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朝灭亡真的是因为秦二世?

 東泰山人 2021-03-27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都说大秦帝国之所以这么快灭亡,都是因为秦二世胡亥。

秦二世胡亥是在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八月袭位的。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开始于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也就是说,秦二世登基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就逼得老百姓造反了。

秦二世到底做了什么,可以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能逼出这么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为什么秦始皇在世的时候,没有发生过类似的农民起义?

01 陈胜、吴广起义,真的是因为秦二世残暴?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所在的前往渔阳的戍边队伍,恰逢大雨连绵,道路被洪水阻挡,致使他们不能按期到达目的地。《史记》中记载,根据当时的秦律,戍边误期,会被判死罪。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史记·陈涉世家》

陈胜就和吴广商量:“就算我们逃跑了,也难逃死罪,还不如起兵造反算了。”

大家肯定会觉得,秦二世统治时期果然是暴政啊,动不动就判人死罪啊。

根据出土的《秦律十八种·徭律》中记载,戍边误期,在秦朝根本就不会被判死罪:百姓如果不去服劳役,就罚2副铠甲的钱;迟到3-5天,口头批评;迟到6-10天,就罚一个盾牌的钱;迟到10天以上,就罚一副铠甲的钱;如果遇到大雨不能开工,就免除此次征发。

御中发征,乏弗行,赀二甲。失期三日到五日,谇(suì);六日到旬,赀一盾;过旬,赀一甲,其得 (也),及诣。水雨,除兴。

——《秦律十八种·徭律》

也就是说,陈胜所说的“延误戍边,就是死罪”的说法,其实是用来哄骗那些不懂法的老百姓的。当时送陈胜这些人去戍边的将尉,居然在大雨误期的情况下,还有心思喝酒,一点也不惊慌,就可以证明,因为大雨而误期,属于不可抗力,根本就没事。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huì)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史记·陈涉世家》

司马迁在《史记》中,不止一次说秦二世登基之后“用法益刻深”。所以,就有人说,秦二世登基之后,在赵高的怂恿下,对原先的法律进行了修改,才搞得百姓怨声载道。

可是,根据出土的“秦二世登基文告”中显示,秦二世有说,他登基时,律令已经全部都定好了。也就是说,秦二世沿用了秦始皇定下的律法,并没有要更改的意思。

今宗庙吏及箸以明至治大功德者具矣,律令当除定者毕矣。

——湖南益阳兔子山遗址出土的《秦二世奉诏登基官府文告》

如果秦始皇没有死,或许陈胜、吴广还不敢起义。但是,秦始皇突然暴毙,秦二世胡亥登基 “名不正、言不顺”,给陈胜提供了绝好的借口。陈胜将“胡亥抢了长公子扶苏皇位”的说法散播出去,叫人假扮扶苏,他便可以打着拥立扶苏的旗号,去推翻秦二世的统治。同时,为了得到楚人的支持,陈胜又让人假扮楚将项燕(项羽的爷爷)。

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史记·陈涉世家》

为了更加保险,陈胜还将写有“陈胜王”的布条放进一条鱼的肚子里;晚上,又让吴广在附近的寺庙中,弄出鬼火,装作是狐狸精在叫“大楚兴,陈胜王”。陈胜做这些,都是为了给他自己造势,好让人相信,老天在支持陈胜起义,大秦灭亡是气数到了。

古代的人还是很迷信的,尤其是在那样的乱世。不然,历朝历代也不会特意去弄出什么“祥瑞”的事情了。就这样,陈胜、吴广组织起了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都说秦始皇征调大量百姓去修长城、修陵墓、屯边,害得百姓苦不堪言,尤其是“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真的是让后世之人对秦始皇恨之入骨。

但实际上,“孟姜女哭长城”只是一个传说,真实的孟姜女,据说是春秋时期的齐国人,跟秦始皇是八竿子打不着。而秦始皇派去修长城的,主要是蒙恬攻打匈奴用的那30万大军,还有就是犯了罪的人,包括那些犯了法的狱吏。

又使蒙恬渡河取高阙、山、北假中,筑亭障以逐戎人。......三十四年,適治狱吏不直者,筑长城及南越地。

——《史记·秦始皇本纪》

《史记》中抨击秦始皇的言辞,很大可能是为了让汉高祖刘邦的起义变得名正言顺,不然,不就成了谋权篡位了。

02 秦朝军队能灭六国,为什么不能打败起义军?

