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城遗迹 马哈巴利普拉姆

 八王书屋 2013-06-22

故城遗迹  马哈巴利普拉姆

      马哈巴利普拉姆城又称为“七寺城”,是泰米尔纳杜邦的旅游胜地,濒临孟加拉湾,早在七世纪就成为印度教的活动中心。1984年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该城过去曾是海港,曾发现过中国、波斯和罗马的古币。马哈巴利普拉姆建筑是7至8世纪期间,帕那瓦国王们沿着科罗曼德尔海岸开辟岩石而建的。其中特别著名的有战车形式的庙宇,名为“恒河的起源”的巨大露天浮雕和里瓦治寺院。马哈巴利普拉姆浮雕凿刻在海边两块高达60米的巨岩上,讲的是与《罗摩衍那》并称为印度两大史诗的《摩柯婆罗多》中的英雄阿朱那的故事。有形象生动的神灵、魔鬼和动物的图像100多幅。建筑物上数以千计的雕刻表现信徒们对湿婆神的崇拜。沿海岸线布满了令人眼花缭乱的鹅卵石,形成了奇特的鹅卵石风景线。

    马哈巴利普拉姆(Mahabalipuram)像其他很多南印度城市一样,从名字开始就让人迷惑,他们往往有两个甚至更多很长的名字,她的另一个名字叫做玛默拉普拉姆(Mamallapuram),也叫玛马普兰。马哈巴利普拉姆起初只是位于距金奈(Chennai)以南58公里处的这一个小鱼村。马哈巴利普拉姆(Mahabalipuram)建于 7~8世纪间,由当年帕拉瓦(Pallava)王朝资助建造。“马默拉(Mamalla)”是“伟大壮士(The Great Wrestler)”的意思,是给于拔罗婆的统治者Narasimhavarnan一世的称呼,是他使这一城市变成了繁荣的中心地

    海岸神庙(Shore Temple)。因为这里是南印度第一个岩石神庙,也是印度教标本级代表建筑之一,对后世的印度教寺庙产生过重要影响,1984年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因为距离海边很近,所以风化侵蚀非常严重,大有消失的危险。很多旅游广告大可以打出类似“告别三峡”“热泪盈眶,最后一眼”之类煽情的口号来。整个寺庙建筑呈东西向横卧在伸入海湾的半岛上,北侧有一个水池,池中树立着象征男根的林伽和象征女阴的尤尼和一头神牛,水池南侧是两座著名的由众多神牛南迪雕像环绕的尖塔,尖塔西侧是庙前广场和两座彼此相连的蓄水池。整个寺庙建筑形制完整,布局紧凑,雕刻虽经风化和海浪的侵蚀,而且还经历了2004年的印度洋海啸,但是仍然带着飘逸的神性面对世人,神像磨损的形体却因此而凭添了动感,仿佛,会在你不曾留意的下一秒中,乘风而去。

 
 
 
 
 
南印度的泰米尔人是印度原始土著居民达罗毗荼人的后裔。中世纪南印度诸王朝普遍信奉印度教,尤其崇拜湿婆,祀奉湿婆的象征林伽。而湿婆林伽崇拜正是起源于达罗毗荼人农耕文化的生殖崇拜传统。帕拉瓦王朝(Pallava约580-897年)是中世纪初期南印度最大的印度教王朝。帕拉瓦神庙的高塔呈角锥形,奠定了印度南方式神庙形制的基础。

印度教毁灭之神湿婆(Shiva),前身是印度河文明时代的生殖之神“兽主”和吠陀风暴之神鲁陀罗,兼具生殖与毁灭、创造与破坏双重性格,呈现各种奇谲怪诞的不同相貌,主要有林伽相、恐怖相、温柔相、超人相、三面相、舞王相、璃伽之主相、半女之主相等变相,林伽(男根)是湿婆的最基本的象征。


