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墨子的宇宙观和时空观、心理学的研究结构分析

 水西公主 2013-06-21

关于墨子的宇宙观和时空观、心理学的研究结构分析

(2010-03-07 20:11:55)
标签:

杂谈

关于墨子的宇宙观和时空观、心理学的研究结构分析

法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071班  林烨  07040110

 

摘要:通过对已有的研究成果的整理,发现对墨子自然科学思想的研究一般只关注力学、光学、数学,而很少有提及宇宙观、时空观和心理学方面的著作。本文通过对前人文献的整理,试图描绘出关于这两方面的研究的现有成果的轮廓。其中宇宙观和时空观分为7个方面,心理学分为9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墨子、宇宙观和时空观、心理学、结构

 

正文:

二千五百年前,墨翟不同意儒家思想,自创墨家,与儒家分庭抗礼,世称“显学”,在当时形成“非儒即墨”的局面,影响广泛而深远。如今,对于墨子、《墨经》的研究已不计其数,《墨学通论》和《20世纪墨学研究史》对此做了详细的整理。但是,对于其自然科学思想的研究一般只关注力学、光学、数学,而很少有提及宇宙观、时空观和心理学方面的著作。笔者通过对前人文献的整理,试图描绘出关于这两方面的研究的现有成果的轮廓。

一、墨子的宇宙观和时空观。

宇宙万物是怎样产生的?世界的本源是什么?这是中国古代思想家长期探索和争论的重要问题。老子主张宇宙万物是从“无“开始的,有与无是相对的,有待无而生,无待有而成。《墨经》针对当时这类观点,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

1、《经下》:“无不必待有,说在所谓。”

《经说下》:“若无焉,则有之而后无。无天陷,则无之而后无。”

高亨等认为,这两条意思是说,有与无是相对的。但是有两种“无”:要么是先“有”而后无,即曾经有过而现在没有的东西;要么是本来就不存在的“无”,即根本不存在的东西。所以,“绝对没有”是不必待有而后无的。[注1]

2、时间和空间的范畴:

《经上》:“久,弥异时也。”

《经说上》:“久,合古今旦暮。”

《经上》:“宇,弥异所也。”

《经说上》:“宇、蒙东西南北。”

詹剑峰说:“墨子遍就一切异时的古今旦暮的变化,来言时间的普遍性,较之于以时间抽象为不可分割的‘绵延性’者,显有唯物论的精确理解。遍就一切异所的东西南北无处而非宇,来言空间的普遍性,较之于以空间为抽象的无内无外而不可分割的‘同质性’者,显有重视概念真实性的科学意味。”

3、从时间有穷无穷的思想出发,《墨经》论述了时间有无起点的问题:

《经上》:“始,当时也。“

《经说上》:“始。时,或有久,或无久。始,当无久。”

金秋鹏认为,“也可以把‘始’视作时间元,无限的时间是由无限的时间元即‘始’所组成的。”[注2]

4、《墨经》也讲到空间的无穷有穷问题:

《经上》:“穷,或有前不容尺也。”

《经说上》:“穷,或不容尺,有穷。莫不容尺,无穷也。”

金秋鹏认为:“域前不容尺是穷,域前无不容尺是无穷,因而空间也是有穷无穷的矛盾统一体。整个空间是无穷的,无穷的空间又是由有穷的区域所构成。”[注3]

5、《墨经》把空间、时间与物体运动统一起来,指出,在连续的统一的宇宙中,物体的运动表现为在空间和时间中的迁徙,体现了远近、先后的差异:

《经下》:“宇或徙,说在长宇久。”

《经说上》:“长,宇徙而有处,宇。宇南北在旦有(又)在暮。”

“徙”,就是运动、移动。吴则虞认为,《经下》句最后“宇久”二字是衍文,《经说》句中的“南北”实指东西。他今译二句为:“空间,有区域的移动,主要在于时间的移动。”“宇:时间移动而又有区域的移动,就是宇宙。从东方到西方,就是旦和暮。”

6、时间与空间计算的差别:

《经下》:“宇进无近,说在敷。”

《经说下》:“宇区不可偏举,宇也。进行者,先敷,近;后敷,远。”

吴则虞认为,“敷”,可训为布,此谓分布步履,即行走的意思。他将上述两条今译为:“在宇内行进无远近。远近之分,主要在于以举步为准。宇:在无穷的宇中,不可偏举一区为标准。凡是宇内行进的人,以先举步为近,以后举步为远。”

7、《墨经》对于当时流行的“五行相胜”说有所发展。

《经下》:“无行毋常胜,说在宜。”