秦朝的军队并不是没有打败起义军。

陈胜、吴广的队伍,就是被章邯临时用骊山刑徒拼凑出的“杂牌军”给打败的。

二年冬,陈涉所遣周章等将西至戏,兵数十万。二世大惊,与群臣谋曰:“柰何?”少府章邯曰:“盗已至,众彊,今发近县不及矣。郦山徒多,请赦之,授兵以击之。”二世乃大赦天下,使章邯将,击破周章军而走,遂杀章曹阳。

——《史记·秦始皇本纪》

这些“杂牌军”大多是犯罪之人,也不乏一些亡命之徒。这些人之所以肯听从章邯的调遣,并且奋勇作战,很大的原因,是秦二世赦免了他们的罪行。“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既然好好打仗就能够活命,自然会竭尽全力。这也可以看出,当时的老百姓也并没有到活不下去的地步。不然,这些被大赦的罪犯,干嘛不调转矛头,直接帮助起义军得了。

章邯击败了周章率领的起义军队伍后,秦二世又派司马欣、董翳(yì)去协助章邯,在城父杀了陈胜,在定陶击败了项梁,在临济剿灭了魏咎(jiù)。之后,章邯又北渡黄河,去钜鹿攻打赵歇等人。

二世益遣长史司马欣、董翳佐章邯击盗,杀陈胜城父,破项梁定陶,灭魏咎临济。楚地盗名将已死,章邯乃北渡河,击赵王歇等於钜鹿。

——《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二世三年(前207年),章邯让王离和涉间将赵王赵歇、国相张耳等人所在的钜鹿城团团围住,他自己则驻扎在钜鹿南边,通过甬道,给王离的部队运送粮草。赵国大将陈馀带着数万人驻扎在钜鹿北边,不敢和秦军正面交锋。其他诸侯军虽然纷纷赶来解救钜鹿城内赵王,但都和陈馀一样,不敢出兵。

这么看着,秦军有很大的胜算啊,那为什么大秦帝国最后还是灭亡了?

其一,钜鹿之战中最大的变数,就是项羽和他的楚军。

原本楚怀王令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去钜鹿救赵王。项羽主张快速渡过黄河,与钜鹿城内的赵军里应外合,攻打秦军。可是,宋义却不答应,认为应该让秦军和赵军先打个不可开交,他们楚军再去渔翁得利。

项羽可不是个肯屈居人下的。一天早上,他来到宋义的军帐中,将宋义的头给砍了。楚军士兵因为项家的威望,都表示愿意拥立项羽为上将军。就这样,项羽率领楚军渡过黄河,把船都沉了,只带了3天的干粮,表示破釜沉舟、要大败秦军的决心。楚军果然获胜,并且俘虏了王离。

其二,秦二世和赵高,动摇了章邯效忠秦朝的决心。

王离军队被打败后,章邯面对项羽的楚军,连连退却,秦二世就派人去指责章邯,章邯害怕,便让司马欣去京城,向秦二世说明情况。但是,司马欣没见到秦二世,赵高也避而不见。司马欣待了3天,觉得情况不妙,便逃回到章邯那里,对章邯说:“现在朝中掌权的是赵高,您就是打胜了也会被杀,打败了更加没有活路。将军您应该为自己考虑一下。

正好这时,赵国大将陈馀写信给章邯:“白起、蒙恬也都为秦国立下过汗马功劳,但是结果怎么样,还不都是被杀。现在赵高就是想置你于死地,你还不如和诸侯军一起,攻打秦国,到时候论功行赏、获得封地、自立为王,这不比被腰斩、妻子儿女被杀要好得多?

章邯确实也是被赵高和秦二世搞得心寒了,便率军投降了项羽。可是,那些秦军士兵,担心自己留在秦国的家人,会被秦二世给杀了。项羽也信不过这些投降的秦军,担心他们会成为不安定因素,竟然让人乘夜,残忍地将这20多万秦军全部杀光

项羽乃召黥布、蒲将军计曰:“秦吏卒尚众,其心不服,至关中不听,事必危,不如击杀之,而独与章邯、长史欣、都尉翳入秦。”於是楚军夜击阬秦卒二十馀万人新安城南。

——《史记·项羽本纪》

就这样,秦军抗击起义部队的主力,基本上就被项羽给消灭了。

所谓“将帅无能,累死三军”。如果没有项羽,那章邯、王离率领的秦军或许还有胜算。不能否认的是,项羽确实是百年难得一见的将才。有了项羽,即便没有赵高的算计,那20万秦军也不一定能打得过项羽的楚军。可是,如果没有赵高扯章邯的后腿,章邯至少,会率领部队和楚军拼死一战,也不至于让那20万秦军,落得个任人宰割、全军覆没的下场。

03 如果是扶苏即位,秦朝是否就不会过早灭亡?