据说他有极大的降魔能力,额上的第三只眼能喷毁灭一切的神火,曾烧毁三座妖魔城市和引诱他的爱神,得三魔城毁灭者之称。诸神和阿修罗搅乳海时(了解这个传奇故事可以参看我的另一篇博客:《神牛的奶》。地址:http://myplanet.blog.sohu.com/35269845.html),他吞下能毁灭世界的毒药,颈部被烧成青黑色,得青颈之称。


印度教认为他有“毁灭”有“再生”的含义,故表示生殖能力的男性生器林伽是他创造力的象征,受到性力派和湿婆派教徒的崇拜。


湿婆是苦行之神,终年在喜马拉雅山上的吉婆娑山修炼苦行,通过最严格的苦行和最彻底的沉思获得最深奥的知识和神奇力量。他还是舞蹈之神,创造刚柔两种舞蹈,被誉为舞王。他是妖魔鬼怪的统帅,妖魔鬼怪都受制于他。佛教文献称他为大自在天,住色界之顶,为三千界之主。


湿婆居住在凯拉萨山(Mount Kalashi,即中国西藏阿里境内的冈仁波钦神山),他的坐骑是公牛南迪(Nandi),他的神妃是雪山神女帕尔瓦蒂(Parvati),又叫乌玛(Uma,光明、美丽)。湿婆的配偶起源于印度土著的母神,也像湿婆一样兼具生殖与毁灭双重性格,呈现温柔相与恐怖相等不同的相貌。帕尔瓦蒂或乌玛的形象是娇媚娴淑的妻子。湿婆的配偶的另一种形象杜尔伽(Durza,难近母)则是美艳而嗜杀的复仇女神,曾代表诸神杀死水牛怪魔希沙。还有一种形象迦梨(Kali,黑女神),面目狰狞,酷爱血祭,纯属恐怖的死神。湿婆与帕尔瓦蒂的儿子伽内什(Ganesh)是可爱的象头神,另一个儿子塞建陀(Skanda)则是可怕的战神。


马哈巴利普拉姆的神殿大部分都是那拉斯哈瓦曼(Narasimhavarman)及其继承者拉伽斯哈瓦曼(Rajasimhavarman)统治时期修建的,它们反映了从雕刻岩石到结构建筑的风格变化。公元642年,帕拉瓦国王那拉斯哈瓦曼战胜了查路基恩王朝的普拉凯辛二世,艺术历史学家珀西布朗认为帕拉瓦国王可能把雕刻家和工匠被当作“战俘”带回了甘吉普拉姆和马哈巴利普拉姆。

 
 
 
 
 

 
 


    恒河降凡浮雕。全球最巨大的露天石浮雕(一说印度境内最大的浮雕),上面密密麻麻雕满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和动物形象,挺热闹的,但是浮雕到底说了什么?很多人看过之后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一会我告诉你,其实是一则关于恒河与性的故事,它能让你更明白恒河在印度人心目中的地位,也能让你更迷惑印度人的性观念。


   即使只是走马观花地匆匆而过,浮雕上呼之欲出的大象、神鹿、飞天、武士等形象也能让人印象深刻,但是如果你没有看明白其中神秘的隐喻,那么,你无疑是错过了印度神人交汇、错综复杂的神话中最精彩的故事。整个浮雕可以分为左、中、右三个部分。由浮雕和前面的水池构成。


   中部的裂缝区域不仅象征着印度的圣河——恒河的形象,更加巧妙的是:如果你在雨季前来,浮雕上方的积水会顺着这条裂缝倾泻而下,这个独特的设计不仅打破了浮雕作品静态的局限,创造了灵动、动态的浮雕奇迹,而且将二维的浮雕提升到具有纵身感的三维立体境界!仅此而以吗?你错了!更加神秘的神话密码,还隐藏在浮雕背后的传说和寓意之中,让我们仔细地一点点端详,一步步破解。


    “恒河的降临”是有关湿婆的最著名的神话传说故事。中世纪南印度诸王朝普遍信奉印度教,尤其崇拜湿婆,印度教毁灭之神湿婆(Shiva),兼具生殖与毁灭、创造与破坏双重性格,据说他有极大的降魔能力,印度教认为他有“毁灭”有“再生”的含义,故表示生殖能力的男性生器林伽是他创造力的象征,受到性力派和湿婆派教徒的崇拜。

