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乾隆四题龙井八景与他的32首龙井诗

 旭升 2013-06-20


    乾隆皇帝酷爱龙井茶在杭州家喻户晓。他六下江南,四次到龙井茶区观看茶叶采制,品茶赋诗,还把胡公庙前的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龙井茶借皇帝的赞语声名远扬。民国期间,龙井茶即已列中国名茶之首。

    乾隆十分欣赏龙井一带“清虚静态”的诗境,称此地“步步每改观,望望皆精义”。也许正是因为如此,每每来到这里,他总是要风雅一番。
    乾隆十六年,他首次来杭,便到天竺观看茶农采茶、炒茶,并写下了《观采茶作歌》。自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起,他在22年时间里四游龙井,品茶赋诗。四次来龙井的时间分别是:1.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三月,为龙井八景题匾赋诗,世称《龙井八咏》;2.乾隆三十年(1765年)二月;3.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三月;4.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三月。每次他都沿山中小道步行,游兴粲然,并为龙井八景一一题诗。一共有32首龙井诗流传于世。

    现将乾隆写的32首龙井诗一一展示。诗作前的标号是说明乾隆第几次游龙井时所题。   

 一、“过溪亭”,在凤篁岭北侧岭下的虎溪桥上。

1. 行云流水视迁留,奚问虎溪过与不。一笑诗吟杜子美,墨名儒行足风流。
2. 溪云不过忽成过,一笑名因二老留。有意无心设相较,过赢不过两三筹。
3. 不过原来有溪在,过而弗觉并溪无。前三三后三三者,应笑今朝又遇吾。
4. 亭自亭而溪自溪,言传三笑信无稽。虽然久假不归者,千古人过去重提。

二、“涤心沼”,在一片云后面。

1.辨才归老开精舍,沼水曾临苏与秦。却是清波无芥蒂,涤乎抑否听伊人。
2.云栖已有洗心亭,龙井复传涤心沼。涤之洗之名太纷,不及无心自了了。
3.泉能为涤心为所,心所泉能两孰真。欲起辩材作转语,涤之一字属何因。
4.六祖当年传法音,可知神秀悟非深。涤之何乃重名沼,吾谓辩才尚有心。

三、“一片云”,在凤篁岭上。

1.片石玲珑号片云,英英常自蔚氤氲。龙泓本自颠翁碣,馨折宜应于此君。
2.片石玲珑依碧峰,英英常带岫云浓,山庄别室斯津逮,对此依然仰圣踪。
3.云依石则石为主,石似云斯云做宾。个里由来无定法,打成一片是何人。
4.峦罅生云云护峦,自成一片习而安。仰知皇祖经临处,岁岁山庄三字看。

四、“凤篁岭”

1.灵石峰西翠岭岑,苍莨万个戈风森。世间官征安能谱,此是云山诏頀音。
2.听曲曾闻绝胜弦,老枝介介穉娟娟。分明好是三春景,忽讶清秋籁飒然。
3.横岭中分南北云,筼筜夹道翠氤氲。经过不觉衣裳湿,清籁犹从天半闻。
4.轻风拂处翠交加,等度成之龙与蛇。过岭即为上天竺,琳琅韵里步云霞。

五、“方圆庵”,在凤篁岭侧。

1.方圆庵是辨才迹,葺筑曾经闻启祥。今日重看新旧址,有为一切幻谁常。
2.数椽敝屋号方圆,立字安名属偶然。何事南山夸博学,方圆娓娓著言诠。
3.述古何须称辩材,笠庵聊尔与俳徊。天圆为覆地方载,试问谁能出此哉。
4.儒日仁圆而义方,庵名数典岂荒唐。辩才应读昌黎集,文畅希其取友良。

六、“龙泓涧”,在凤篁岭南侧坡下。

1.凤凰岭上龙泓涧,喷沫成池贮碧流。飞作瀑泉灵作雨,攻祈那待法师投。
2.石栏四面一泓清,可数须眉镜影呈。流出细渠原足底,山根闻作半天声。
3.乳窦淙淙出石罅,石栏围处作天池。适来谷口看飞瀑,谁识泻从脚底斯。
4.刻峭崇山涧有泉,几番坐石得吟篇。外人不识临眼底,却道湍流落半天。

七、“神运石”,耸立在龙井泉畔。

1.移来不及五丁穿,峭茜亭亭一朵莲。闻说铁牌同出井,依稀辨得赤乌年。
2.诡石狰如伟丈夫,遥年题识半模糊。新诗业已行行泐,曷不由今视昔乎。
3.杰立昂然似伟人,运来闻说力由神。东坡被服夫子者,不语可曾此辨真。
4.运以神功诚有无,卓然立不借傍扶。方圆庵是米颠跋,对此曾经下拜乎。

八、“翠峰阁”,在碧螺峰上。乾隆帝还在阁摩崖上题了“湖上第一佳”五字。

1.平陵小阁切青宵,纵目因之意兴遥。颇怪吴人费疏剔,翠峰今古祗高标。
2.翠峰却是新成阁,前度游情祗目前。问水寻山付余事,观民察吏敕机权。
3.层甍自据最高峰,十五年重此迹踪。依旧青山绿水里,去来今者觅何从。
4.八咏逮之四度酬,翠峰廿载阅春秋。吟成去弗复回顾,结习由来不欲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