很多人会问,如果当初继承皇位的是公子扶苏,是不是秦朝的命运就不是这个样子?

秦始皇虽然统一了六国,但是,在一些六国人的心中,尤其是那些旧贵族,他们对灭了自己国家的秦国,还是怀恨在心。

秦始皇在位时,也不是说没有人造反,只是规模不大,反正是大小暗杀不断。就比如,始皇二十九年(前218年),张良就和大力士埋伏在秦始皇东游的必经之地,想要用一个重百二十斤的铁椎砸死秦始皇。结果,没有砸中秦始皇坐的车子。为此,秦始皇非常生气,派人大肆搜捕张良等人。

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

——《史记·留侯世家》

秦始皇一旦发现有人想谋害他,就会及时处理,引起高度重视,为此,才不会让这些反对势力有机可乘,组成大规模的起义队伍。

秦始皇虽然醉心于求仙问药,祈求长生不死,可是,不能否认的是,他非常勤政。全国大小事情,秦始皇都会过问、和大臣商议;每天批阅的奏折竹简“以衡石量书”,干活不分白天黑夜,全国有一点点的风吹草动,都会汇报到他那里。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於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比起胡亥那样崇尚享乐主义的二世祖,秦始皇可谓是兢兢业业。即便哪个地方有了起义的苗头,也能被他及时掐死在摇篮里,绝不会像秦二世这样,开始不以为然,等到遍地起义军、情况不可收拾了,才来问怎么办。

统一六国的虽然是秦国,但是,不能否认的是,当时的战国七雄,实力最雄厚的,是楚国。当年秦始皇要拿下楚国,问王翦需要多少人马,王翦坚决说:“没有60万,我不出兵。”秦始皇还觉得王翦是在和他开玩笑,便派了年轻的李信,去攻打楚国,因为李信说:“只要20万人就够了。”结果,李信大败而归。秦始皇最后还得乖乖地给王翦60万人马,最终拿下了楚国。

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为听将军计耳。”於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而楚国虽然被灭了,但是楚国的百姓、楚国的威望还在。项羽之所以能够得到大多数人的拥护,也是因为他项家,世世代代都是楚国的高级将领。

项氏世世为楚将,封於项,故姓项氏。

——《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率领的楚军,骁勇善战,不贪生怕死。而其他的诸侯军,都害怕秦军,当然也是因为他们的自身能力不行,只有在边上观望的份。这证明,在秦二世那会儿,楚国人的数量、作战能力,还是数一数二的。

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馀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史记·项羽本纪》

当年王翦率领60万大军,才能拿下楚国。而如今,章邯和王离的部队,加在一起,应该不会超过50万,所要面对的敌人,不仅有楚国的,还有其他诸侯国的,更何况,领兵的将军,也不再是王翦。

秦国四大将领,白起第一,王翦第二,蒙恬第三,章邯第四。王离虽然是王翦的孙子,但是,比起他的爷爷来,还是差远了。

扶苏是比秦始皇、秦二世要仁慈,但如果他继承皇位,很可能是用儒家思想去治理国家,还会将秦始皇所制定的律法给更改了。虽然那个时候,百姓刚刚经历了连年的战乱,民生凋敝,正是需要休养生息的时候,但是,正是百废待兴的时候,也是需要一定的法律来规范社会秩序的。所以,还是“黄老之术”的无为而治,更适合当时的国情。

秦始皇活着的时候,他“灭六国”的威名,还能抵挡一下各地的反对势力,但是,等到他一死,即便换成扶苏即位,也不一定就能保证没人起来造反。一旦有六国的旧贵族跳出来,根据扶苏的性格,估计也不会强力镇压。即便是镇压了,扶苏也没有秦始皇的霸气,最后谁胜谁败,还真的不好说。

无论如何,都不能抹杀秦始皇在历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当皇帝,有人反对很正常。汉朝建立初期,诸侯王造反也是家常便饭;清军入关后,反清复明的呼声也没消停过。

秦国的崛起和统一六国,除了实力以外,确实也有一点天意的成分。而秦朝的快速灭亡,也是自有天命。如果没有项羽,没有刘邦,没有张良,或许一切都会不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