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最大智慧:不起眼的行为习惯!

 智軒的小屋 2013-06-20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的名言告诉我们:行为习惯对人生具有决定性作用,正所谓“习惯成自然”。

    习惯与素质不同点在于,习惯表现在人的举手投足间,流露在人的言谈举止中,是行为趋向,是外在的;素质则体现出人的内涵,彰显出人的精神和力量,是深层次的。但二者紧密相连,素质是由习惯内化而成的品质,习惯决定素质,习惯好坏决定素质优劣、高低

    叶圣陶曾经所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不能促进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教育,是不完美的教育,更谈不上素质教育。既然素质是习惯的内化,那么,一个没有良好的饮食习惯、卫生习惯、锻炼习惯、观察习惯、思考习惯、抗挫折习惯、勤劳习惯、节俭习惯的人,不可能内化出高水平的身心素质、审美素质、情感素质、勤奋素质……。那么,他(她)的综合素质还会有多高吗?!

 素质是一种内涵、一种精神、一种境界,所以它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造就的。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来说,特别需要周围的大人们用良好习惯言传身教,点点滴滴地又持之以恒地侵润。没有良好行为习惯的老师不可能培养出具有良好素质的学生,没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家长不可能养育出具有良好素质的孩子。具有良好习惯的老师与具有良好习惯的家长形成合力,才可能哺育出高素质的学生

 习惯成自然,不良的或坏的行为习惯就是一种藏不住的缺点,别人都能看得见,自己却很难发现。习惯这种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是在潜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行为,当然不一定完全是自己所希望的行为。所以,对学生(孩子)暴露出的不良行为习惯,要及时纠正,而不是一味地责怪。而这,这正是家庭、家长的责任之所在,这正是学校、老师的职责之所在,这正是“养成性教育”的关键之所在

 对行为习惯的形成,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有过至理名言:“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

经常见到这样的家长,发现孩子身上有些不好的习惯,不是首先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武断地认为:这孩子像谁,怎么能这样呢?!像谁,当然像家长了!只不过家长是成年人,比孩子更会判断场合,更懂得什么情况下应该有怎样的行为。但是,家长的任何行为习惯在家庭里、在孩子面前都是隐藏不住的,也是无法隐藏的,于是,家长就在每天面对孩子的“现场直播”中就把某些不良习惯潜移默化地移植到孩子身上了,当然,孩子就会暴露无遗了。培养孩子必须从矫正自己的不良习惯做起,从小事做起,用自己的优良习惯浸润、引领孩子,促其逐渐形成优良习惯。唯有这样,才是一位“有责任心”的“称职”的家长。

家长给孩子的最好的财产,不是金钱,也不是汽车别墅,更不是社会关系网,而是引领孩子形成“优良的习惯”!“优良习惯”才是孩子终生受用不尽的巨额的“无形资产”!才是真正的爱自己的孩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