    传说众天神被魔鬼多罗迦所困扰,预言说,只有湿婆与雪山神的女儿结合所生的孩子才能摧毁此魔鬼。但湿婆沉醉于打坐入定的苦行之中,让他与某个女神结合生子的希望真是太渺茫了。湿婆是一个伟大的苦行者,象征着永远的宁静,在高高的喜玛拉雅山,坐在虎皮上,千百年来他一直在打坐入定,因此,湿婆几乎成了苦行的代名词;他的额头上长着象征无上智慧与洞察力的第三只眼睛,这第三只眼睛标志着他所进行的苦行的伟大成就。但与此同时,湿婆又是舞王,他创造了各种不同的舞姿,有的极其温柔曼妙,有的则极其可怕、猛烈,世界毁灭之日,他会跳起疯狂的舞蹈。一方面是“静”的化身,另一方面则又是“动”的精神。

   然而,众神还是请求雪山神女婆尔娃蒂去做这件事。这样,婆尔娃蒂来到了湿婆的苦行地,尽管她想方设法吸引湿婆大神的注意,但湿婆始终沉醉于自己的修行之中。爱神试图帮助婆尔娃蒂,结果他自己却被湿婆睁开的第三只眼睛射出的烈火烧成了灰烬。

   最后,婆尔娃蒂决定追随湿婆进行苦行,她去掉自己身上的装饰,成了一个女修行者,在雪山的另一座峰顶上苦修,湿婆注意到她,并被她的精神所感动,于是他答应了婆尔娃蒂的请求。湿婆与她交媾,一次就达一百年之久,中间从不间断或是休息,这使众神感到极为恐惧,担心湿婆的精液也就是恒河之水会冲毁大地。在众神的请求下,湿婆答应自己垂头顶着让水从他盘成了犄角状的头发上流过,然后才流向大地。这样,恒河之水才从天而降,在波光闪闪的恒河也就是湿婆的精液之中,战神诞生了,他长大之后摧毁了魔鬼多罗迦。黑格尔认为,印度这种匪夷所思的神话故事把一切贞洁和羞耻都抛到九霄云外了。但印度人艺术家却对“恒河降临”的故事却感到极为亲切,他们也由衷地敬畏湿婆的伟力和伟迹,他们常常在很多传说中插入这个故事,并反复不断地对它加以改写,使之成为了一个妇孺皆知的神话故事。艺术家也出于非凡的想象,将这个故事以宏大雕刻的形式表现出来,通过“恒河的降临”,表现出万物的勃勃生机。

   浮雕的另一个名字来源于其中众多人物中的另外一个“名人”——阿周那。

   在古代的印度“刹帝利”(国王,王族)是仅次于“婆罗门”的种姓,辽阔的印度平原哺育了数不清的国王,这些英勇高贵的王族中最令人尊敬的就是--阿周那。阿周那Arjuna,是光辉的班度族的后裔。本来阿周那拥有着富饶的国土,过着愉快的生活。但是因为对他的嫉妒,阿周那的族兄--持国(一个刹帝利的名字)的儿子们使用诡计放逐了他和他的四个兄弟。于是阿周那就开始了长达10余年的流亡生活。

   在阿周那流亡的过程中,他得到了许多仙人的帮助,并且在旅途中增长了智慧。当他结束他的流亡生活后,在众多刹帝利的帮助下阿周那聚集了一只庞大的军队,开始了对非正义的持国的讨伐。

   这场战争就是印度神话中的经典——《摩诃婆罗多》中所提到的俱卢之战。阿周那是一名英勇的战士,他的武艺超群,尤其是弓箭术更是出神入化。但是当他在战场上面对他的敌人——持国的儿子的时候,他却无法向他们张开自己的弓。因为那些都是他自己的族人,面对一张张熟悉的面孔阿周那感到了万分的忧伤,他放下了武器不愿再去争斗。