《经说下》:“五,金水土木火离。然(燃)火烁金,火多也。金靡炭,金多也。金之府[藏]水,火离木。若识糜与鱼之数,说在丽。”

早期五行学说认为,世界万物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组成,以土与水木相杂,以形成万物,并衍生出五行相克,或曰相胜的理论。即木胜土,金胜木,火胜金,水胜火,土胜水。《墨经》认为,五行之间的关系并非简单地相生相克,而是“五行弗常胜”,还应该加上以多胜少。

二、墨子的心理学。

《经上》第四章是论述心理学,从第二十一条“力,形之所以奋也”起,至第三十三条“且,言然也”止,共十四条。墨子的心理学虽然只用大笔头描绘了十四条,但其叙述是从物质到感觉和思维,反映了唯物论的观点。

1、     论心与物的关系,而物为本原。

“力形之所以奋也。”

任何物体之所以运动,皆由于本身具有“力”。人的身体,不仅有力,而且有生。墨子就是以这种观点来阐明他的心理学。

《经》:“生,形与知处也。”

《说》:“生,盈之生,商;不可必也。”

值得注意的是,墨子规定“生”这一范畴,不提魂、魄、鬼,不提灵魂和神,而只是说“形骸和知觉同存在则为生”。所以很难说它是二元论,更不可说荀子的“形具而神生”是唯物论,而墨子的“生,形与知处也”是唯心论。墨子以朴素实在论的观点,来说明“知存于形则生”之有常的关系。

2、     论睡眠中的“知”的状态(潜在活动)。

《经》:“卧,知无知也。”

当人们睡觉的时候,形骸的能知是存在着,不是不活动。但闭目塞听不与外物接触,是以无所知。故曰:“卧,知无知也”。这说明形骸在睡时之“知”的状态,是潜在的活动。

3、     梦的定义。

《经》:“梦,卧而以为然也。”

据《说文》,梦是寐而有觉。当人们在睡中所经历的现象,并非实在,但自以为实然。此即庄子所说“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故曰:“梦,卧而以为然也”。这说明形骸在梦中之“知”的状态,是潜意识的活动。

4、     论感觉与感情的区别及感情的本质。

《经》:“平,知无欲恶也。”

这是说感觉与感情都是外物刺激人们感官的反应。感情的本质是欲恶。

5、     论道德的感情。

《经》:“利,所得而喜也。”《说》云:“利:得是而喜,则是利也。其利也,非是也。”

这句话是描绘道德感情的心理状态,并给兼爱互利之说以心理的根据。

6、     论盲目意欲之为害。

《经》:“为,穷知而悬于欲也。”

这是说人们许多罪过皆由任意纵欲而成。

7、     论正确思维的作用。

《经》:“治,求得也。”

《说》:“治:吾事治矣;人有治,南北(?)”

这条的要旨阐明思想与行为的关系,正确的行为来自正确的思想。

8、论誉与诽的心理根据及其作用。

《经》:“誉,明美也。”《说》云:“誉之,必其行也,其言之忻,使人督之。”

《经》:“诽,明恶也。”《说》云:“诽,必其行也,其言之怍。”

人们对于正义的言行,心中自然喜悦而赞美之,对于不义之言行,心中自然厌恶而诽责之。故曰:“誉,明美也;诽,明恶也”。这就是从心理方面来说明誉与诽。

9、     概念的定义及思维与语言的关系。

《经》:“举,拟实也。”

《经》:“言,出举也。”

举是概念,言是表达联系概念以成判断的命题。这两句话是对思维与语言的逻辑关系的阐述。

墨子的时空观和心理学思想如今看来虽无神秘和特别之处,但是在二千五百年前有这样条理清晰,逻辑严密,以朴素实在论的观点为指导的思想产生,并产生如此久远的影响,确是难能可贵,当受后世景仰。

——————————————————

1:谭家健《墨子研究》贵州教育出版社,第301页。

2:金秋鹏《墨子科学思想探讨》。

3:金秋鹏《自然科学史研究》,1984年第4期。

 

 

参考文献:

1、《墨子选译》,谭家健、郑君华,上海古籍出版社。

2、《墨子与墨家》,任继愈,北京商务印书馆。

3、《墨子》,墨翟,上海古籍出版社。

4、《墨子箴言录》,刘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5、《墨子的哲学与科学》,詹剑峰,北京人民出版社。

6、《墨子研究论文集》,乐调甫

7、《墨子研究》,谭家健,贵州教育出版社。

8、《墨子研究:墨子学说的现代诠释》,徐希燕,北京商务印书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