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朝是因为“依法治国”而灭亡的吗?

 eug 2013-06-22

秦朝是因为“依法治国”而灭亡的吗?

更新时间:2011-03-20 15:56 互动:大秦王朝 点击次数: 次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未能如其建立者-秦始皇所期望的那样绵延万世,而仅仅历经两世即亡。

    很多历史学家将秦二世而亡归咎为自始皇时期就大力实行的“严刑峻法”,这是法家“依法治国”理念实现后必然存在的一种情形。

    可是,“严刑峻法”不过是形式而已,如果将“严刑峻法”当作为秦二世而亡的根本原因,那肯定是本末倒置。要知道,秦始皇并不是在取得政权后才实行“严刑峻法”的,甚至可以说,秦始皇取得统一中国大业成功的因素中就有一条是因为秦始皇实行“严刑峻法”,正是这种严密的纪律和客观的普遍适用于所有人的纪律施行方式,让秦国军民同仇敌忾,最终取得了统一全中国的胜利。所以,我们是不能将“严刑峻法”当作为秦二世而亡的根本原因,一定还有其他的原因。

    秦二世而亡之所以被视之为是因为“严刑峻法”的缘故,皆因为司马迁在其所著的《史记》中记载,陈胜吴广本来是押解被法律所羁押的刑徒赴押所,但是,因为大雨阻住了行程,致使陈胜吴广一定是要因秦律而被杀头的。所以,陈胜吴广两人一不做二不休,干脆起义。

    查陈胜吴广的主籍,这两个人原本不是秦国人,而肯定是楚国人,不然,不能将自己的政权命名为“张楚”-重新建立楚国的意思。所以,陈胜吴广自身原本不过是被迫归顺秦国的楚国人而已。之所以强调这个问题是因为,史上有“楚虽三户,灭秦必楚”的说法。而将这个说法移之于楚霸王项羽头上未免有点张冠李戴之嫌,虽然楚霸王确实是楚国人。

    陈胜吴广起义时的一个很重要的理由是替扶苏、项燕出头。陈胜吴广起义时并没有以反抗“严刑峻法”为口号,说明,司马迁在这里一定是采用了一些错误的资料,乃至于他的写法自相矛盾。其矛盾之处更明显地体现在陈胜吴广要同时替扶苏、项燕出头上。这扶苏是秦国太子,而这项燕是楚国大将,二人本来应该因为秦国灭掉楚国而成为世仇才是,陈胜吴广却偏偏要用为此二人复仇的名义来号召天下,说明,当时的秦国民众中,仍然没有接受“秦始皇统一”这个概念。并且已经将秦王朝统治者分裂为各个团体,其中的一个团体就是公子扶苏团体,这是一个和顶替扶苏接了秦始皇班的胡亥团体相对立的一个政治团体。另外,被秦灭掉的各诸侯政治团体也一直在蠢蠢欲动。只有在存在这样两大政治团体的情况下,陈胜吴广才可能打着替扶苏和项燕出头的旗号来号召天下。

    “楚虽三户,灭秦必楚”这句话本就出于楚人-楚南公之口。但这里的“楚人”历来被视之为直指楚霸王项羽。可是前面的讨论已经明确,应该将其归之于陈胜吴广,特别是陈胜。而不将其归之于楚霸王的原因还有一个,那就是,楚霸王项羽出身江东,而所谓的江东并不是楚国的核心地带,其原因很简单,江东河网纵横,在春秋战国时代,很难发展出高水平生产力,因此,楚人虽勇猛,但是生产力水平制约的结果将使得楚国的核心地带应该在“江西”、“江北”等处。三国时,地处江东的东吴势力甚至小于从一无所有起家的刘备蜀国就证明了这一点。因此,项羽本人虽贵为楚国贵族项燕后裔,但是其本人事实上并不属于楚国核心地带之人是肯定的。因此,一定要将“灭秦必楚”的那个楚人归之于项羽有点对历史大不敬之意。

    说这些的目的是,秦朝之二世灭亡并不是因为秦朝实行严刑峻法,而是因为秦始皇即位后,虽然采取了一系列统一措施,比如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等等,但是忽视了整个王朝内思想和人们社会地位的统一,明显将秦朝人凌驾于其他诸侯国人之上,从而造成事实上的诸侯国政治势力可以用被压迫的借口而暗中积聚。秦始皇此时一定是将自己的主要目标集中于某种可以保证他本人千秋万世的事情之上,才导致他忽视从思想上统一全国,让全国上下接受秦国的思想,认可他的政权。归根结底一句话,秦始皇未能重视武力统一后的社会和谐问题。

    正是这个原因才导致秦始皇非常急切,于是大规模地修建长城,追寻长生不老等等。

    统一后秦始皇的暴戾会比统一前战争时的秦始皇更甚吗?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说是因为秦始皇的暴戾导致陈胜吴广起义的站不住脚的。我们只能说,秦始皇因为将主要精力转移到追求长生不老上面才导致忽视在全国范围内构建和谐社会才是导致秦二世而亡的根本原因。汉文帝之伟大就在于,他将主要精力放置在构建和谐社会上面,不仅在国内如此,而且在外交方面也是如此,所以,文帝奠定了西汉两百年的稳定这个历史。

    秦始皇太过于托大是秦二世而亡的技术原因。秦始皇以为,将天下之兵收熔,以此张宣蔑视武力,努力生产的思想就能让整个社会接受和平理念,同时,将天下富户徙居秦朝首都咸阳进行控制,就能将各诸侯国政治势力严密控制和镇压,同时将秦朝法律适用于天下,以让天下和秦朝人处于同等的法律约束地位上。这样两手抓就能将天下逐渐引领到整个皇朝思想统一的道路上来。但是,秦始皇没有料到的是,诸侯国的思想残余仍然是很强大的,所以,虽然没有兵器,陈胜吴广们仍然可以揭竿而起。而最终实现了楚南公“楚虽三户,灭秦必楚”的预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