着人的味道的艺术家。

时间并不能更改一切,但却可以改变一个人的诸如心境、判断之类的东西。此时是2013年6月2日,我有一大把的东西要写,有用来维持生计的,也有自己想用功努力的,但却什么都提不起精神,只想回顾一下我与森山大道的“交往”过程。这是怎样的一种矫情我暂时还认识不到,但可以确认的是,两个多月以来我被其吸引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境地。

比方说,我在网上浏览了一切能找到的关于森山大道的东西,看了一部纪录片《犬的记忆 森山大道·写真之旅》(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k2NTE5MDY0.html),脚本和作品跟同名书有重复,但能听到森山大道自说自话和阐释一些读者感兴趣的东西,也算是一种惊喜;去广州美术学院对面的巷子里看到《北海道》(Hokkaido Daido Moriyama,2008年版),没舍得花那么多钱买一本有可能是盗版的画册,但我站在那里将之从头翻了一遍;看人家的不过瘾,对于据说有着强烈占有欲的天蝎座来说,我势必要拥有一点才行,于是我上网找到了进口摄影集和台湾版的书籍,几天下来,收到的摄影集和台版书籍大大小小已有十来种了,虽说买书一贯是我的日常行为,但是短期如此冲动地买上千把块钱还是第一次;当然网络自然是如今了解一个人的给力方式,比如我找到了豆瓣上的找到一个ID叫“熊仔俠”的人,他不但翻译了《犬的记忆 森山大道·写真之旅》,还翻译了《森山大道·映像 Daido Moriyama: In Pictures (2012)》,及时公开了片源和中文字幕。

(图3.两部纪录片《犬的记忆 森山大道?写真之旅》和《Near Equal 森山大道 森山大道》海报。)

当一种关注源于难以自拔时,这至多说明你已经在沉沦了,至于能否得到和得到什么则完全考虑不到。拿到手里的《Daido Moriyama:The World through My Eyes》(Skira2010年11月版)有一种非比寻常的厚重感,价格不便宜,也的确够厚,铜版纸四百多页。整版出血的大图,好像再大的纸张都不够它们的摆放,不留一点余地,这是森山大道摄影集一贯的风格。这本合辑几乎涵盖了森山大道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作”,几乎那些被人熟知的作品都收入进来了。虽然将抹掉时间概念的图片一起看,会忽略森山在自己生命中的变化,但从中你也能发现什么东西在一个人贯穿的生命中是固执而顽强的。

森山大道是一位说和写都非常厉害的摄影师,了解他的言论和文字当然也是进入他摄影作品的一扇窗口。《昼之校 夜之校》(陶玲玲译,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13年1月版)是森山大道的讲座,大多为学生提问,也有森山就一个话题延展开去的夫子自道。在高校的讲台上,森山大道一点不像教授或者大师,最多是以前辈的体验来告解大家。技术、流程、器材、手法等细节,对于许多风格化艺术家来说将这些公布那无异于一种破产,可是森山显然不在乎这些,他更愿意像他观察世界时的视角一样,沉到地面的高度平静无私地与人交流,袒露所有。

《写真物语 上-日本摄影大师语录1889-1989》(亦安工作室,台湾2012年12月版)几乎从学术和欣赏的角度介绍了日本当代摄影,有自说自话,也有他们处于历史坐标位置的划定。历史的作用便是能看到今人的影子,从森山进而到日本当代摄影,这本不厚的历史能告诉你很多东西的来龙去脉,看到东松照明、中平卓马的言论和作品,知道其实一切都是有来去和传承的。顺便说一句,台湾人的编辑真认真,栏目格式内容都严谨可见,这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商业产品了,没有执著和热爱有时候很多事真的干不了,也不会去干。

能够见证森山大道的“写”,除了《犬的记忆》,就是这本《迈向另一个国度》(苏志豪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版),包含了森山的随笔和一些拍摄计划的来龙去脉。《犬的记忆 终章》(廖慧淑译,台湾商周出版2009年11月版)暂时还没有简体字版引进,台湾版的当然可以一解饥渴,只是这本的印刷和装订真的有点一般。

同样台湾出版的《摄影的人生,旅行的意义:RICOH GR∕GXR与森山大道等摄影家的写真纪行》(森山大道、橫木安良夫等合著,台湾悅知文化2012年10月版),是看过森山大道作品后有意追随者所热捧的。但它的所谓指导意义“教科书”,不是一本正经地指导,而是让那些你熟悉的包括器材的出现,将动作场景复原到第一现场,算是一次近距离的观察。

要说可以观摩摄影师工作的,对大多数人而言最好的渠道便是纪录片。《Near Equal 森山大道 ≒森山大道》是跟随在森山大道生活和工作拍摄的,里面的森山依然平易近人,对习惯、感觉、记忆娓娓道来。纪录片的场景中包括森山第一次尝试使用数码相机,他快速地掌握了数码相机的工作方式,并高兴得像个孩子,他会跟老朋友开玩笑地说自己已经进入了数码时代。

