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癫痫,病因,诊断,治疗

 神医图书馆318 2013-06-21

知识点一:概念及诊断

痫证是一种发作性神志异常的疾病,又名‘‘癫痫’’或“羊痫风”。临床以突然意识丧失,发则仆倒,昏不知人,强直抽搐,口吐涎沫,两目上视或口中如作怪叫为特征,移时苏醒,一如常人。

1.任何年龄、性别均可发病,但多在儿童期、青春期或青年期发病,可有家族史,每因惊恐、劳累、情志过极等诱发。

2.典型发作时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两目上视,四肢抽搐,口吐涎沫,或有异常叫声等,或仅有突然呆木,两眼瞪视,呼之不应,或头部下垂,肢软无力,面色苍白等。

3.局限性发作可见多种形式,如口、眼、手等局都抽搐而无突然昏倒,或凝视,或语言障碍,或无意识动作等。多数在数秒至数分钟即止。

4.发作前可有眩晕、胸闷等先兆症状。

5.发作突然,醒后如常人,醒后对发作时情况不知,反复发作。

6.脑电图在发作期描记到对称性同步化棘波或棘一慢波等阳性表现。有条件可做ct、磁共振等相应检查。

知识点二:病因病机

七情失调、先天因素、脑部外伤、其他

病位在,概由痰、火、瘀等导致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风阳痰浊蒙闭心窍,流窜经络而发病。

主要病机:脏腑失调,痰浊阻滞,气机逆乱,风阳内动,蒙蔽清窍,而尤以痰邪作祟最为主要。若痫证久发不愈,必致脏腑愈虚,痰浊愈结愈深,而成顽痰;痰浊不除,则痫证复作,乃成痼疾。本证的轻重常与痰浊的深浅、正气的盛衰有关。一般初起正气未衰,痰浊不重,故发作持续时间短,间歇期长。

病理性质:初期多实,日久不愈表现虚实夹杂。

知识点三:类证鉴别

与中风病、厥证、痉证相鉴别。

知识点四:辨证论治

治疗方面,宜分标本虚实。频繁发作时,以治标为主,着重豁痰顺气、熄风开窍定痫。

平时以治本为主,宜健脾化痰,补益肝肾,养心安神。

分型

主症

舌脉

治法

方药

风痰闭阻

在发作前常有眩晕、胸闷、乏力等症(亦有无明显先兆者)。发则突然跌倒,神志不清,抽搐吐涎,或伴尖叫与二便失禁。也有短暂神志不清,或精神恍惚而无抽搐者。

舌苔白腻,脉多弦滑。

涤痰熄风,开窍定痫

定痫丸为主方

痰火扰神

发作时昏仆抽搐,吐涎或有吼叫,平时急躁易怒,心烦失眠,咯痰不爽,口苦咽干,便秘溲黄,病发后,症性加重,彻夜难眠,目赤

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清热泻火,化痰开窍

当归龙荟丸合涤痰汤加减

瘀阻脑络

平素头晕头痛,痛有定处,常伴单侧肢体抽搐,或一侧面部抽动,颜面口唇青紫。多继发于外伤后

舌苔薄白,脉涩或弦

活血化瘀,熄风通络

通窍活血汤加减

心脾两虚

反复发病,神疲乏力,心悸气短,失眠多梦,面色苍白,体瘦纳呆,大便溏薄

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细而弱

补益气血,健脾宁心

六君子汤合归脾汤加减

心肾亏虚

癫痫频作,神思恍惚,头晕目眩,两目于涩,面色晦暗,耳轮焦干,健忘,腰膝痠软,神疲乏力。

舌红,脉沉细面数

补益心肾,潜阳安神

左归丸合天王补心丹加减。

 

知识点五:调护

患者必须避免劳累过度及精神刺激,保持心情舒畅,力求去除发病之诱因;羊肉、酒浆等燥热之品,常易诱发痫证,应当禁忌。做好孕妇保健工作,避免惊吓、劳累,以免胎气受损。本证患者不宜从事驾驶工作、高空及水上作业,不宜骑自行车,以免发生意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