   在他最困惑的时候,大神克里希那开导他说“智者对于生者和死者都不必忧虑,我们从来没有任何时候不存在,这些王族也同样如此。……肉体可以消亡,但是其中的灵魂却是永恒的,……所谓杀人与被杀的说法,都是无知的谬见,因为灵魂不能杀人,也不能被杀,人不生不灭,无始无终,苦了、贫富、胜败、其实本来相同,所以,准备作战吧!” 克里希那这种以毁灭敌人肉体为超度的尼采式超人哲学,其实是把战争看作一种超越生死,以惩恶扬善大义为唯一标准的残酷游戏,他用这种哲学教导阿周那履行刹帝利武士的天职,大义灭亲。史诗中的这段对话长达七百颂,这就是著名的《薄伽梵歌》。



 

 
 
 

 
 
 
 
 
 
 
 
 
 
 

    “五车庙”,此地最成规模的庙宇,其实规模不过尔尔,但是如果你放下走马观花的态度,在树荫下静静地坐一会,你可能像我一样产生这样的感慨:“原来是整块石头挖成的庙宇!这样看来还真挺了不起的!”


   马哈巴利普拉姆的艺术可以分为四类:露天浮雕(bas),有结构的神殿,人工石窟和四轮马车(在单体的石头上雕刻处来的“战车”,用来代表神殿或神殿队伍中的战车)。城中央附近著名的阿朱那忏悔厅和克利须那神大厅装饰有厚重的石头。游客还可以看到散落着的16个石窟,它们的完成程度各不相同。


   马哈巴利普拉姆的神殿大部分都是那拉斯哈瓦曼(Narasimhavarman)及其继承者拉伽斯哈瓦曼(Rajasimhavarman)统治时期修建的,它们反映了从雕刻岩石到结构建筑的风格变化。曼达帕斯(或亭子)和四轮马车(或是修成战车样式的神庙,其中以五车庙为代表)是在花岗岩石表面开凿出来的,半个世纪之后建立了著名的海滨庙。


   帕拉瓦建筑第一个阶段的所有四轮马车中只有一个是仿造佛寺和纪念塔的多单元大厅。艺术历史学家珀西布朗认为帕拉瓦曼达帕斯可能始于与其相似的阿旃陀和埃洛拉石窟。公元642年那拉斯哈瓦曼战胜了查路基恩王朝普拉凯辛二世,布朗说帕拉瓦国王可能把雕刻家和工匠被当作“战俘”带回了坎迟(Kanchi,甘吉普拉姆)和马哈巴利普拉姆。


   马哈巴利普拉姆有,确切地说是过去有两座小山,距离海大约400米。在大一点的山的两侧有十一个挖出来的神殿,被称为曼达帕斯,还有两个露天巴斯浮雕和一个附上去的浮雕,其中一个露天浮雕还没有完成。在附近一块大岩石上有一个开凿出来的神殿,叫做“拉咋”(Ratha),这种风格是马哈巴利普拉姆特有的。


    另一座山非常小,在第一座山南面大约200米,外面有五个拉咋,三个神牛南迪、一只老虎和一头大象的雕像。在第一座山的山顶有一个结构神殿,宏伟的维查耶纳伽尔庙门的一段和据说是宫殿的遗迹。这八个拉咋都是战车式的整体神殿,每一个都是木结构建筑的复制,它们是建筑学上的谜。即便是木材的纹理都在石头上显现出来。


   八个拉咋中,五个是以《摩呵婆罗多》的主人公般达婆兄弟和他们共同的妻子朵帕娣命名的。最大的是法王拉咋,它为其它拉咋定下了色调。它模仿佛教寺院或修道院用圆顶支起正方形大厅。蓖码(Bhima)、阿如那(Arjuna )和那库拉萨德瓦(Nakula-Sahdeva )拉咋是法王拉咋的较小的复制。


   德拉帕迪拉咋是其中最小和最精巧的。它的简单结构像是大象或狮子背上的茅草屋。这可能是某个小村庄神殿的精确复制品。许多马哈巴利普拉姆的神殿和雕刻品并没有完成,这反映了拉枷斯哈瓦曼国王掌权后不在支持石刻神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