也是在这部纪录片中,我第一次看到森山大道谈论自己的家庭,其他场合只有在一个年表里交代过他结婚生子的时间。森山说自己没有跟老婆孩子住在一起,起初是一周回去一次,越来越变成一年回去一次,他说自己交给了摄影,义无反顾。这多少有点让人失望,一个当初因为失恋而走上摄影道路的艺术家,感情生活竟然如此平淡甚至不尽人意。

(图4.摄影合辑《Daido Moriyama:The World through My Eyes》和访谈录《写真物语 上-日本摄影大师语录1889-1989》 。)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看森山大道的一切对于我都有一种治愈功能。不知道为什么,每当我上床睡觉时躺在床上打开一本森山的画册,对于扑面而来的剧烈黑白对比,以及那些呆板疯狂的面孔,对自己来说总有一种踏实的疗效。它们甚至可以成为反击庸常化和荒谬不堪生活的一种武器。

(图5.森山大道作品。面对这样一个白眼的儿童,你能说些什么呢?)

我看了很多森山先生的摄影集和作品,各种能实现的渠道都加上,反正数量上已经不少了,以至于新到的一本书拿在手里,总会发现一些老相识的照片。这不意外,反而可以产生一种温暖的情绪,也就是说,此时此时我自觉自己于森山大道先生有了某种并非深刻但一定很厚重的交往。

几年前一个同样喜欢欧美摇滚乐的同事问我,如果要花很多钱去看音乐现场最想去看谁的,我想都不用想说,我想看的都死了。对于认为只需守旧就已经很满足的我来说,不管是Kurt Cobain,还是Jim Morrison他们都已经归于泥土,其他人见与不见都不是情结所在了。可是如果现在有人问我,要花上很大的代价去问候一个人,那我能说出森山大道的名字了。

对于我来说,如此短暂的时间便喜欢上一个艺术家,是一件非常轻浮的事情,如果放在以前,我会刻意的回避,如果是别人,甚至我会报以嘲笑的表情。但事实是,世界从来没有所谓的规律可言,尤其在心境和精神层面上来说。

森山大道的作品连同他所写的散文和所言的访谈对话,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些共同构成了他独特的个人魅力。在我逼仄狭隘的视线里,有如此魅力的艺术家并不多,活着的更是没有几个,森山大道那张四四方方的大脸有一段时间里竟然会像幽灵一样出现在梦中,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我会想着他的某一幅作品或者他讲话时的样子入睡——很惭愧,更是羞愧,一个直男会有这种事情发生,但是如果你体会到这种羞愧,也应该体会到我此时此刻的一点心境乃至正在言说的这个人有多厉害了吧。

《森山大道,我的写真全貌》(译者黄亚纪,原点出版社2013年4月版)是一本集多年的访谈合辑,如此厚重的言论同时扑面而来,几乎可以看做是森山大道的一种自我消解,他的观点和行为背后的精神,在一次次对谈中得到了体现。从中也不难看出来,森山大道在“说”的时候可以理性十足,且充满对异化世界的不确定感,无论是对“挑衅”行为的解释和自己备受争议摄影风格的阐释,都有他个人的非大路货的解释。

这本书中有一张跨版照片,小女孩疯狂地在跑,表情怪异,那不是年轻的表情,好像是在巨大的恐惧过程中的一种内心流露,事实上在森山大道抓怕这样照片时不太可能有某种危险出现,但那种表情究竟是什么,又如何而来呢?这是我许久发呆的一张照片,在这本台湾新近出版的访谈录中,这张照片的印刷不是很好,失去了一点质感,它同样对我来说不陌生,在Thames&Hudson出版的《Daido Moriyama》(2013年4月版)中,尺寸缩小了,但铜版纸印刷更显精致和表现力。总之,这是一张经典作品,在很多森山大道的书籍中也经常作为配图出现。

(图6.森山大道非常著名的一张作品,很多他的摄影集、随笔和访谈录中都收入过。)

同样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一张小女孩在跳绳的照片,玩耍,但一点也不可爱,甚至表情中的愤懑和拼命劲儿,还会让人感到恐惧,这同样难以解释,但也同样地产生出莫名的震撼感。

我刻意不回忆和引用森山大道“说”,因为那对于我来说实在是太多所谓的金句了,可能是我模糊了视线,已经分辨不出哪些有意义、哪些一般般了,对于我来说它们都显得重要和金贵。在豆瓣上一本“我看过”的森山大道的书上,我的评价是“说什么都不客观了”,是啊,一个失去客观和判断力的人,其实就不必说什么了。

读者可以不关心我的这种个人状况,但至于“何以至此”却值得花点时间一探究竟,因为这有助于你产生了解一位优秀艺术家以及他作品的兴趣。我可是评论家啊,至少也是一个以写文学和电影评论为主的写手吧,客观和判断力都应该随身之物,在品评和审美的对象面前从来我都是保持着高度警惕和清醒,这本来而也没什么好说的,但发生在接受森山大道之时出现了如此慌乱状态,大概又可以说明这个家伙有多厉害了吧。

如果你也好奇这种语言上极其肤浅和苍白的描述之下的厉害,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买两本森山大道的画册和书,翻看一阵子,我觉得那不会耽误你太多时间,并且是值得的。

(图7.给予这样的视角、这样的捕捉、这样的疯狂画面,对于平和又激进的森山大道来说总是可以做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